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职涯的第一步,请从容迈过。
一、何为面试雷区?
作为一个产品人,肯定经历过多多少少的面试,不论是面试别人还是被别人面试,个中都有迹可循。
那么究竟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其实我不太建议去分析,什么样的面试者能够通过。原因很简单,因为我认为通过面试的原因太多了,而且都不是很好去单独拿出来分析。比如下面这些情况:
公司年后剩余编制将调整,愿意放弃年终奖的小A年前投了简历,在几乎没有对手的面试中发挥中规中矩。而小B则在年后的招聘中挤破了头,最后因为岗位有限而被拒绝。
小C因为紧张害羞,而不善于表达自己,和面试官的面谈不欢而散,最后小C觉得这家公司的面试官不识人才,双方评价都不是很好。
小D因为过于自信,在面试结尾问了很多“自己人”的问题,比如“我入职后您安排我做什么”,让本来和谐的面试陷入了尴尬的气氛,最后面试官思索再三还是选择了拒绝。
所以总结来看,通过的原因很多,比如主观原因、情感因素、客观条件、运气等。
但有些情况是极大概率甚至没可能通过的。
所以我想聚焦这些情况,跟大家聊聊面试的逻辑和雷区,希望能总结一些经验。
二、面试的三大雷区
1、紧张
如上文案例所说,紧张是我们面试中往往最主要的情绪,大部分人的紧张往往不是来自不自信,比如学生时代的我们,即使复习地再好,在看到试题之前还是会焦虑紧张,答题的时候也会后怕担心自己做错,所以这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情绪。
但是我认为面试不应该有这种情绪,因为面试在本质上讲并不是考试。考试是有高下之分的,但面试往往不在于高下,而在于是否匹配。虽然挫败的情绪大致相同,但是意义完全不同。
所以我们不妨把面试称为面谈。这样来讲,其实面试是一个信息交换和表达的过程,是一个高频互动版的演讲。所以如果谈不拢,并不会对你产生任何的评价,也就无需紧张。
所以说,拿到好offer的人不一定能力最强,但是往往是最合适的,所以无需紧张,尽情表达即可。
因为,面试是对你所展示信息匹配程度的验证,而不是对你能力的评价。
2、表达混乱
说到面试应该尽情表达,但不意味着毫无章法的表达。通常表达混乱的情况可以分为两种:
(1)情绪混乱
情绪混乱通常是讲没有用心,或者情商不高。该有的情绪没有表达出来。比如面试官跟你开个破冰的玩笑之后,问了一个严肃的问题,而你依然保持着玩笑的态度不认真地去回答,这就会导致面试官的两个想法。
第一,这个人情商不高,不能体会到我问问题的意图。
第二,这个人不够认真,对于这份工作不是很用心。
所以,察言观色和控场是交流沟通的前提。
情绪氛围就像APP的交互视觉,让信息流动顺畅而准确。
(2)内容混乱
内容混乱就是我们讲的内容散乱,思考没有框架。
当然我们不否定这种思考方式,因为往往可以产生灵感。但对于面试来说,一个没有逻辑的表达是很致命的。因为面试官对于一个陌生的候选人,肯定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和最低的评价,他要从你的下限开始慢慢提高评价,而不是看你的上限有多高,点子有多亮。
所以我们要联系一套思考的框架,套进这个框架来讲,大多数问题都不会有遗漏和偏离。
比如对于一个产品来讲,无外乎:用户、用户在什么场景、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个问题是最主要的、这个问题解决的好不好、痛点和亮点在哪、未来趋势如何。
所以把这些信息追问一遍,是可以得到一个框架饱满的答案的。
表达的逻辑性,就像图像化的文字,可以达到一图抵千言的效果。
3、不懂得扬长避短
当我们完成了逻辑性的表达,比拼的就是表达的高度了。对于这点来讲,往往受限于客观的经验。比如小团队创业失败的同事在找工作的时候可能有些底气不足,往往意图掩饰。但我中肯地认为,任何优秀的产品经理,都有大量的失败经验,如果面试官不能正确看待你的失败,他也达不到你的高度。
所以不管成败,都带着积极的心态去分析得失,这是我们想交流的东西。其实通过过往经历,面试官在意的不是你经历过什么,而是你经历这些情况是如何做的,有没有提升和改良。
所以对于不自信的经历,把学到的东西讲出来,不失为扬长避短的好方法。
经历是你的运气,应对是你的能力。
三、修炼心态
除了个别要求较高、专业化团队的情况,其实我们招人的时候都是希望能招来一个稳妥合得来的同事,这样不管能力如何,大家至少可以不断成长交流,发挥到最大。如果不匹配的话,团队满意度不高,带来的效率下降,肯定受害者是双方。
所以坦率地说,不论是面试者还是面试官,都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好好相处,毕竟可能是以后合作关系的初体验和尝试,如果不做自己,就没有任何意义。
也请轻松地完成面试,毕竟如果一个上司在面试时都不能宽容以待的话,很难想象入职后的管理模式。如果一个新人在面试时都显得很被动,我们也要怀疑他入司以后的贡献了。
所以,了解了这些道理,不难掌握自己的一套面试套路。
作为职涯的第一步,请从容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