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红尘笑笑生
这几天,90后被扣上了一顶“佛性人生”的帽子,意即在生活和工作中追求无欲无求,不争不抢,随缘就安的状态。
90后真这么丧吗?我所接触的90后大为不同,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力量去重建这个世界的规则,把人生折腾得红红火火。“佛性人生”的标签,这些90后不接受。
01:
看到别人分享的一个理财心法,我发微信分享给侄女,告诉她可以尝试每个月存一两百元,在走上社会前,养成储蓄和理财的习惯。结果她告诉我:她的目标是毕业时存够4万;从入校时就开始攒了,等上月期的奖学金下来,就已攒够1万。这真是让我大为意外。
侄女是独女,高考发挥一般,进了省里一所二本学校预科就读。开学没多久就告诉我,她要全力争取进入年级前十名,拿到奖学金,也让自己分科时可以自由选择专业;没几天又告诉我,她报了驾校,准备第一年就拿到驾驶证;过了一段时间,又告诉我参加了娃哈哈的校园营销大赛,她跨系跨年级找了合作伙伴,组建了战队;突然又给我甩过来一个网店链接,原来有次在城市转悠,发现一家的特色小食品非常可口,同学们都托她买,她索性找店家谈了批发价,开了个微店,帮同学们做代购;春节回去,她说开始在练瑜珈,想让自己的身材更好一点......
一年过去,她收获了什么呢?综合评测全年级排第6,拿到了三等奖学金;获得了驾照;在娃哈哈校园营销大赛中拿了一等奖;小网店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练习瑜珈瘦了10多斤。她存的钱就来自于过年的红包、奖学金、营销大赛的奖金、网店的收入。
侄女,出生于96年,现在大二。有时家里人会问她为什么这么懂事,她说想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所以愿意趁着年轻去多多尝试,为自己以后积攒资本。所以相比其他同学过随性人生时,她更愿意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她喜欢掌控自己人生的感觉。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宿舍同学也爱上了这种热情洋溢的青春生活。
这是我身边的90后之一。
02:
我身边还有很多90后,他们的斗志和创意常常让我感慨”后生可畏“。
他们或是刚毕业时拿两三千的小职员,却在短短的一年内依靠写作转型做新媒体,成为月入超过两万的自由职业者;他们或是入职三个月就被提拔为经理,半年就成长为中层,一年半后就晋升为副总裁,当别人介绍她的经历时,我还以为带有包装的成分,但她上台发言所表现出的成熟、魄力及提及自己的用人观,立马让我对她的能力深信不疑;还有的90后毕业就创立自己的工作室,经过一两年的运营渐入佳境。
我也是一个有近二十年职场经验的人,但在这些90后面前,常常不由肃然起敬。谁说90后都丧,过着佛性人生?明明有大把的90后去打破原有的一切规则,用他们的力量把工作和生活都折腾得热气腾腾。
03:
但为什么有的90后对于这些同龄人中的姣姣者视而不见,而更愿意趁势给自己贴上”佛性人生”的标签呢?也许这样随性的人生毫不费力,还让你显得那么合群。
成为最突出的那20%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你得放弃很多即时的享乐,付出超乎一般人的努力。
在别人玩游戏刷网络看电影,每天日子过得逍遥自在时,你也许在图书馆都忘了吃喝;当别人逛街K歌纵情享乐时,你也许一个人在默默地学习;当别人工资发下来买买买,享受天天收到包裹的快感时,你也许工资一发下来,就有一半做为定投,划到了理财账户,每个月就得就着剩下的钱细细规划开支。
而你自律、奋发的样子也许在肆意青春的同龄人中显得格格不入。有在读的读者就说,他每天早早去晨跑,没课就去图书馆看书,晚上也是静静看书而不是和室友一块玩游戏。这让他受到宿舍同学的排斥,冷嘲热讽是常事,有时室友还故意恶搞他,最后逼得他不得不申请调换宿舍。
这很正常,因为我们对于身边人的出色更容易抱有恶意的情绪,这源于心理学中的“虚假独特性效应”, 就是在能力方面,我们把自己的才智和品德看成是超乎寻常,以满足自己的自我形象的一种现象。如果身边熟悉的人比我们好一点,我们是不愿承认,不甘心的。只有当这人拥有绝对优势时,我们才会把他视为偶像,甚至以认识此人为荣。
而放弃成为那20%的人,显然容易得多。什么都不用做,还可以用“佛性人生”的标签标榜自己只是顺其自然,随性人生。
就像我们所说的,在没有受过权力的诱惑前,不要说自己“廉洁公正”;在没有尝到权钱的好处前,没资格说自己淡泊名利;而对于90后而言,在没有尝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前,请不要说自己享受“佛性人生”。
04:
生而为人,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就是追寻对世界认知的深入和自身体验的丰盛。
如果你就一直这样满足于“佛性人生”,每天都是重复一样的心境、状况、经历,那你的人生不过是日复一日地重复而已,就像有句话说的,这人在20多岁就死了,只不过七八十岁才埋葬而已。
我们对于世界的未知取决于我们认知的边界,就如两个同心圆,内圆是我们所知道的,外圆是未知的。我们知道得越多,才会发现未知的越多,这会启迪我们不断地探索未知,不断地发现新世界。
当我读书、或亲身经历,或听别人的故事,突然有顿悟时,我最常冒出的念头就是:我怎么这么晚才知道这个道理,如果早十年,二十年想通这一点,我的人生该又有多么不同。
有学者研究人的临终遗憾,结果发现,大部分人后悔的不是做错了什么事,而是没有做什么事。当你才20多岁,就在嚷嚷着无欲无求,随缘而安时,会不会在几十年后回首自己的一生,什么都没有去尝试,最后也是追悔莫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