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复盘这件事看似简单,但其中却深有门道,文章分享了关于思考过去的一些方法与思考,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能穿越回过去,你会带什么样的思考回去?”
这是我经常在脑中做的一个思想实验,受益匪浅。后来把这种方法在团队的月度会上用,用来复盘公司的经营情况,带来的效果让我们极为受用。
比如上次月度会的时候,我们复盘去年在项目投资上的成败。当时我们融了一笔不小的天使轮,自我感觉不错,团队开支也不大,让这笔钱闲放着也不是办法,感觉可以做点更大的事。再加上我们自己做影视创作者关系这块积累了很多资源。这时候,我们就决定去投几个项目试试。结果,回报并不理想。
复盘这件事,我们得出两个思考:
1.不要动用战略资源去实现战术目标。
我们所做的项目投资并非是我们的核心战略目标,但却动用了战略资源——宝贵的现金。这是个巨大的错误。
2.不要做“开口朝下”的项目,而要做开口朝上的。
把项目想象成一个杯子,开口朝上是指杯子正着放,也就是风险有托底,而收益无上线。也就是哪怕输也输不了太多,但一旦赢,会赚翻了。开口朝下是指杯子倒扣放,那么,收益有天花板,但风险却没托底,也就是赢,赢不了多少钱;但一旦输了,会输个底朝天!“开口朝上”也是塔勒布《黑天鹅》里“可选择权”的精髓: 用一个可以控制下限的风险,去博一个没有上限的回报。当时我们所做的项目投资,违背了这条原则。我们做的是一个开口朝下的决策,投成了,赚不了多少钱;投亏了,却可能颗粒无收。
当我们复盘得到结论,首先要把结论“代入”过去进行检验。也即,如果当时接受了这个结论,结果会不会更好?另外,如果其他事上也采用了这个做法,会不会也有好的影响?也就是说,这个结论的普适性强不强?甚至,这种普适性能否拓展到其他人身上去?比如你熟悉的企业或个人,如果他们在过去某件事上也采用了这个方法论,结果会不会更好?
其次,这个结论能否带到未来?这条既是这个思想实验的黄金检测标准,更是我们做这个思想实验的目的。我们回顾过去,不是为了感叹、后悔或自满。而是为了从过去获取资源,从而帮助自己在未来成功。
一般来说,如果复盘得出的结论,太过具体,往往是不能带到未来的,也就是对未来决策没有指导意义。比如说,总结自己去年的理财成绩,可能会得出结论,某一只股票要是买了就好了,那现在肯定赚翻了。或者,要是当初投资比特币就好了,现在肯定发财了。
但是这种具体的结论,往往受到具体历史情境的影响,而这种情境在未来未必会重现。比如去年这只股票涨了,未来不一定继续涨;过去比特币一直在涨,不代表未来还会继续涨。
好的结论,往往是抽象的,能够脱离具体历史情境的结论。比如,没有买比特币这件事,可以继续深挖,为什么没有买?是因为不了解?为什么没去了解?是因为对新鲜事物没有足够的敏感度?如果是这样的话?如何提高自己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
好结论的标准,还有一条: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还是说没有投资比特币这个例子,可能很多人都会得出结论说,以后要提高新鲜事物的敏感度。这的确是抽象了,却流于空泛。我们应该继续追问,如何提高呢?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新的事物冒出来,我们如何关注?或许需要反思的问题列表还很长。但只有不断地深入反思,才能超越细枝末节的表象,得到深刻的结论。
接下来,我们还需要从抽象的方法论返回到具体的实践策略上来了。我们不可能什么新鲜事物都去关注,那么,我们要反思哪种特征的新鲜事物需要我们去提高敏感度?哪里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如何深入学习了解?
李笑来说,他应对信息爆炸的方法就是不筛选,他关注无数的Twitter信息源,不做任何筛选,从中发现了比特币的机会。
那么,我们的方法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和方法。或许他的做法并不适合我们自己。或许我们是个更擅长从社交渠道获取资讯的人,与其让我们天天关注Twitter,不如去接近那些对新鲜事物敏感的人,和他们做朋友,让他们帮我们过滤信息,传递资讯。
总之,最终的反思还是要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没有具体的操作策略,再多的反思也不会有改变。
总结下
如果能穿越会过去,要带什么思考回过去?好的结论有三个特点:
一、普适性;
二、抽象的方法论;
三、具体的操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