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定年纪后发现,所谓三十而立,多半是个笑话。而三十五岁,平添各种尴尬。
“最近忙不?”在公司楼下遇到前阵子转岗的同事,二孩爸爸,36岁的单位老员工G。原只想寒暄两句,他突然顿了顿。“说忙呢其实也不会,说不忙呢,每天零碎事儿也不少,主要在做那些烂尾项目呗。”
“你也知道,‘老人’自家都有一亩三分地,重要业务旁人很难插进手,反正调到哪里也都差不多吧。”
这几年,周围迈入35岁的人逐步多起来(没错,我就是不想说自己变老了),两极分化更加明显。偶尔听听他们吐槽,挺理解处境的。矛盾多了,犹豫多了,花钱的地方多了,无奈之处也多了。
少年情怀渐消,中年心态愈浓。
倘若二十来岁没了工资,还能仰起头一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高傲姿态,那么35岁后,面对职场和薪资的种种拷问,处境愈发难堪的情形更属常见。
35岁,怎么会丧薪
从华为裁掉35岁以上老员工,到朋友口中提到,他所在的当年让我们眼红不已的公司,下半年的“简化”人员计划。
相比丢掉饭碗的极端情况,更多的“丧”,是丧气的丧。
1、你的年龄,会让你丧薪
我知道这么说很蛮残酷,可身处互联网行业多年,年龄真是个潜规则。
先不说许多企业在招聘时明确规定年龄在35岁以下,连30岁都被拖入年龄鄙视链了。即便没写明,HR在看到出生年月一栏,也会下意识发出轻微的“啧”,然后眼光快速扫过发现没啥亮点,鼠标便果断移向右上角的“×”,嗯,next one…
尤其是技能类。
合作公司招0-2年工作经验的开发,月薪4K,可公司楼下的饭馆门口赫然写着:“诚招厨师!底薪4000元,包吃住,优秀者面议!”白花花的IT技术人员前浪拍后浪,年轻便宜又好使。
开发快被当成技工了好么,心塞...
纯技术工种,年龄优势顶多就是前面几年,帮你混到个“熟练工”,过了零界点就可能沦为负担。
2、你的行业,会让你丧薪
6月份,马爸爸在美国中小企业论坛上预测,未来30年后随着人工智能的冲击,人类每天只需工作4小时,失业将成为大问题。
AI已成浩瀚之势,“自动XX机”批量进入社会后,大批蓝领甚至白领的工作需求将大幅降低。
8月初九寨沟地震,全国范围内最快发布消息的,是中国地震台网的一个人工智能写作机器人,用时仅25秒。
当新闻媒体从业者还身处消息的惊愕中正要打开电脑写标题时,机器人已经麻溜儿地跑完数据采集、加工判断、自动写稿的全过程。
曾经看似不可取代的“手艺人”,没准哪天就会被莫名其妙地取代。因为一夜之间,他们的经验就不值钱了,他们的技能便没用了。
好好的一个人,说过时就过时了。
35岁,丧薪为何会“病狂 ”?
35岁时收入源仅依靠工资算不算失败,姑且按下不表,但它将彻底成为你生活状态的天花板,却是不争的事实。
年轻时穷的只剩裤衩,还能腆着脸说“两脚踏遍尘世路,以天为盖地为庐 ”。35岁的夹心层,上有老下有小,左得消费右需还贷,工资这单一引擎,拼死都拖不动N辆马车吧?你不焦虑谁焦虑?
怎么灌鸡汤说人生永无止境也好,永远奋斗也好,都改变不了职场最黄金的10年是25-35岁的现状。
翻过山头,坡度减缓。
我挺认同两句话:第一、大多数焦虑和危机,都是因为钱赚太少。第二、缺乏规划,未来将在某一天狠狠地惩罚你。
张爱玲说出名得趁早,挣钱同样也是。该赚钱的时候就得玩命赚,拖上几年,一方面这份薪水,越来越觉得鸡肋,吃不饱饿不死,就像每天的生活一样没劲。
另一方面,能力钝化、思维迟缓,牵绊也随之变多,一抬眼别人已经挖好管道开始吃睡后收入,你只好继续卖苦力当个提桶者。
凡事都有定期,何时栽种,何时收获,天下万物都有定时。时间窗口一旦错过,非常被动。
再则是对金钱的规划。
老同事T,今年初公司扩大规模总部迁至上海,有家有口、已是项目合伙人的他不愿前去,在38岁这年离职。原来有创立工作室想法的T,考虑再三,最终决定到朋友公司先工作几年。
原因很简单——还有数额不菲的房贷得还,创业毕竟对现金收入有巨大风险。
太多人把生活捆绑在工作上,即便收入不错,只要遇到意外亮起红灯,现金流一断裂,中年危机就来了,于是,你不敢停,也没有足够本钱“做自己”。
决定35岁的,是你的30岁
学会游泳是重要,但不掉入水中更重要。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在30岁做的事,能让你在5年后受益匪浅,也可在5年后让你垂头丧气。这取决于你是否在朝阳趋势的领域打拼、是否有牢不可破的知识组合、是否有应对不可预测筹码。
回头看看开头提到的同事G,以及另一位离开工作10年的公司、放弃稳定中层管理岗与合作伙伴自立门户开始创业同事R, 他们前5年在做什么呢?
同事G,2012年手里的主要项目是手机报,传统的运营商业务,当时已做了好多年。后面的事估计你们也猜到了——短信业务被微信等互联网大佬们按在地上摩擦摩擦,缩水得渣都不剩。
同事R,彼时负责内部运维系统的他,将重心转移至公司的云存储新项目,成为云计算架构师以至公司首席架构师。
虽是触发结果的多种变量之一,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顺便说下,很多人习惯逃避选择,以为可以偏安一隅,殊不知,“不去选择”也是选择的一种。你不做出选择,就会被别人选择,或是被社会选择。
再次是知识组合。
《暗时间》一书提到,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他独特的个性知识经验组合。专业领域技能、跨领域的技能、学习能力、性格要素。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具有相当程度的不可替代性。
到35岁,步入职场已十来年,“A中最B,B中最C”才不至于被小鲜肉们抢掉饭碗呐,够专够广才够强。用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 的话说:你比别人强一点根本没用,真正有用的是你比别人强很多很多。
至于金钱规划,趁年轻多攒资本就不必说了,懂得搭建合理的资产结构,是你与风险之间设立的一道防火墙。再进一步:将资产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才能让它产生最大价值。
谁也不希望“厌倦重复,质疑生活”8个字是35岁的画卷底色,而实际上,该有的问题、该来的迷茫,大家一样一样的,同在地球上,共处天空下,风雨雷电不都是一一降临眼前?
只不过如电影《教父》里的台词所言:“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愿我们提早起身上路,也愿你我的35岁是充满善意的笑容,而非黯然的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