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几年前,李宗盛拍了一部12分钟纪实短片,叫《每一步都算数》。
这部与运动品牌合作的纪录片可能你没看过,但其中一句话你肯定有听过: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这句话,给无数人力量。
把失败视为考验、把低谷视为沉淀、把弯路视为宝藏,你的每一步叠加起来就成为了现在的你。
怎么说呢,其实它鼓励的意义大于现实意义。因为有些路,我们真的没必要走。走的越多,代价越惨痛。
01:
我同事的发小,28岁,在高中教信息技术,今年跳槽出来做了程序员。
那份教书的工作曾让不少人羡慕。税后5千出头,在四线城市还算衣食无忧,业余时间充足,但发小却一天比一天提不起劲。
一来,他对教学实在不感兴趣,每天就是打卡上钟的状态;二来,他的许多同学都在大城市的互联网行业,月薪2-3万的比比皆是。他今年又准备买房,收入上的压力肉眼可见。
纠结再三,终于跳出来转行IT行业。
由于发小的开发经验只有以前兼职做的几个小系统,只能从初级程序员做起。
周围人得知后多半是肯定的态度:
“没事没事,从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你还年轻啦,做程序员的反正涨薪很快的。”
“只要有心,一切都来得及。”
听上去很鼓舞人心对吧?
其实多少有些鸡汤的味道。
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有时间代价的。能马上找到人生目标,谁愿意跌跌撞撞?能马上踏入心仪的行业,谁愿意左右横跳?能1年累积下第一桶金,谁愿意花10年?
知乎上有个问题:“35岁转行IT可行吗?”
评论中不少人抱着类似“任何时候转IT都可以”观点;还有人说,认识的谁谁30多岁转行做程序员年薪有30多万呢;甚至有人举例说某个40多岁高中毕业的打工者,从培训机构出来就转行写代码了。
先不细究案例的真实性。在IT行业摸爬滚打多年,我只能说,这类事情发生的几率,真的非。常。低。
就拿同学的发小来看,如果再晚几年,这个所谓的“励志故事”恐怕不会出现。
除非他把工资预期放得极低,加上一定运气,否则压根拿不到程序员岗位offer。
你既没有30岁资深岗的水平+经验优势,又没有20出头年轻人的精力+时间优势,你的优势在哪里?公司为什么要招你呢?
人生有7次改变轨迹的机会,关键的十字路口就那么几个。选错了,不能说无法逆转,但大概率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弯路和错路,有时走远了,就回不了头了。
02:
很多弯路,除了回头描述时增添几分励志色彩,其实并没有太多意义.
没错,每一步是都算数,毕竟都已经是现实摆在眼前了呀。可弯路就是弯路,走错了就是走错了。
要么尽快掉头,要么躺平认命。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成功人士的“黑暗过往”,什么李嘉诚3岁家道中落、父亲不久病逝;何鸿燊幼年时家里做生意失败,一夜之间宣告破产;乔布斯被逼哭着离开自己创办的苹果。
功成名就后,吃过的苦、受过的罪,立马就变成宝贵的垫脚石了。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讲的第一个故事是connecting the dots,大意是,你遇到的所有的事情,某天总会串联起来。
乔布斯辍学后,学习了一门书法课,他表示:
“这其中所蕴涵的美、历史意味和艺术精妙之处是科学无法捕捉的,这让我陶醉。如果我大学的时候从没有上过那门课,麦金塔计算机里绝不会有那么多种字形以及间距安排合理的字体。”
实际上呢,乔布斯辍学、学书法,和他后来的成功有啥关系?
23岁时,他否认并抛弃私生女,振振有词地说“我不希望做父亲,所以我就不做。”许多人甚至认为“残忍与天才是有关联的”,这二者又有啥关系?
真正重要的原因,是他认识了沃兹沃兹尼亚克,共同参加了一个业余爱好者的“电脑俱乐部”,两人开始在电脑城打拼,事业才起步。
如果他没辍学,估计混得更好。
至于“被迫离开苹果是他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更是错误归因。
别的不说,1985年乔布斯被赶出苹果时持有11.3%的原始股,年轻气盛的他卖掉持有的股票,只保留1股。
如果他没卖出,就是世界首富了。
《纸牌屋》里有一个场景,Frank看到一只被车撞过奄奄一息的狗,走上前结束了它的生命。然后他说:
“痛苦分两种,一种让你变得更强,另一种毫无价值,只徒添折磨。”
你看到那些扭转逆境的人,他们足够厉害,走了弯路能绕回正轨;但如果他们没成功,所有的因素都会被认为是失败原因。
多数真相,并没那么流光溢彩。
03:
熟悉我的老读者可能有印象,我经常在文章中鼓励大家试错,觉得有意思的事,就去尝试看看。
试错的关键字,是“试”。
就是纠错成本,对你来说是可接受的。《精益创业》里说得更功利——用最小的成本去试错。
而现实中,很多人动辄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最后又中了沉没成本的魔咒,抱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心态,一步错,步步错。
在弯路上渐行渐远。
任何时候,“成本”都是让人瞬间清醒的两个字。有些事情最好一开始就别犯错,否则,纠错成本会让你懊恼得拍烂大腿。
比如我朋友所在的一家小私企,起步阶段,老板招程序员坚持薪资不得高于5千,结果招到的人要么刚毕业没多久,要么水平偏低。
朋友是项目经理还得教他们如何写代码,面对堆积如山的Bug苦不堪言,只得返工。进度反而比之前更慢。
后来老板咬咬牙,按照市场价找来中高级水平的开发,人家一评估,修改要花的时间比重新开发更久。
行吧,全部重做。
再比如,我同事在创业时,找的合作人暗地里另起炉灶,将不少资源捞到自己怀里,导致最终双方撕破脸,同事损失惨重。
越是重要的事情,越要在一开始尽可能考虑清楚。
就像我们投资理财,本金不多时随便浪,买买股票基金比特币,但随着本金增加,投资策略就逐渐保守。本金是No.1,不亏就等于赚到。
为什么说试错要趁早?
我们现在小步试错,是为了将来不犯大错。
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事物,毕竟,我们不可能终生都在朝三暮四地试错、永远浅尝辄止。
04:
回头想想,如果曾经的我能明白以下这2点,恐怕能少走些弯路。
1、失败后一定要复盘
诸如“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亏是福”之类的话,你千万别当真。它们不过是把难以下咽的苦果包上好看的玻璃纸,企图让人更容易接受。
说白了,就是自欺欺人。
失败不是财富、苦难不是财富、弯路不是财富,如果你没有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它们1分钱都不值。
人与人的差距,很大程度取决于犯错时的反应。有的人错一次,马上就灵光开窍。有的人错10次,还云里雾里抱怨老天不开眼。
2、主动从外界学习
这话听起来就是句老生常谈的废话,实际上,它能让你少走很多冤枉路。
一来,闭门造车,事倍功半;
二来,不是非得要自己踩坑才能涨经验呀,你踩的坑里,早已布满别人的脚印。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有这么一段话:
“只要看看身边发生的事情,你们就能明白拒不借鉴别人的教训所造成的后果。
人类常见的灾难全都毫无创意——酒后驾车导致的身亡,鲁莽驾驶引起的残疾……由于重蹈前人显而易见的覆辙而导致的生意失败,还有各种形式的集体疯狂等等。”
主动学习——
可以是从他人的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避免自己踩坑;
可以是解锁多种解题思路,多给自己留几手;
可以是举一反三,抽取共同的逻辑用于多个地方。
所以,弯路上,不见得都是鸟语花香。
话说回来,谁不是在亲自走过后,才确定那是弯路呢?
兜兜转转,才是人间真相吧。只希望我们,把握好每一次选择的机会,少走几步弯路,尽快到达想去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