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
每天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我们眼前,
获取知识变得的戳手可得,然而学习却变得越来越困难。
我们眼前的知识比这张图片还要混乱
理论上看,
想学习可以通过任何途径去进行搜索,
但是信息的碎片程度要比我们想的还要零散,
那么比起碎片化学习的能力,
我们更需要掌握的是知识晶体的连接和深度思考。
01:
《中国式关系》中有这样一个片段,马国梁从体制内辞职下海创业,
但是做项目需要资金,
这个时候跟班关强便从自己老板那里争取到一个赚钱的方法——要债,
只要把这些债务要回来,钱对半分。
然后关强便高兴的跟马国梁炫耀,自己争取到了这么好的一个赚钱的机会,是不是变成了功臣啊。
然而马国梁的回答却给了关强当头一棒,
如果这些钱,那么好要的话,人家干嘛要白白送给你呢?
在对待问题的时候很多人的思路便是,
问题出现了,我直接去解决,
可就是由于这样,问题才往往解决不清楚。
我们一定要去想到这件事情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而不是表面层次的皮毛。
那到底如何想清楚问题的本质?
咱们接着往下看。
马国梁要债对象是住在蒙古包的猛哥,
而且对方的表现也果然不出所料,
哭穷,
要钱没有。
这时很多人肯定就已经打算放弃了,
他首先想到猛哥为什么会住在草原上,
债主又没有追杀他,
按理说没有道理躲在这个地方。
既然躲在这里,并且对方还是一商人,
那就一定是在这个地方做着什么生意。
在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从根源入手,
不能只看表面。
就像马国梁一样,
如果仅仅从表面上来看,
那就只能空手而归了。
如何从本质看问题呢?
黄金思维圈
这个模型被称之为迅速看透问题本质的利器
所谓黄金思维圈,其实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
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3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what层面,也就是事情的表象,
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
第二个层面是how层面,也就是我们如何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
第三个层面是why层面,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来自成甲老师对黄金思维圈的解答
简单解释三者之间的联系:什么,怎么办和为什么的区别。
举例
老板今天对我发火了。
从what来看的出来的结果是:
老板有病吧,无缘无故冲我发火。
从how来看:
老板发火了,我该怎么办,是什么都原因先去承认错误?
还是直接问问老板到底自己哪里做错了?
从why看:
老板发火到底是为什么呢?
今天和爱人吵架了?我们工作没有做好?
恩~应该是。
哪里做的不好呢?早上没和老板打招呼?
文案没做好?冲我发火,是我的原因还是别人的原因?
反复检查文案,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
你看,如果我们以这个思路去思考问题是不是自然而然就解决了。
就算最后发现老板发火的原因不在自己,
那么自己也重新完善了文案,
一样是解决了问题。
如果我们接着往下分析,就会越来越接近问题的本质,
甚至于说总结出来一套职场生存方案也说不定。
总结
所以我们在面对问题和学习知识的时候,
一定要学会思考问题的本质,
只有找到了问题的本质,
我们就能知道各个关键点的衔接之处,
从而完美的解决问题,
掌握底层知识,完成深度学习的过程。
Ps:如果觉得黄金思维圈实在是学不会,
那么只需要记住一点,就是不断的问自己为什么,
通过不断询问的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