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今年大学毕业,去年起在长三角一家知名科技公司实习,这两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X喜欢这家实习单位的精英氛围,很想留在公司,为未来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了规划,要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人再在科技领域大展宏图,但上个月底实习生转正时,X同级的实习生留了一半,X不在其列。
X很难过,上周找到我请我帮他指导,他说实习前,得到的前辈指导说要嘴甜腿勤,他也这么做了,见人就叫老师,只要交给他的工作,他也都完成了,甚至,他特别提出,他每天都坚持主动帮上司买盒饭,甚至给全部门的同事拿快递这种事也毫无怨言的做了,自己还觉得自己挺成熟的。但也许是今年实习生都很优秀,竞争比较激烈,他没有专业优势,没能被留下,本来X也接受这个结果了。上周从学校得知,实习单位对他的评价是不够主动,还说了个细节,说他领导交办的工作只会拨一拨动一动,不动脑筋,没事干时经常坐在茶水间吃点心看手机,到点就下班,这个就让他很不舒服了。
X难过的地方在于想不通,实习生没有办法参与完整的项目,经常把领导交待的事做完了,只能听候差遣,没事做了还粘在领导座位边,或者假勤奋到下班时间不下班,这才是主动吗?难道职场都要这么假这么卷才行吗?
我想到上周我在和公司经理沟通团队问题时,好几位资深经理都头疼于下属成长缓慢,不动脑筋,自驱力不够,再问,自驱力就表现在主动性不够上。
这是有趣的现象。领导经常会觉得下属工作不行,主动性不够;员工经常会很委屈,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完成交办的工作,领导交待什么干什么,甚至做了很多不是自己职能范围内的工作,还不算主动啊?主动是什么呢?
我也会觉得遗憾,都什么时代了,还有职场人把给领导买盒饭看成是工作主动性的表现,如果就为了这领导把你留下来,才是职场的悲哀呢。领导忙,请你代买一下盒饭,或者让你多做一点份外的工作,都只是工作外的,和你的人际交往力有关,和你的职责无关,也和专业度无关。
这并不能体现出你的专业能力,一个人职场上的主动应该更多体现在工作上,主动性或者更大一点自驱力往往是区别一个人成长速度的关键。
因为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成长路径是这样的:
新手
先从最基本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开始,观察,执行。部分入不了门,会被淘汰
新手 — 熟手
熟能生巧,逐渐领悟到工作的要领,效率提升。大部分人止步于此
熟手 — 能手
工作开始有成绩,成为骨干员工,组织重视、职业发展。有部分人止步于此,有部分开始做管理,带团队
能手 — 专家
稳定有成果,能解决困难问题,工作进阶,走向更高的平台。少部分人会继续深入…
如果在每个环节加上点主动,不仅能顺利完成从新手到专家的流程,还能快速成长,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 能手阶段:主动影响领导和同事,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发现自己的能力;
■ 专家阶段:主动扩展主流领域,在更大领域展示才干,走上更高的平台。
很多人认为自己做普通职员时,位卑言轻,只是执行者,但哪怕是在执行过程中,也会有很多变化的信息,上司在指令时并没有涉及到,都需要加入自己的主动思考,在工作中任何一项看似普通的工作都有存在的价值。
我们所做的任何工作都有质量高下之分,在现代职场信息多变的情况下,个人的主动性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很多机会都是主动后才找来的,没有主动,我们很可能到不了职业进阶的下一个阶段。
主动是体现在很多方面的。比如:
01、主动告知
需求总是被激发的。尤其是职场上总有些无法明确职责的工作,需要眼明手快,主动承担。
就说我们猎头公司这种层级分工不算复杂的工作来说,也分前台和后台。我们后台有个部门是数据中心,主要负责全公司的数据录用和核对,不过猎头数据有专业度,每位猎头常会自己录一部分数据。
最近我们业务非常繁忙,业务部门忙过来,有些数据录入就会忽略不及时,检查起来不过关,这种工作完全可以找到我们数据录入中心的人员做的,但业务部门再忙也不找数据中心。
我觉得奇怪,一方面数据工作人人觉得很重要,公司为数据中心配置了好多人去支持做业务的猎头团队,但猎头团队却觉得数据不得不自己录,觉得数据中心不能支持他们,可有可无。
大家似乎都很忙,但都没把数据这件事做好。
我和支持部门开会,他们会说,他们严格按SOP流程操作,及时将数据录入系统,还告诉了业务部门的同事,如果有事就来找他们,他们随时根据要求提供服务…
但是业务部门会认为,数据中心的人员不懂业务,经常会出错,还是不要麻烦他们了,何况,业务部门经常需要在工作时间之外加班,而看看数据中心的人,都是到点就走的,不好意思让别的部门为自己的事特别加班。
这样互相之间沟通越来越少,数据中心作为服务部门看似没做错什么,但越来越不重要,服务部门的价值就无法体现出来。
在评估工作时,几乎没有业务团队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可以为自己提供什么帮助,于是这些人就被慢慢边缘化。
每个人是职场分工的一部分,知识工作者的操作过程常常是一个看不见的黑箱,如果不主动告之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进度,他人就会有自己的猜测。
如果数据中心的人主动去学习理解业务部门的要求,主动告之自己的工作内容,主动对齐双方的工作时间和进度,结果就不至于出现这种可有可无局面了。
02、主动展示
把自己放到更大的范围内,自动展示自己。
很多人做工作很多年,但自己的工作只有很少人知道。想到,有些事你想找一个业内的人,但这种事并不是高频事件,比较小众的话,你找谁呢。
正如X,业余学习过很多Office小技能,有很棒的PS能力,实习公司是高科技公司,很多工作都需要图片处理,按理说X对图片方面的敏感度很有用武之地。
但实习又很难有核心工作做,X几乎在近一年实习期中没有用过图片处理技能,实习单位估计也不大知道。其实如果X能主动做些额外的工作,展示自己的技能,就能让人留下此同学不仅老实做事,还会聪明做事的印象。
很多人对工作有很多新的思路,但不通过合理路径展示自己的思路,宁愿私下抱怨组织上司的不如意,其实是一种很不划算的习惯。
细节在主动处,我们很多不熟悉的工作 ,我们最习惯的找自己有印象的人,影响力是主动展示出来的。
03、主动求教
每个人都有能力边界,在能力范围内的事,应该竭尽全力,能力范围外的事,应该主动求教。
把自己不会的部分性暴露出来。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努力后要主动求教。
比如X对我说过一件他觉得很沮丧的事,领导让他找一个国外储能资料,X觉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翻墙找了很多资料,翻译了学术文章,交给领导时,领导却没有用,后来才知道,公司在开发大型充电宝,这种充电宝是储能的应用场景,其它同事都已经有了其它整理过的各种场景,X找的资料完全是储能学术研究,而不是商业场景的探讨,完全不对题。X觉得领导没说清,以为是没事让他们找事干。
自己闷头苦干,好不容易得到的成果,却被领导认为已经是业内常规。其实这种现象在职场上也很常见, 如果X在做这项工作之前,多向资深同事请教下完全可以找更新的资料,避免无效工作。
对自己不理解的指令多想多问,问清楚再行动似乎很简单,却是职场上的盲点。
04、主动检查
职场上Double-Check是一个基本职业习惯。
虽然道理人人都懂,但实际工作中,会主动做检查的人很少,因为再看一次自己认为已经没问题的工作是耗时间,很多人就跳过了。
熟手由于工作熟练,错误率相对会少,但是新手因为对工作细节不熟悉,很容易犯低级错误。比如,我们猎头做面试报告是常规工作,但很多猎头的面试报告是从候选人简历直接copy而来,经常听到企业HR抱怨,猎头提供的报告中错误很多,性别,年龄都会错。遗憾的是,这样的低级错误却是业内常犯错误。
如果在新手阶段就能养成凡事多检查一遍的习惯,很容易加速成长。
05、主动跟踪
职场中任何事都不能凭空消失,所谓工作流,就是交到你手上的工作你应该知道下一环节有没有流下去,工作流在完成前不能中断。
一项工作自己交出去并不是就结束了,要结果更要成果,我们需要得到下一环节的确认。
比如X总认为自己就做了些初级零散的工作,每天就是发发邮件,偶尔打电话收集一下试用用户反馈,回复率很低,工作量也不大。试用公司产品的都是大公司,X认为这些大公司如果兴趣不大就不会回复邮件,领导也没有要他再做什么。于是X一直认为这项工作不重要,事实上,如果能主动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跟踪分析,就可能有另一种结果。
有跟踪,工作才能做成闭环。
我们大部分人是普通人,干的也是普通的工作,市场上能和我们干同样工作的人似乎永远有很多,似乎永远存在竞争,我们经常不知道在哪个环节就被成为分母而淘汰。赢得竞争看起来很难,但即使在不改变我们的环境,资源,不要讨好他人,做我们专业内的工作的情况下,普通人依然可以快速成长甚至脱颖而出。在每项平凡普通的工作里加入你的积极主动,就会让工作质量大不一样,也会让你的结果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