人的第一份工作真的非常重要,第一份工作能给人的除了养活自己的薪水,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对工作观乃至职场观的基础。
据我观察,很多第一份工作时间很短的人往往在工作前几年跳槽都比较频繁,而第一份工作没什么成绩又一直不跳槽的人往往事业难有起色。
第一份工作就会不断总结,将目光放在自己身上的人容易成长,而开始就喜欢怨天怨地的人很容易养成抱怨的习惯。
其实很多人做了很多工作,一直很难逃第一份工作的影子,有时我甚至觉得第一份工作像原生家庭一样,对人的影响实在很大。
但是,作为一个看多了职场众生像的猎头,我知道其实工作本身并不能限制一个人,而人怎么想这份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认识到第一份工作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即使开始不美好,但也无法阻挡我们未来走向美好的。
我在大学是在一个四线城市里读的国际贸易专业,虽然我热爱我的母校,但不得不承认竞争力是偏弱的。当然,这都是我在毕业就业时才认识到的,在上学时我是个还过得去的学生,上学年龄偏小、视野狭窄、比较迟钝、自我感觉良好,没有感受到社会竞争压力。
城市小、学校一般,毕业要找工作了才惊觉四年下来连正经实习都没有,自己对社会几乎一无所知,对可能到来的社会竞争毫无把握,对工作对社会没有心理准备,于是怂了。我并不喜欢做老师,但学校是我最熟悉的场所,就想赖在学校里再过段时间再说。
找工作的过程让我开始正视自己,第一次发现自己能力居然这么差,一直到大学毕业,我过的都是设计好的生活,二十年都没有什么独立生存的能力,除了读书(还读得不好)什么也不会,哪有勇气面面社会竞争
现在想想汗颜得很,觉得自己不行才去做老师,实在太对不起当年的学生了。
工作的第一年教师节,我从学生变成了老师,用另外一个角度看老师,看到学校给工作30年的老师颁发30年教龄奖,我就肯定的知道这份工作不适合我,我更向往有起伏的生活,而教师生涯起伏太小,我难以想像做这样的工作三十年。
但我并不知道我适合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只知道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当时安排我教的是我在大学里学得很烂的经济学。
我不是师范毕业,也没有受过任何教学方面的训练。
可是我只知道我已经无法逃避了,这就是我唯一能做的事。我虽然没有受过教学方面的训练,身边却全是多年老龄的老教师,我的西方经济学在大学里就学得很糟糕,但其它人根本连学也没学过,我好歹是分得清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吧。
不会就好好琢磨呗。一方面我开始听一些优秀老师的课,向别人学,另一方面,我每天做记录,只要是工作更是事无巨细都把过程记下来,每天都会花点时间想想哪些地方可以改进的,向自己学。
一认真做事我才知道工作出彩其实是多么容易的事,我很容易就成为拿各类奖的优秀老师。
而且我发现太多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但大部分不喜欢工作的人就不想认真的工作。其实只要用点心思,不喜欢不适合的工作做到胜任其实并不难。
一学期下来我就成了学校经济学专业的主力老师。
这份我认为不适合的工作做了四年。
这份工作让我知道了:
1.你真正想会一项工作,不会学不会。
在学校里我不仅教我原本几乎忘光了的经济学,还教了市场营销、商务英语、财会、甚至还教过计算机…..反正是哪门课缺人我就教哪门课程。
我这些课教的口碑不错,有些课程还开成公开课。我居然每年还能得几个先进。甚至还有同城的其它高校请我去上了投资经济、财政、税务……当然更不要说是国际贸易了。我居然还被请去编了两本教材…….
任何工作,没有什么是你完全能准备好了的,在需要的时候,用心学一定能学会。
2.想要掌握一门知识,最好的办法是要教别人。
开始接手一些大学里学的很烂或者没有学过的课程,我担心得要死。但我发现因为要教会别人,让别人听懂,我做了大量的阅读和准备,本来不懂的知识点变得容易起来。你教过别人,会真正的被你自己牢牢掌握。
后来我甚至通过完全自学学会了游泳,甚至还自己学会了开车(水平虽差,但也不见得比那些正规驾校出来的马路杀手更差,当年的驾照是管得多么松啊)。
3.用另一个视角看自己。
做老师让我从另一个角度看自己,自己大学毕业时年龄比较小,做了老师很多学生年龄都比我大,因为要指导别人,自然就会联系自己,突然发现自己原来虚度了很多时光。
做老师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从学生身上看到自己。
我做老师后才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尤其是主动学习,同时才发现,分享自己的想法,为别人解决问题其实最受益的是自己。
做了老师,看到学生们对社会迷惘、对人生烦恼,自己经常为他们分析问题、出谋划策,为他们指路。对照自身,很多方法是自己也可以用的,路就在脚下,而自己却因为是当事人,缺乏视野和见识,被困在当中。
例如,我当时教的是五年制高职学生,毕业出来就是个大专,我一直为他们的学历担忧,常劝他们 这么年轻应该读个更高的学历或者留个学…….转念一想,原来我的路也是一样,竞争力弱、认知太低,可以去读研,读博,并不需要什么特别技巧,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啊。
原来人生差不多阶段烦恼差不多,你认为自己特别其实是因为了解太少。
4.不管未来做什么,想要更有竞争力,现在把能做的事做得更好一点总是最简单的方法。
据领英“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大数据,70后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会换,80后是3年半,90后为19个月,95后平均第一份工作只有7个月,看来这份报告极为靠谱,我还是70后的典型,第一份工作做四年。现在大家越来越没耐心了。
其实我当年做第一份工作时,开始觉得自己不喜欢,不适合的时候,也想立刻重新找工作。
虽然我们当年比现在机会少很多,跳槽也困难很多,但只要想,我们这种经济类的大学生还是比较容易找到专业对口工作的。我有位同学就是笃信“不合适就换”的那种,从江苏的银行到深圳的银行,再到证券公司,再重回事业单位,再创业、再回银行……30岁前,很少一份工作做满一年,薪水也远高于我们同学,但30岁后,跳槽的时长越拉越长,这五六年一直在中层的位子上没有动过,他不是不想动,一直让我帮他留心新的工作机会而不得。
我做了四年我觉得不喜欢不适合的工作,尽量做好。后来发现机会自然来到我的身边,我一点点的换,来到省会,来到上海,从学校到机关到公司,到做猎头,过上有起伏的生活,接触最有趣的人,了解最新的行业。回头一看,并没有什么大风大浪,我居然也能过上了我喜欢的生活。
理想和现实有差距的时候也许不是工作背叛了你的意愿,而是自己的能力配不上你想得到生活,以至于自己“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之间总有鸿沟。在能力并没有变化时寄希望跳槽改变人生,跳槽改变的只是平级的工作场景并不能提高自己的更换的人生层次。
5.第一份工作不能定生死,却应该是人生新的开始。
这猎头这么多年经常会有人向我感慨,第一份工作就没选好,入错了行,后来跳来跳去都在这一行里,这一辈子就只能这样了。似乎是开始决定了终局。
每个人第一份工作往往决定了生活的城市、从事的行业,自主选择的朋友……..第一份工作都会给Ta带来深远的影响,甚至终生。
因为第一份工作开始代表你成年后真正独立面对的生活。
绝大部分人直到工作才真正成年,因为直接面对社会,独立面对生活,自己进行各种选择。真正开始独立思考。
在我做老师时,经常想这种在中小城市安稳生活不适合我。我要过更好的生活:换更大的城市,和更有趣的人交流,有更现代的生活方式…..经常会觉得无能为力,工作把我定死了,那时经常悲哀的想,我这辈子完了。
其实即使我这样普通的人,曾经在一个小城市做着看上去很难跳槽的工作的人,也可以一点点积蓄力量,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只不过是因为,想清楚自己要过什么生活,并为此准备。毕竟更大的城市、更有趣的人、更现代的生活方式需要自己更有竞争力才会有更好的生活。
我们大学毕业时还属于国家半包分配,可以自主择业,但自己找不到工作,还可以由自己家乡的人事局二次分配,其实就是变象包分配的。经济类的大学生当时还算紧缺的,我的同学没有自己找到工作的,都分配去了家乡小地方的地税、国税、工商…..很多成了基层公务员,这么多年,有些人在体制内如鱼得水,但有些人并不满意自己的生活。我做了猎头之后,有些同学也会请我帮忙找新工作,在一个地方做了近二十年的基础工作,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技能,拿什么去找新的“市场化的高薪”工作呢?
人的第一份工作能决定一生吗?我想,人的第一份工作和每一份工作一样都可以塑造你的一生,但只有在你知道了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并且愿意为此付出代价的时候才决定了你这一生。
如果第一份工作不满意,当你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一定要清楚的知道,把自己手头能做的工作做到尽可能的好,路慢慢就会出现。
第一份工作并不能决定生死,应该是独立面对人生挑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