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智库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MBA智库(ID:Mbalib)
作者|房让青(Helen)
职业规划,是指个人与公司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价值、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职业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及行动计划。
职业规划最初诞生于1908年。弗兰克-帕森斯创立了波士顿职业指导局,最初的目的就是协助个人选择职业、准备就业、工作安置与就业后适应为主导的“职业指导”。
现在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需要职场专业知识,更需要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高情商的沟通意识。否则,将无法适应现在的职场人士,尤其是要承担多重社会角色,如上司、下属、丈夫、妻子、父母、子女、公益角色等的职场人士的需求。如何平衡好在职场、家庭乃至社会中的角色,对现在的职业规划是一大挑战。
阶段一:30岁以前确定只有发展方向
对于那些刚毕业要进入职场或已经工作几年的职场人士来说,可能职业发展规划是他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当然如果自己去创业,最好提前规划好以下三点:1)为什么要创业,设立企业(WHY)?2)怎么样才能做好企业(HOW)?3)做什么产品(WHAT)?如果决定进入企业开启职业生涯,那么30岁以前能确定下来将来发展的方向,这点我认为很重要。你可以在一家公司,也可以尝试几家不同的公司来比较什么最适合你,什么是你最喜欢的,什么最能带给你成就感。经过思考总结后,最终确定下来你的发展方向。经历和体验就是最好的学习,即使走了弯路,即使失败了,也会收获到宝贵的经验,避免将来更大的错误。30岁以前是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多领域的学习和尝试、积累经验、不断充电、领导自我、努力奋斗的重要阶段。
这个阶段的职业规划往往容易被职场人士所忽略,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职业发展动机减弱。
不同于职场新人或只有5年左右工作经验的人士,这个阶段的职场人士通常会担任主管或者经理的岗位,薪酬与工作自由度上都更令人满意。同时,由于对岗位的各项工作驾轻就熟,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取得较好的工作生活平衡,是一个不错的“舒适圈”。这种情况下,付出一定的努力奋斗是没问题的,但如果想要像刚入职场一样拼尽一切,也不太现实。
(2)个人能力发展的局限。
每个人都拥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也有着各自能力的局限,所谓的“彼得原理”即新岗位不能充分发挥你的优势,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个问题。“彼得原理”的现象在现实工作中无处不在:一名技术专家被晋升为团队经理后无法胜任;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晋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等等。这个阶段的职场人士应该对自己的优劣势比较清楚的,如果你的能力发展跟不上新岗位的要求,职业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3)自身承担的多重社会角色。
作为职场资深人士,个人的角色早就变得越加复杂。从原来的普通职员和子女,逐渐承担了多重社会角色:上司、下属、丈夫、妻子、父母、子女等。与此同时,由于社交、兴趣以及工作需求,这类人群也会参与一些社会组织,如行业协会、兴趣小组、公益组织等。这也就更加分散了精力,无法全力规划、发展、学习与职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了。
(4)客观环境的影响。
一方面,随着中国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与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进入职场,竞争压力也在不断提高,往往以前规划的目标已经不再适用,以前的优势也不那么明显。另一方面,商业的形态也在不停的转变,对部分岗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个人职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
针对以上几点,资深职场人士应该要意识到有效职业规划的重要意义:
(1)避免错过职业的阶段性
职业是有阶段性的,对于每一个阶段,有属于这个阶段特定的岗位级别,一旦落后,会发现就业困难的尴尬局面。举例来说,入职5年内属于工程师或职员阶段,5-10年属于主管阶段,10年以上属于经理或更高职位阶段;如果你已经工作了10年,但依然处于初级职员级别,那么你在寻找工作时就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同样,如果在“舒适圈”停留过久,错过了接下来的职业发展阶段,那么以后的职业发展道路也就到此为止了。认识到这样的残酷现实,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
(2)协调生活与职业发展的关系,应对多重角色的冲突与挑战
现代人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各种角色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强,过劳死,抑郁症始终困扰着职场精英们。2015年12月15日腾讯互动娱乐技术研发中心语音引擎组副组长李俊明在下班后与妻子散步时突然倒地猝死,他在当年为即将到来的圣诞,写下的愿望是“生的计划,死的随机,天堂没有加班”。这个案例说明了职场人士的无奈与辛酸,也侧面说明,正确处理各种职业挑战的重要性。
(3)为即将到来的新挑战做好准备。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代,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日益成熟,许多岗位都会面临威胁,仅仅掌握一般性的技能是无法避免被淘汰的命运的。因此,结合未来的科技发展趋势,及时做好准备,是职业生涯规划应对客观环境影响的重要方法。
(4)注重“软性竞争力”的提升。
这个阶段的职场人士拼得更多的是“软性竞争力”,如情商(EQ)、自我品格、领导魅力、同理心沟通、有效决策等等。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发现一个人的情商对其在职场的表现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对于一个人的工作成就而言,EQ∶IQ=2:1。并且职位愈高,EQ对工作表现的影响就愈大。对于一个卓越的领导者而言,IQ∶EQ=1∶6;高EQ领导的下属离职率比低EQ领导低4倍。具有高情商的销售人员比低情商的业绩高227%。
阶段三:40岁以后重新规划定位自己
阶段三的职场人士,在完成了人生职业的上半场后,要认真思考下半场的规划了。很多职场人士在这个阶段已经很成功了,经济收入也没有压力了。那么下半场自己到底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非常重要。是继续挑战和四处奔波,再创辉煌?还是要更多地平衡和稳定?或者完全去做自己感兴趣的、内心喜欢的事情?个人认为这个阶段内心的清净、平安和喜悦最重要,不管是再创辉煌还是选择其它方式,保持内心清净和喜悦是关键。
(1)确立自身发展的价值观,保持良好心态
从价值观的角度来说,职业发展成功还是失败的判别标准就是是否得到了想要的生活,职业所带来的生活方式是否符合你的价值观。如果符合,你就会感觉很快乐,哪怕收入会相对低一些;如果不符合,你会感觉很痛苦,哪怕你拿着看起来很高的年薪。所以,在职业发展上我们没有必要去羡慕别人,因为当你得到的时候你就失去了,反之亦然。你可能得到的是高薪,但失去的是时间;你可能不能成为一个好领导,但会成为一个好儿女。关键是你得到的正好是你想要的,而你失去的你并不介意,真正的职业追求是圆满和平衡。
(2)永远为下一个岗位工作
永远为下一个岗位工作并不意味着不重视现在的工作,而是意味着时刻保持着危机感与高要求。比尔盖茨说过,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因此,虽然微软在近年来的发展没有苹果那样耀眼,但仍有SurfacePro,Hololens这些创新产品的出现。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时刻准备着接手更重要的职责,这样才能有持续而强大的动力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3)发挥斜杠精神,跨界发展
“斜杠青年“是前段时间职场上比较火的词汇之一,出自《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的书籍《双重职业》,代表着职业的多元化发展。如果在现有职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遭遇职场天花板的情况下,跨界发展不失为一个替代方案,一方面可以提供职业发展的崭新视角,另一方面也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能力、技能与资源。韩寒、郭敬明都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例子,从作家到导演,成功实现了“两条腿走路”的职业发展之路。
最后在职场中再次强调以下几点:跟对老板,尊重老板,感恩老板,建立你自己的人脉圈;明确自我的期望,了解公司和老板的期望;始终站在你的老板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识别并有效管理好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祝福各位在职业生涯的三个阶段都能进展顺利,且能够在职场、家庭和社会中发挥自如,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职场中如何提升自身专业度,实现自己的价值?10月29日,华东理工大学逸夫楼,“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供给侧改革下的职业发展公益论坛”,邀你一起来!点击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