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与成长,都是一个能量积累与自我超越的过程。蝴蝶一开始总会从茧上的小口挣扎而出,只有经过这个艰难的试炼过程,它的液体才能从身体流出,从而被挤压到翅膀。等到能量积累足够的时候,美丽的蝴蝶才会在成功地破茧后自由地飞翔。
现在的我是一名职场小白,什么也不懂。但我希望一年后的我不再是工作中的小白,而是能在自己的工作领域独当一面,不要再麻烦他人。所以,小白似的我犹如一块海绵正在源源不断地吸取有关工作上的一切知识技能。
在“要吃苦”的执念下启航
一个月前,我收到了两家互联网公司的offer,岗位一样,薪酬待遇一样,不一样的是A公司离我家只有5分钟左右的路程,而我去B公司上班总要提前一个钟出门。在这样的条件下,或许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去A公司,但我却选择了B公司。为什么?很简单,因为B公司给我的感觉更加专业一点。
在B公司面试时,负责人不但把我即将要工作的具体内容一五一十地告诉我,还不断地提醒我,这份工作不简单,还会偶尔加班(对了,A公司不用加班,还有周末)……反正就是告诉我“年轻人,这份工作很辛苦,吃不了苦还是不要来了”。殊不知,我就是奔着“吃苦”来的,正如那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因为我不想一年后的我还是一名职场中的小白,可有可无。
其实,我之所以选择B 公司,最重要的还是那句“在这里,你能学到的东西很多,只要你肯学”。或许,你会质疑,就凭这一句空话?那么我告诉你,其实A公司也和我讲了相同的话。但有些东西还是很讲究机缘巧合的。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我的选择是不错的。
对于即将步入职场的我来说,我需要的并不是一份“你叫我往左走,就只能向左走”的工作,我要的是给我一个确切目标,并给予机会去尝试,即使不会也没事,因为“我会指导你”。
在“慢慢来”中不断地学习
我的老板很“接地气”,开始工作的那段时间,总会时不时地开导我“慢慢来”。简简单单的一声“慢慢来”,或许只是他的一句口头语,但对于职场新人的我来说,却是不小的鼓励。所以,当他问我是否愿意成为××活动的负责人的时候,我毅然地接下。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能不能做好,但我愿意接受并尽力学习。而且,能把机会给初入职场新人的老板,说明他还是挺相信我的能力(os:嗯,此刻的我脸红了……)!所以,我只要想怎么把这件事做好就可以了。
老大是我工作中的“监护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真的很好,好得就像是我的父母,全心全意地教导我这个“笨小孩”。一开始,他就告诉我“慢慢来”,只要有心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后来,在开始了解工作内容后,我就有一定的任务要独立地完成。但很可惜,总是会有不同的错误出现,老大并没有责怪,反而说“慢慢来”。当时我就想,人家兴许是嘴上不说,但作为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东西要掌握并做好,不能犯同样的错误。一开始或许没事,但错误的次数不断增加的话,或许真的是笨小孩,正所谓“孺子不可教也”。
在学习的过程一定要避免打扰他人的工作。我的老大属于那种“能者多劳”的人。不过,即使他很忙,也会抽空来教导我工作中的事情;即使他很忙,只要我一有不懂的地方,随时都可以直接问他,以便及时解决。毕竟互联网我是第一次真正地接触,所以,不懂的地方有很多。其实,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毕竟他也有他的工作,而且这样也会一不小心就打断人家的思路,总归是不礼貌的。为此,避免造成人家的困扰,我就心想“等他有空先”。可是我忽略自己是一个记忆性并不那么,总归有点粗心的人。所以在每天的例会时,他总会询问我们在工作中是否有什么问题是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我只能说“我忘了”。当时我以为他会很严厉地责骂我“记性不好,干嘛不记在本子上?!不知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吗?!”可没有,他反而是面带笑容地说:“没事,下次记得,要是有什么不懂都可以随时问我,或者qq问我也行,我会及时帮你们解决的。”我一直觉得最可怕的不是坏人,而是好人。好人盛情难却,唯有努力地学习,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避免出现不该出现的问题,才能减少别人的麻烦。
在“不可能”中快速地成长
刚开始,我的工作并不是很难。老大很有耐心地教我工作内容的基本知识以及操作,这段时间主要是学习,基本处于一个知识输入的状态。说实话,我很兴奋。所以,开始的每次任务,我都可以轻松地完成。可慢慢地随着任务量的增多,我慢慢地感觉跟不上工作的节奏了,甚至有点慌。总觉得自己很忙,很多东西要做,以至于效果并不好。在你不断地成长中,随着你工作感的逐渐熟悉,任务是会不断加重。此时,我们就要学会很好地安排规划自己的时间,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另外,要想快速地成长,就要不断地胜任一个个“不可能”的任务。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这是我的老大用事实证明给我看的。在我掌握了工作的基本知识以及操作后,老大便开始给我一定的任务量,不多不少,刚刚好。但在我刚适应了这个工作节奏后,我的老大居然又在原先的任务量给加倍了。我之所以用“居然”这个词,是因为我不相信我能够胜任加了任务量的工作。可是,我每天几乎还是能按时下班。其实,很多东西都是这样,在自己从未达到的领域,我们的潜意识都会告诉我们“你不可能完成的,别白忙了”。曾在一篇文章看到这样的一段话:
很多时候你做到的事情都是你根本不敢想的。所以不要害怕,不要畏畏缩缩,对自己多一些期待,多一些鞭策。适当的野心有利于让自己逃离舒适区,激发内在的潜能。
说实话,让我感触颇深。或许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甚至是有点野心也不为过。
其实,要想在“不可能”中快速地成长,最关键的还是要合理地安排工作时间,且做事情要有一定的步骤,不急不躁,慢即快。“慢慢来”有时会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小结
作为职场新人,我选择在“要吃苦”的执念中启航,想要在“慢慢来”中不断地学习,期望在“不可能”中快速地成长。不过,我最想要到的却是另外三个境界:会听、会做和会说。
会听
听不只是倾听之意,因此在“听”之前加了个“会”。倾听他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不强求走心。但“会听”就不一样,这需要花费你的心思去听得懂对方的话语,不只是表面字义,而是听懂对方字面背后想要表达之意。这点在职场上很重要。
就像前面讲到我的老板让我去负责那个活动,当时我在听他讲述的时候,我只是知道我需要做这件事,就当是个重要的任务,心想着:只要中规中矩地完成就好。但说实话,我并没有真正地领悟他的意思,表现在两点:一是关于活动内容的字面意思,我并没有听懂,后来还是寻求老大帮忙解答;二是关于活动的期望,当时我并没get到他的点,若不是后来他的提醒,我都不知道原来每个工作内容的背后都是有个“小目标”。
会做
“会做”在我看来,应该分为两点:
1、能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
你的职称是你的职责,所以完成本职工作是本分,但若能高效地完成,并呈现精益求精的作品,则说明了你“会做”。在工作中,每个人的本职工作都是重复性、枯燥,即使我是小编,你是ceo,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应该先把自己的工作“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然后再此基础上寻求 更高效的突破,最后呈现出一幅完美的作品;
2、能在胜任除本职工作之外的其他事情
在工作上,我们每天的任务只是公司给我们的最低KPI,若能完成则是“我能做”;但如果你能在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能做点其他事情,如主动接活,协同其他部门的同事共同完成某件事情,这就是“我会做”。就像我现在,我只能达到“我能做”,说明了我能完成目前公司给我的最低KPI,因为我目前只算是熟悉了工作内容;但我希望可以达到“我会做”,这是一个漫长的道路,唯有努力。
会说
从能力方面说,一个人“会说”是一个实现工作目标的有效方法。“会说”的人有两个特点:一是目的性强,每次发言必定是在大脑过一遍后,明确表达的内容;二是逻辑性强,这点是说话的方式,在发言的时候能分解目标,辨识含义层次,最后达到高效的组合语言。
然而,活了二十几年,我才发现自己原来并不是一个“会说”的人。更多的时候,我说的是“废话”。这个很容易发现,当你噼里啪啦地说了一大堆,可对方却丢给你一个迷茫的眼神,我相信此时两人的内心都是奔溃的。
所以,“会说”应分为两方面:一是表达的内容一定要经过大脑的洗礼,不然出来的东西肯定就是废话;二是表达的方式一定要有逻辑的层次感,要有主次之分。就像我们高中政治试题中的判断题,一定要先判断正确与否,才能进行后面的分析,否则谁知道你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观点。
在一年后的今天,希望那时的我已学会听懂他人的话语,能高效地做出不错的成果,以及能利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自己的思维时刻充满了脑洞大开的即时感。是的,这三大境界将是我在工作甚至是生活中多追求的。在此,也把这“会听、会做、会说”这六个字,赠给同是职场新人的你们,共勉!
以上是工作一个月后的一点心得,若有不足之处,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