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新闻报道,说日前湖北某地的一家公司进行招聘面试,30位应聘者没有一位考生通过他们专门设置的水果考题。
据说情况是这样的:考试时,应聘者共处一室,每个桌上都放着一小盘水果。考试前,主考官们故意迟到10分钟,等待过程中,现场接待的工作人员告诉应聘者:“考官们有急事,可能晚点来,大家可以随便吃点水果休息一下。”结果所有的应聘者都正襟危坐,没有一个人敢动。而考官设计的标准答案是:学生拿起水果,主动分发给考官和其他应聘者吃,然后自己也自然地吃一些。“如有一个人做到,我们就会打100分,但在这个题目上全部学生都是零分。”考官说道。
虽然应试的学生不敢吃水果有点不尽如人意,可能会因此失分,但是考官所希望达到的“标准答案”在现实的面试中也是不可能出现的。
应该说,应试的考生不吃水果有多方面的情况,但总体来说是可以理解的。“面试的老师请我吃水果时,我感觉好温暖好亲切,但我不好意思吃,我要是真的吃了,面试老师会不会认为我把客套话当成真的,印象不是一下就坏了?”一名应聘的学生说。(若要是有人真吃了,那考官是否会认为考生不能抵制诱惑。)而另外来自一名应聘学生则说,她当时很紧张,只顾着回答考官的问题,根本没有意识到吃水果也是一道考题。不过她坦言,就算当时会吃水果,也不会想到给其他的学生和考官吃。(这是不是又会让考官认为考生缺少分享的态度,不能与同事共事。)
稍微有点社会经验的人,一般会选择不吃水果的。因为主考官可能随时进来,那时一眼就看到你正大嚼着水果,像什么话?如果一边要站起来打招呼,一边嘴里还在吃东西,岂不是很不礼貌?所以,还是选择不吃比较妥当。至于考官希望的,还能拿起水果,分给考官和其他应聘者吃,这更难做到,因为这已经有点主人的意思了,最多吃自己面前盘子里的吧。
另外,打个比方,考官的水果就相当于盘中的奶酪。作为考生,怎么敢动考官的奶酪呢?更进一步,考生更怎么可能敢喧宾夺主、拿考官的奶酪借花献佛分给其他人?通过这可以看出,这种考官出的这样的考题有失偏颇。
所以说,这种面试题主观性太强,是考官给面试者设下的一个陷阱,故意挖坑。真正实力的验证不会用这种方式。
考官出的这道“行为测试题”的缺点是:光从考官的角度出发,而没有设身处地地为应试的考生设想一下。《新闻联播》里也曾报道过政治局邀请知名学者到中央进行讲课,学习有关法律、经济等专业知识。在这里笔者做一个假设,当知名学者被政治局领导邀请参加会议,在领导就要到会场时,他们会先拿起桌上的水果吃起来吗?恐怕也未必做到,做到也未必就是最好。
当然,考官可以把吃水果作为一道附加题:如果有人能够吃水果,特别是拿来分给考官和应聘者吃,可以作为加分的依据。对于不吃水果,不应该作为表现不好的标准,更不应该打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