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给部门做招聘,一方面会让HR到招聘网站上发招聘简章收集简历,一方面我自己会找一些业内的朋友做推荐。这些业内的朋友包括一些在行业交流会上认识的朋友,有一直保持联系的猎头朋友,还有自己以前的同事等。因为招聘的岗位只是一个中端级别,所以朋友们推荐的大部分都不太合适,主要就是级别太高。
有一个前同事知道我在招聘就试探性地问我A是否合适,A是他的下属,也是我以前的同事。A已经超过35岁,而且是刚生完孩子,关键是能力的确比较一般,我跟她共事的七年多时间里基本上看不到她提升,感觉是一直在吃老本。我估计是因为前公司在清退一些绩效差的员工,她也在列。虽然是老同事,我也很同情她的处境,但是我们公司是一个创业公司,并不能接受养老型的员工,况且她刚生完孩子,年纪也比较大了,心思很难投入到新工作中,更不用提会积极地学习新东西了。所以,我只能婉拒了前同事,声称我们现在只招90后,其实这也是事实。
但是A的境遇却引发了我的思考,她是如何把自己混成了待淘汰的老员工的呢?
我依稀记得自己刚入职的时候她还算得上部门里的老员工,有新员工来的时候还到别人的导师,而且还当过一段时间的小组长,带几个人的小团队。应该说她的起点并不是很低,只是这个时代发展得太快,我们这个行业如果停止学习和思考,不去精进自己就很容易被别人超过。
A在我印象中不是一个工作特别主动的人,尤其是她在小团队的时候自己的能力基本上处于一个停滞的状态,在之前那个公司讲究吃苦、学雷锋、凡事要冲在前面,但是她给我的感觉就是业余生活很丰富,工作上没有很出彩的地方。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的项目上,她都没有突出的贡献。前公司有个说法是两个人拿三个人的工资干四个人的活,但是看不出来她真正能做到这点。
有段时间部门来了不少外国专家,经常会指导大家工作或者搞一些培训分享,她的英语不够好,所以也失去了很多提升的机会。渐渐地,她跟同期的其他同事差距越来越大,包括她的徒弟在职级上都渐渐超过了她。
后来我离开了上一家公司,虽然已经很少再联系,但是在那个新人辈出的公司,相信她也渐渐沦落到一个能力一般的老员工了。
前不久听闻前公司要清退34岁以上绩效欠佳的老员工,她刚好符合这个条件,首先本身年龄已经偏大,其次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很突出的成绩,能力提升也有限,再加上生孩子会有超过大半年没有工作,如果回到工作岗位也不在状态,那么从公司的角度的确没有必要养这样的老人。
但是所有的事情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从质变到量变的过程,她从入职到现在面临被辞退有超过10年的时间,并不是公司不给予她机会,而是她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知道跟她同期的另外两个同事,早就成为了高级主管和业务骨干,而且级别可能已经比她高了至少3级。
从A的情况我也看到了职场中的35岁现象,很多时候我们会抱怨企业没有道德辞退奉献了青春的老员工,可是企业何尝不是想留住真正有能力,真正产生价值的老员工。如果明明给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你自己明明有很多年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结果你选择混日子,最终面对中年危机又能怪谁?
所以,醒醒吧,没有人会一直为你的不进步买单,你没有那么多选择,你得到的结果就是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