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aivbeebe
图:网络
1964年,英国格拉纳达电视台拍摄播出了40分钟的纪录片《7岁》,选取来自英国不同地区和家庭背景的14位7岁孩子,用纪录片手法拍摄他们的生活、言谈和想法:就读于肯辛顿高级寄宿学校约翰看的是《观察家报》和《泰晤士报》,已会用拉丁文唱歌,并知道自己有朝一日想做律师,要上剑桥的三一学院。而对于出身东伦敦的托尼来说,将来能做个“赛马骑手”这一念想就已经让他兴奋不已······
这部纪录片直面生活的残酷和美好,也让我们承认一个事实:阶级分化是存在的。在现时阶段,阶级之间的流动越来越慢,阶级跨越的路径越来越难,除了少数的天才企业家以外,大部分人在事业和生活都会受到自身阶级的影响。在个人能力相同的情况下,王健林、马云的后代肯定比一般人发展得更快更好,这不只是社会公不公平的问题,而是高阶级人群的父辈已经替后代完成了经济、人脉和学识积累。
阶级决定了一个人起点的高低,而在阶级跨越如此艰难的今天,我们唯有不断积累和自我升值,才有机会跻身更高的阶层。如果我们只是承认阶级存在而不试图去改变,那么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只能停留在现有阶层中,甚至会跌落到更低的阶级中。
洛克·伍德(David Lockwood)认为,阶级位置应该包含以下三个因素:“市场位置”(market situation) ,“工作位置”(work situation)和“身份位置”(status situation)。显然,一般人能把握的、且最有可能实现阶层上升的机会,就是提高工作位置。
韦伯派阶级理论提出,典型的享有特权的阶级是企业家,受到特权损害的是掌握各种不同技艺的工人。如果我们想要保证自己的特权不受到损害,甚至享有更多特权,则应该把自己的阶级目标定位为领导者,而不是工人。
阶级位置在MBA智库百科中释义,指获得物质资料、社会职位和个人内在满足的一种或然性,“可能性”的大小依赖于对物质资料和技术的控制,依赖于在一定经济秩序中获得的收入。
如何保持上升状态?
想要实现阶级上升,光靠个人努力是不够的。即使你再有能力,如果老板看不到你的闪光点,再努力也是白搭;如果老板独具慧眼,可公司给不了你足够发展空间,那么你上升的高度也有限;即便公司是行业龙头,但整个行业已经走向了没落阶段,你想大展拳脚也是来不及了。因此,你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就应该有阶级上升的意识,明确你找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个阶级上升的机会。只有综合考虑行业、公司、老板和个人能力,才能找到最有机会上升的岗位。
选择好职业,进入了理想岗位,你要依靠什么来提高自己升阶的“价码”?笔者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跳槽,对,跳槽固然是提高收入、抬高起点的速成办法,但也意味着你之前的积累荡然无存,还要面临新公司磨合的机会成本。
那么,老老实实待在同一个岗位,你该用什么办法保持自己的上升状态?笔者认为有两条路径:如果你从事专业性较强的岗位,例如管理者、工程师、技术员等,那么你可以把自身能力提高到远超同行的水平上。确保自己无可替代,你的“稀缺性”将会带着你上升到更高的阶层。如果你从事容易被替代的岗位,例如文员、前台和销售等,这些岗位由于自身限制,能给予你突破的地方很少,在这种情况下,你唯有横向发展,不断完善自己的综合实力,做一个八面玲珑的“万能人”,才有机会争取到阶级上升的入场券。
抛开“进化论”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单单是通货膨胀的速度,都威胁到我们在原有阶级的位置:我们所拥有的财富每年正在以5%~12%的速度缩水不断贬值,而收入的增长速度却没有快速而有效的办法。所以,在阶级上升的过程中,你要么做到无可替代,要么成为无所不能的综合型人才,否则,你将与阶级跨越无缘,甚至会遭遇阶级跌落。
【本文为MBA智库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及并保留原文链接,违者必究,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