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浏览知乎热榜,看到一个问题——“明明知道年轻的时候不努力,会后悔,但就是努力不起来,该怎么办?”忽然想起,我上大学时就是这样子。旋即又想起,前几天也有伙伴曾经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求教类似的情况。看来这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那今天就结合我自己的经历和认识,来聊聊这个话题,分享走出这种状态的三种常见方法。
01、荒废了四年大学后我遭到了现实的痛击
我上大学后,没了高考压力,也没了目标,离毕业还早,对工作也没什么想法,于是就进入了失重状态,不知道为什么还要学习,没了动力。于是就开始蹉跎岁月。
前两年打游戏,《仙剑奇侠传》、《英雄无敌》、《三国群英传》、《轩辕剑》、《星际争霸》……各种游戏都打。
后来读了《平凡的世界》,觉得不能就此沉沦,萌生了写东西的想法,就开始泡各种文学论坛,榕树下、故乡、清韵、西陆文学、舞文弄墨……胡乱写些小说、评论等,又混了一年多。
那时我也明明知道这样不好,知道就这么不学习就这么荒废光阴,将来可能连个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会后悔。然而,就是努力不起来。
等时间来到大四,开始找工作,嗯,我就承受了相应的后果。
我当时的专业是信息工程,按专业找工作的话,要么是做研发(要会编程),要么是做支持(没什么特别要求),这是两大方向。而我没好好学习,不会编程,什么C语言、C#、Java,都不懂,只有学校教的Pascal略知语法,所以找研发工作,就很困难,只好做了技术支持工作。
当时年轻不懂事,也没觉得技术支持就比研发差到哪里去,有个工作,已经满意了。
刚工作没经验,下放到安徽,跟着一位老师傅,经常到巢湖、庐江、无为等地方处理设备故障。每天的工作,就是跑到各个乡镇的电信机房去插拔电路板、更换硬盘、升级程序、调试光纤什么的。
那位师傅,经常带我们吃路边的苍蝇馆子。我印象很深的一道菜是韭菜豆干,师父常常点,我和另一位伙伴常常皱眉。在这样的小饭馆吃饭,要时刻留神嗡嗡乱飞的苍蝇,边吃边挥手驱赶它们。
师傅还带我们住10元一晚的小旅馆,十来平米的房间,放三四张上下铺,睡五六个人。常常碰到隔壁床上的人打呼噜,屡屡被吵醒。还时不时会收听到半夜磨牙的声音,让人心烦意乱。
这种日常,彻底颠覆了我们这些刚出大学校园的毕业生对工作的美好想象。我对此都极为不满,也极为不解。为什么不可以住三五十块一晚的“标间”?为什么不能吃稍微贵那么两块但环境稍微好点儿的小馆子?
后来我知道,师傅人到中年,孩子在已经上了小学,经济压力蛮大的,每一分钱都要掂量着花。
在安徽待了几个月后,我转战河北,继续出差。工作和生活依然没什么大的变化,还是四处跑着处理故障,还是没事儿了就玩扑克打麻将。唯一不同的是,我干活熟练了,成了局方嘴上说的“安工”。
工作了将近两年,常见故障、设备扩容、增开新局等事情,都很熟练了,对工作的感觉,就可以说是没什么感觉了,只有每月发工资或报销出差补助的时候,才会兴奋那么几分钟。
心中的不满、茫然和焦虑开始像野草一般慢慢生长,我开始琢磨眼下的工作可以带给自己什么样的未来。
想起常驻安徽时带教我的那位师傅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再看看身边已结婚生子却人不着家的老同事,我意识到,如果我继续当前的工作,过上八年十年,生活大概率会变成我那些师傅那些老同事的翻版。
然而,吃八块钱就能买一份韭菜豆干的苍蝇馆子,住十元一晚的旅馆,三不五时和远隔千里万里的另一半吵吵闹闹,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不是。
如果我的将来变成那个样子,我没有办法原谅自己曾经这样日日蹉跎。
人生最遗憾的事情,不是我做不到,而是我原本可以。
意识到这个后,对现实的不满渐渐强烈,终于强烈到促使我做出了改变——我裸辞,转行做了软件开发,天天写代码、做程序设计、读书,疯狂补课。
后来因为长时间钻研Qt,写了相关的图书,沿着写书的道路一路升级打怪,从技术写到职场。再后来又学了职业规划,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案例积累,最后于2017年走上自由职业的道路,给自己定义了自己的理想工作——写书+讲课+职业咨询。
02、改变“努力不起来”的两种策略
结合我的个人经历和这些年积累的1600多次咨询经验,我发现要改变“想努力但是努力不起来”这种情况,有两种典型的策略。
2.1 放任自流等待现实痛击后改变
第一种策略是放任自流等待现实痛击后改变。
就是别管它,接着玩儿你的,接着不努力,就这么放任下去,等待现实给自己来N记痛击,到时就会有强大的改变动力。
我上大学时就是如此,放任了自己,受到痛击后觉醒,开始努力,完成了转变。 但是,这种策略有几点风险:
你要改变时,环境不友好。比如你想要努力奋发的方向,已经饱和,成了红海,你没先发优势,搞不定。
你年纪大了,时间、体力、精力都差了,想学学不动或学得慢,速度赶不上年轻人。
你年纪大了,面对车子/房子/奶粉钱等各种现实压力,要进行重大的职业改变时,需要付出的代价很大。
我大二时一起打《星际争霸》的一位同学,到了大三,就开始努力学习,大四时考了软件工程的研究生。我工作两年后决定转行做软件开发,还到仙交大请教过他该学Java还是C。
我这位同学,就没有像我那样放任自流,而是当下做出了改变。类似的还有两位同学,也是到大三开始奋发。
这种策略,其实更好——就努力而言,越早越好。原因如下:
早努力时,你年纪小,学得快长得快,更易出成绩。
早努力时,积累的职场资本(学历/成绩/荣誉/比赛名次等),受年龄的羁绊越小,在你下一次职业转变时发挥的效用越大。试想两种情况,1)你35岁了决定去考硕士研究生,毕业时38、39;2)你20岁觉醒了去努力考了硕士研究生,毕业时25岁。你觉得,两个不同年龄的你,去找工作,哪一个遇到的阻力大?哪一个更顺利?
早努力时,可以跟得上同龄人的节奏甚至反超一般人的节奏,后续生活中,不会像晚了十年才开始奋斗那么焦虑。
所以,我更推荐这种策略,接下来要讨论的也是这种策略具体怎么办。
如何从现在开始改变,有许多许多的方法和理论。这里我借助贝克哈德变革公式,来给出推荐的方法。
3.1 贝克哈德变革公式
贝克哈德变革公式具体是这样的:
Dissatisfaction * Vision * First Step > Resistance to Change
通常简写为:
D * V * FS > R
翻译成中文是这样的:
不满 * 愿景 * 第一步 > 变革阻力
贝克哈德变革公式表明,要实现个人思维、家庭、组织、国家的真正改变,必须具备三个重要因素:
D(dissatisfaction,不满)代表对当前状况的不满。
V(vision,愿景)代表对未来状态的期望,或对可能性的期待。
FS(first step,第一步)代表迈向愿景的积极行动步骤,以及采取行动的意愿。
为了持续发生改变,上述三者的乘积必须大于 RC(resistance to change),即当下对变革的抗拒力量。
D(不满)、V(愿景)和FS(第一步)这三个变量中每一个都可能强大到引发改变。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改变三个变量的方法,也就是引发改变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只靠单一变量,较难实现持久的改变。持久的改变,应当是三者都非常强大,有机结合在一起。
3.2 改变的三种方法:不满、愿景和第一步
对应贝克哈德变革公式的三个变量,改变有三种方法:
强化不满,让自己足够痛
强化愿景,让自己足够渴望
降低第一步行动的门槛
1)强化不满,让自己足够痛
热得难受,你会想办法制冷;走路慢得难以承受,你会想办法乘坐交通工具;严刑逼供会让多数人放弃信仰老实交代。
足够强烈的痛苦可以带来足够强大的改变。
应用在个人身上,可以寻找对现状的不满和痛点,试着放大它们,让自己感受到足够强烈的痛苦。
常见的做法有:
设想不做任何改变,几年后的自己的生活状况,比如求爱被拒绝、没有容身之处、回家被爸妈嫌弃、出门被邻居唾弃……类似这样
找一个前两年没努力、现在每天煎熬、一日好似一年的人,对照他,警惕自己
现在就去体验难熬的日子,比如去挖矿,去搬砖,去捡垃圾……
可能还有很多方法,方向就是,放大痛苦,从痛苦中汲取力量,促动改变。
2)强化愿景,让自己足够渴望
当你足够想要一个东西时,就容易有足够的动力去行动。
比如一个人想成为作家、演员、歌手、画家、财务总监、架构师、设计师……当他足够想的时候,渴望足够强烈时,就会想办法去行动。
只是一般人都是——想想而已,想过了就算了。
所以如果你想要现在开始改变现在开始努力,就要捕捉自己对自我身份和未来生活的倏忽而逝的想法,把它凝固下来,想办法去放大它的吸引力。
比如搜集海报、图片、视频等具体的资料,做成愿景板,放在床头,天天刺激自己。
比如去访谈你的榜样,和榜样建立密切的关系,感受他(她)的生活状态,激发自己。
比如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入未来场景去体验。
比如以10年后的自己的身份,给自己写一封来自未来的信,描述那时的生活。
比如想象自己登上了媒体封面。
比如想象自己有了孩子,成了孩子的骄傲,孩子因你的什么而骄傲。
可能还有很多方法,言而总之就一个大方向——探索自己想过的生活,澄清愿景,激发渴望,增强动力。
3)降低第一步行动的门槛
有时候你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但因为第一步行动不合理(模糊/不具体/规模大/不可控等),使得你无法迈出这一步,于是就停在那那里,无法前进。
比如一位程序员想要成为小说作家,他找到的第一步是——先通过投稿的方式在《收获》上发表一篇短篇小说。
这个第一步,就很难落地。因为首先他没有写小说的能力,其次《收获》对作者的要求很高,再次文学杂志现在基本不会看无名作者的来稿(大部分直接当垃圾给扔掉)。
所以这位程序员,投稿几次后,连一篇回信都收不到,就会放弃掉。
这是我们想要改变时常常遇到的情况,第一步行动不合理。这个时候,可以尝试着细化出那种具体、可行的第一步、无须费力就可以开始的第一步。
比如先买一本《小说月报》合订本,看完上面的短篇小说。
这就是一个没有太大难度的第一步,可以先做起来。
而一旦你开始了,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更多体验和感受,就更容易找到下一个容易开始的“第一步行动”,持续行动下去。
这就是引发改变的第三种方法——设定清晰的下一步行动,降低开始的难度。
04、补充,改变的两个原则——小变化和持续行动
以上,强化不满放大痛点、强化愿景激发渴望、具体化第一步行动,就是促进改变的三种常见方法。要提醒的是,持续的改变往往需要三种方法的融合。
第一个原则是小赢。
很多人都想一下子来个大的改变,昨天还是躺平状态,今天就要站在紫禁之巅飞驰人生。这是极其困难的。
实际上,改变不需要大逆袭大翻转,从能看见效果的小变化开始就很好。
这样的小变化,累积起来,就可以实现大改变。
第二个原则是持续行动。
很多人希望努力像跑100米那样,有一个终点状态,达到了就好了,就一劳永逸了,所以总想着快点搞定,甚至想一蹴而就。
实际上,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终身的课题,要有耐心,要持续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