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工作10年收入翻100倍:成年人的逆袭,就靠一个“狠”字

作者:张良计

01:

上周和多年未见的师兄M见面,我们两个男人聊了4个多小时。

几杯酒喝下去,M给我讲述了他从一个大学刚毕业的毛头小子,怎么用10年时间在职场上不断逆袭,实现收入增长100倍的故事。

我听完后感触挺深,趁着记忆还在写下来分享给大家。

今天的文章比较长,全文5161字,但特别有价值。我打包票大家看完以后一定能收获许多启发。

下面进入正文。

M并非名牌大学毕业。他找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挺戏剧化,因为被人家放了鸽子。

本来说的好好的一毕业就入职,结果他实习的那家银行碰上公司政策调整,全国各个分行都开始缩减人员。

于是签好的三方协议稀里糊涂做了废,学校也没辙,公司也不管,最后M在其他同学准备就业入职的六月,不明不白地失业了。

但M没有灰心丧气,更没有宅在家里打游戏虚度时光。

他在当天上午确定自己无法去银行上班后,下午就开始改简历,然后网上海投。

只可惜过了招聘旺季,绝大部分公司都关闭了职位。

他投了300多封简历出去,没有一个回音。再加上自己不是名校毕业,学历也没优势,因此两个多月没有任何进展。

这时他发现,有一个行业一年四季都在招人,那就是地产中介

后来经过了一天的思想斗争,最后他毅然迈出家门,下楼拐了3个弯走到小区门口旁边,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介

这一干就是4年。

很多人以为卖房中介很赚钱,但对刚入行的新人来说,赚钱辛苦不说,而且赚的钱大部分都不是你的。

因为中介的底薪非常低,基本都靠佣金提成才能生活。

而这个佣金提成,不是说你卖了房子佣金就全给你,大部分还得上缴给公司,给其他配合签单的同事,甚至给你这条线上的“师傅”。

所以最后分到手的钱有多少,各自的比例怎么分配,这里面就非常玄学。

M刚入职的时候,公司就分配给他一个师傅。

这师傅表面上和蔼可亲,私下里却总看不起他。经常跟其他同事说,哟,本科毕业也来做中介,看来大学生也不怎么样。

有一次M好不容易谈成一个客户,结果这师傅中间横插一脚把客户翘掉了,还美名其曰说这是他的熟客,本来就要买房子,给M去谈只是让M练练手。

几万块佣金说没就没,M一气之下辞职去了街对面的中介店。

可新地方店铺小,没人带,只能自学,怎么办?M开始发挥自己过去的经验专长。

他大学期间在银行实习的时候,做的最多的工作是拉人办信用卡。

那段时期我还记得,到了八九月新生入学的时候,他就张罗着一大堆桌子椅子易拉宝,跑到各个学校门口去摆摊。

最夸张的时候,他一天能跑5个学校。

而且M有一点做的和别人不一样,他每次去新的学校都会先和门卫搞好关系。

门卫买包烟,天热了送瓶水,没事的时候聊聊天,把门卫搞定了,许多事就方便了。

比如你贴的海报不会被撕掉,有事出去一下人家还会帮你看着,哪栋楼的学生消费水平高你都能打听到。

而这个技能,被他原封不动照搬到中介工作上来。

头几个月开荒期,M把之前赚到的工资投入一半去搞定周围小区的门卫

再加上他本身性格就外向,又是上海本地人,所以很多退休老大爷的门卫特别喜欢跟他聊天。

碰到一些高端小区年轻的门卫,他又换了方法,从兴趣爱好入手。

比如门卫换班休息时无聊,他就陪人家打王者荣耀,故意选辅助送人家上分。

又比如周围哪里新开了个商场游乐场按摩店,有什么地方好玩儿,他都第一时间去告诉对方甚至带人家去玩。

本来门卫的工作就很枯燥,有他这样的人其实能增添不少乐趣。

于是一来二去几个月以后,M跟周围方圆3公里内所有小区的门卫都熟络了,光手机联系人就加了快100人(那时候他用手机多)。

接下来就是收割了。

一旦跟门卫搞好关系,这个小区里各个楼栋的情况就都明白了。

谁家要卖房,谁家急着用钱,哪家户型朝向好,哪家以前出过事,这家房东多大年纪,为什么要卖房子......M都用一张表格写得清清楚楚,全记在自己的工作小本本上。

所以他总能抢在别的中介之前知晓房源信息,推给客户的时候总能告诉客户一些不为人知的东西,自然就收获了信任。

掌握信息就掌握一切。

靠这一招,他打败了周围所有中介店,销售业绩节节攀升,一年以后升任成店长。

后来M觉得自己一家店的生意做得再高总归有天花板,于是他去和其他店谈判合作。

只要周围出来了新房源,大家信息共享,谁接待的房东,谁推荐的客源,谁中间负责联系牵线,大家都能分到钱。

不同的工作模块对应不同的责任方,然后按比例算佣金,这就是一个中介店联盟的雏形。

虽然现在这种模式已经不新,但你要想那是十多年前,大家都还在用QQ上网,微信都没有,小程序APP什么的更别提。所以做到信息共享这一点,其实是很难的。

但M那个时候就有这个意识,成功团结起十几家中介店,又赶上后来中国房地产的腾飞,那几年着实赚了不少钱。 图片

我本以为M的中介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没想到2013年的时候他辞职了。

我说你傻呀,再做几年你都可以给自己买房了,干嘛放弃?

结果他下面说的一番话让我又对他佩服起来。

M说,有一天我带徒弟去小区跑单子的时候,看到个挺奇怪的现象。我发现很多小区门口都聚集了一些年轻人,他们拿着手机教过路的居民下载APP,说什么手机上下单,过几天就送货上门。

后来我才知道,那个叫O2O.

但就是瞅了这么一眼,我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回来我就在想,中介这个工作还要不要继续干下去?

卖一套房子虽然赚的多,但这是个低频生意,不稳定。而且我以前那些招数其实门槛很低,后来其他中介都学了去,过去积攒的领先优势被慢慢赶了上来。

再加上现在许多大资本大公司开始进入中介这一行,以后肯定是往规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我们这种小中介很难去和人家抗衡。

可互联网很有意思,它成本低操作方便,手机上按两下就能解决很多问题。虽然我不清楚未来会怎么样 ,但隐隐觉得这个东西以后不得了。

于是经过三天的思考,M毅然放弃了中介店长的工作,转行成了一名互联网地推。

并且他还号召以前跟着自己的小弟们一起,全都去做了地推铁军。

工作虽然转了,但技能可以继承。

做地推拼的是执行力,拼的是狠劲。而这两点M都不缺,他做中介时的许多思路都被沿用到地推工作中来。

同样是扫荡小区,M带领的团队就比那些年轻的散装游击队们有组织有纪律。

他得意洋洋地跟我说自己制定了30条“军规”,从如何进入小区,如何制作宣传物料,到如何规划片区,如何防止竞争对手偷袭等等,俨然一套地推的IOS标准作业流程。

而且他还在嫌以前管理团队的方法太原始,自己专门出钱找人开发了一个手机APP。

所有地推人员的任务分配,进展监督,全都在手机上操作。他终于丢掉了以前用的小本本。 等慢慢做出起色后,M单独拉出来成立了一个地推公司,专门帮那些烧钱的互联网企业做推广。

那几年的百团大战,打车大战,外卖大战,里面都有M团队的身影。虽然这些互联网公司最后烧钱烧得一毛不剩,可M自己赚得盆满钵满。

02:

就在我以为M会把地推一直这么干下去的时候,2015年他又转行了。

直到现在,他的新媒体广告公司已经运营了6年。

去年还拿到抖音和B站的牌照,接下来准备大干一场。

原因他不说我也猜到了,地推工作毕竟是个劳动力密集型工作,体力活的事情,很难规模化发展。一个公司100个人和500个人,管理难度是天壤之别。

新媒体公司相当于把业务从线下转到线上,而且不需要那么多人。

初期M凭着自己做地推赚来的钱,租了高档的办公楼,找了一帮年轻人开始重新创业。

如果大家还记得,2015年是微信公众号大爆发的年份。

现在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网红大V那时候只是刚有起色的写手。但这些人还没有商业变现的意识,也不懂这中间的操作规则是怎么样的。

于是M就去跟人家谈合作,他负责找品牌广告商挖预算,大V们负责写稿,M只赚中间的差价。

2015年新媒体对于很多品牌主还是新东西,市面上没有一个规范的价格体系,整个市场都处于“黑箱”状态,所以很多时候报价都是漫天要价乱报。

比如一个大V写稿要5万块,M可以给品牌主报到15万,整整200%的利润,品牌主也无从知晓。

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去评估这个价格合不合理,反而觉得相较于传统的电视媒体而言,这个价格还挺良心。

于是在这个市场混沌期,M凭借几十个人的团队规模,硬是把公司的月流水做到上千万。

除此之外,他还投资入股了其他几个比较看好的MCN公司,大家资源共享,客户共享,有钱一起赚。

你们看,像不像他当年那个中介小联盟?

讲到这里已经过去4个小时,M喝了一杯威士忌,说自己接下来的计划是去读个MBA,认识一些不同行业的老板,把自己的新媒体业务再拓展拓展。

03:

故事说完了,我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M算是我认识的人里面,真的对得起“人生逆袭”四个字的朋友。

回头总结一下他的经历,有几个关键点是很值得学习的。

第一,心态一定要乐观。

这是他所有成功的大前提。

其实在M的职业生涯里,有几次打击还是很大的。

比如刚毕业的时候被人放了鸽子,做中介的时候卖房佣金被自己的师傅“截胡”,甚至后面做地推时还被无良公司用阴阳合同骗了几十万,至今没有下落。

但M的心态没有崩,也没有就此沉沦下去。

用他的话说,这就跟打王者一样,你不能因为一次操作失误,就引发后面的频频失误。知道损失挽救不回来,你唯一能做的是下次别让自己再掉进同一个坑里。

心态稳了,做事才能稳。

第二,做决定一定要果断。

这从M找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就看得出来。

要知道在十几年前,一个本科毕业生去做地产中介,其实还是需要不少勇气的。但M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想清楚了各种利弊,我很佩服他的果断。

后面几次关键的人生节点,他一如既往发挥这个特质。去做地推,去做新媒体公司,他都只考虑了两三天。

但在这之前,他已经做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把这个领域摸得七七八八差不多了,再给自己两三天做最后决定。

而一旦进入决定环节,就没有犹豫,完全凭理智行动。

各项利弊分析清楚,成本收入预期做好,甚至他还会给自己定一个试验期限,比如半年不赚钱果断退出,绝不拖泥带水。

第三,知道顺势而为。

回过头来看,其实M每一次的决策都恰好踩在了时代的节点上。

10几年前房地产市场腾飞,之后是互联网烧钱补贴大战,再接着是新媒体内容行业的爆发。

每一次他都是嗅到了一点味道,就马上去潜心钻研。

M甚至跟我说,当年去做中介也不是情急之下做的决定。

因为那时他每天出门找工作面试都会路过家门口那些中介店,他眼睁睁看着自家小区的房价一个月里涨了几十万甚至一百万,但店里面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这说明市场供应小于需求,而且他从新闻里知道他家那个地段正在规划学区,这些都让他觉得,进入这一行应该还不错。

后来做新媒体公司的时候也是。

触发他有这个想法的原因,是他在做地推时,看到有些同行并没有走线下推广的模式,而是转而在线上用一大堆微信公众号推优惠券。

这些微信公众号小则几千的阅读量,大的有好几万,按百分之一的注册比例来算,这个人数也不少。

可达到同样的目标,M的地推团队却需要耗费更长的时间,更多的人员。

这些都促使他开始研究线上推广的模式,怎样用尽可能少的人工成本去完成重复性高的工作,最后才诞生了开新媒体公司的想法。

细心观察,趋势都藏在细节里。

第四,技能迁移很重要。

我们复盘M每一次转行都会发现,他其实并不是完全从零开始。

中介时候的经验被用到地推里,做地推的经验又有一部分被用在新媒体公司的业务上。这种能力的可持续性,让他每次都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节节攀高。

我在过去的文章里也一直告诉大家,不要觉得自己以前的工作和现在完全无关,相反你要去思考有哪些底层能力是可以迁移过来的。

比如逻辑推理能力,问题分析能力,情商沟通能力,演讲表达能力等等。

这些底层能力,放在任何行业都适用。你每一次换工作或者转行,都是在对这些能力进行打磨精进,而不是放弃。

最后,去做打基础的人,实现共赢。

M其实很懂财散人聚的道理。不像很多人做生意都是菜场小商贩思维,每做一单我都不能亏,每卖出一捆菜我都要赚,否则就不卖。

但你如果要做大事,一开始就要舍得亏,这是个先苦后甜的过程。

比如M的那个联盟思维,其实起初他是亏的。本来自己能赚的钱,他都让别人赚走了,有时候甚至还要帮别人去铺路打前哨。

但他舍得把自己的利益让出去,让别人加入进来。先让大家都能赚钱,然后才是自己赚大钱。

因为后面大家发现要想赚钱,都要用到M的人际关系网络,都要用到他为大家构建的“基础设施”,否则根本无从下手。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其他人赚的是单笔业务的利润,那么M赚的就是所有人的“业务保护费”。

这其实就是一种共赢。而且只要前期基础打好了,后面基本上就是躺着赚钱。这和现在许多互联网公司的开放平台思维是一个道理。

04:

以上这5点,归根到底其实是一个字,狠。

心态狠,眼光狠,决断狠,行动狠。不自怨自艾,不犹犹豫豫,盯紧目标就全力投入,失败了就果断退出。

这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特质,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能做到,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

M的人生看上去很不可思议,但掰开了揉碎了来研究,他的每一段经历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用他的话说:

没有那么惊天动地。

最后,感谢读完这篇文章的你,希望这些内容能对你的工作生活都有帮助。至少,对我的帮助很大。

与君共勉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年收入  年收入词条  成年人  成年人词条  一个  一个词条  工作  工作词条  100  100词条  
攻略

 设计师如何掌握工程师思维?

编者按:学会工程师思维,可以帮助你快速梳理简化设计流程,掌握跟工程师沟通的最佳方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拥有工程师思维,你得先了解工程师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全文...(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