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中急于套近乎,不顾场合地说“我认识你们单位的某某”、“我和某某是同学,关系很不错”等等。”这样的反问就很不礼貌,好像是在谈判,很容易引起主考官的不快和敌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练习得到改进,比如自我介绍可以通过照镜子演练的办法,群面的问题可以通过组成面试小组,互相面试。
面试中急于套近乎,不顾场合地说“我认识你们单位的某某”、“我和某某是同学,关系很不错”等等。这种话主考官听了会反感。
对于面试前的准备工作,就业指导专家建议,首先应聘者要了解企业属于什么行业,因为隔行如隔山,汽车、媒体、金融等行业对应聘者的要求自然不尽相同。
面试忌讳:
一忌急问待遇
“你们的待遇怎么样?”“你们管吃住吗?电话费、车费报不报销?”有些应聘者一见面就急着问这些,不但让对方反感,而且会让对方产生“工作还没干就先提条件,何况我还没说要你呢”这样不好的想法。谈论报酬待遇是你的权利,这无可厚非,关键要看准时机。一般在双方已有初步聘用意向时,再委婉地提出来。
二忌缺乏自信
最明显的就是问“你们要几个?”对用人单位来讲,招一个是招,招十个也是招。问题不在于招几个,而是你有没有这百分之一或十分之一或独一无二的实力和竞争力。“你们要不要女的?”这样询问的女性,首先给自己打了“折扣”,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面对已露怯意的女性,用人单位刚好“顺水推舟”,予以回绝。
三忌不合逻辑
面试的考官问:“请你告诉我你的一次失败的经历。”答曰:“我想不起我曾经失败过。”如果这样说,在逻辑上讲不通。又如考官问:“你有何优缺点?”答曰:“我可以胜任一切工作。”这也不符合实际。
四忌超出范围
例如面试快要结束时,主考官问求职者:“请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这位求职者欠了欠身子问道:“请问你们公司的规模有多大?中外方的比例各是多少?请问你们董事会成员里中外方各有几位?你们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这是求职者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提出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求职者应当提问的范围,使主考官产生了厌烦。主考官甚至会想:哪有这么多的问题?你是来求职的呢还是来调查情况的呢?
五忌不当反问
例如主考官问:“关于工资,你的期望值是多少?”应聘者反问:“你们打算出多少?”
这样的反问就很不礼貌,好像是在谈判,很容易引起主考官的不快和敌视。
六忌报有熟人
面试中急于套近乎,不顾场合地说“我认识你们单位的某某”、“我和某某是同学,关系很不错”等等。这种话主考官听了会反感。如果你说的那个人是他的顶头上司,主考官会觉得你在以势压人;如果主考官与你所说的那个人关系不怎么好,甚至有矛盾,那么你这样引出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自我遭殃。
国企面试的礼仪与行为禁忌
目前,很多国企都在模仿外企和大型民企的面试模式,但二者选人的侧重点是有所区别的。
就业指导专家介绍,国企更看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教育背景、学历等。由于国企的升职速度比较慢,与企业文化和与上、下级的融合能力是国企比较看重的。因此,个性太强、喜欢锋芒毕露的应聘者如果选择国企,在面试时要收敛些。与此相反,外企则喜欢个人能力突出、个性鲜明,或在某方面有专长的人才。 专家说法
学生面试 更应注意礼仪
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表示,如今的大学生对于面试的礼仪和技巧越来越重视,每次举办相关讲座一定会爆满。前几天清华在给学生做一对一的简历修改工作时,还有同学主动提出希望有“面试工作坊”,得到面试一对一的指导。
虽然学生对于面试技巧礼仪方面的求知欲很高,但是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经常容易遇到的问题有四类:首先是自我介绍,或者是回答考官问题时,容易啰嗦不抓重点;第二是在群面时不知道如何把握分寸,要不就是玩命抢话筒,要不就是一句话都不说;第三,在礼仪上往往只注重了表面的衣着,忽视了坐姿、眼神以及倾听等内在的礼仪;最后还有心理上,容易出现太紧张、不自信的表现。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练习得到改进,比如自我介绍可以通过照镜子演练的办法,群面的问题可以通过组成面试小组,互相面试。经过这种小型的模拟面试,自信心和技巧得到提高,会对学生在真实面试中有很大帮助。
对于学生目前在就业成本上投入越来越多,作为还没有收入的学生,要把握适度原则,正装等投入肯定需要,但是1000多元的正装和一万多元的正装,起到的效果并没太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