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烧包鹿
来源:烧包鹿(ID:hishaobaolu)
2021年年底我从字节跳动离职了,现在还是待业状态。
离职后我回家休息了一段时间才去看机会。好巧不巧遇到了互联网裁员潮,一波接一波的大裁员,随之而来的是锁HC。人才大量流出、暂停流入。
我有两个offer审批下来了遇到架构调整也被迫终止。我也经历了焦虑、痛苦和深深的自我怀疑,也在一点点调整。
面对一波波裁员浪潮,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在互联网不确定的求职浪潮里,我的心路历程和应对方法。
01、对求职不确定性的认知
01 思维一旦偷懒,选择即会被动
刚开始找工作非常顺利,有大厂offer也有创业公司offer。但我并没有把到手的offer做比较从中选择最佳,而是去跟自己想要的选择、未来可能的选择做比较。
考虑再三认为「已确定的选择」不是「最佳选择」,所以在即便没有拿到心仪offer时也直接婉拒了,没有给自己留任何备选。
当下的我是比较自信的,认为能凭借自己过去出色的工作表现和成绩(简历),再加上自己表达还算清晰(面试),只要态度诚恳、把过去的工作做好复盘、对未来的规划清晰,一定会等到更好的机会。
现实是,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后,整个教育行业持续裁员、清算业务。此刻,教育行业释放了大量的人才还没被市场消化,求职竞争本身就比以往更强。2021年财报、2022年Q1财报出来后,能看到很多互联网大厂核心业务也不增长了,不增长就要收缩,再加上国际环境和疫情影响,2022年3月底开始互联网各大公司纷纷开始大规模裁员。
一个进入谈薪环节的岗位说没有HC了;原计划回流字节,HC审批通过,offer审批到最后一个人,突然通知架构调整,流程暂停,5月中架构调整结束,HC没了。
我的自信在行业动荡面前不堪一击。
而这一切源自于,我对外部环境的敏锐度不够,没有觉察到国际、国内和行业变化,乐观估计了就业环境,从可以主动选择到很难争取到一个面试机会。
02 在裁员浪潮里,岗位业绩不算什么
我工作以来的业绩不算差。
在字节跳动拿过全年最高绩效、全年最佳个人,拿过多次双月spot bouns个人奖,做的项目也拿过spot bouns。
在团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个人干产品、一个人干运营、一个人去BD业务、一个人做客服,硬是把产品做起来了。
在没有技术、算法、推荐背景下,两三个月就推动上线了个性化推荐系统,跑了三十多组AB实验,把付费率提升了几倍。
没有渠道资源,自己盘了几个方案,不花一分钱谈下了几个百万大V一起搞品牌活动……
我的信心原本来自能把问题一个个解决了、事情一件件做起来、绩效做到最高、老板和团队认可拿到最好,并且还能把未知问题和任务处理的还游刃有余。这些东西本可以证明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果,并作为简历的加分项。
但现在互联网裁员浪潮下,和你同样资历、比你更高资历的人大把大把被释放,他们不是因为工作能力不行,而仅仅是因为行情不好所以被迫重新就业。
这个时候的求职竞争,竞争的不是谁更优秀、谁做的成绩更出色,而是谁的匹配度更高。
03 被否定≠你不行,只是背后需求不匹配
工作的本质是交易,是用自己的时间和才能通过一家公司与市场交换金钱。本质来讲,企业和个人的关系是对等的,两个人最终能达成合作的前提是,彼此能满足对方的需求。
以相亲为例,双方学历学识、家庭背景、性格、财富、格局和价值观都极其优秀,他们见面后就能一拍即合吗?
不。这只是客观条件匹配,客观条件能影响选择,但无法决定选择,我们忽略了双方的需求匹配度。
需求是什么?可能男生不想找太独立的女生只希望对方做家庭主妇,可能女生不想找创业的男生也希望对方做家庭主夫。一旦需求不匹配,再好的条件都不行。
找工作也是这样,简历被pass、面试被拒绝,持续被pass、持续被拒绝,你是不是开始怀疑自己履历太差、能力不行?
02、如何应对求职的不确定性
01 理解情绪,为何痛苦,为何焦虑
正在找工作的人会因环境差、机会少、就业难感到迷茫和焦虑,在职的人会因为不断爆出的裁员消息而对自己的前景产生担忧和焦虑,除了焦虑大家还很煎熬和痛苦。
何为痛苦?痛苦源于结果和预期不符。
何为焦虑?焦虑源于结果的不确定性。
想升职加薪没能实现、想去一家公司去不了,当你看到事物的结果不是你本来想要的样子时,你是痛苦的;不知道会不会被裁员、不知道面试结果怎么样,不确定答案、以及不能马上得到确定答案时,你是焦虑的。
但你需要知道,你有痛苦和焦虑是对的,说明你想做得更好,你对未来还抱有希望。这是真实的你。同样,真实的你也需要你具备理解、接受它们的勇气。
02 不过度反思,适度使用因果思维
因为我工作能力不够好,所以被裁员。
因为我没有出色的背景,所以简历不通过。
因为我个人能力不达标,所以面试被pass。
因为我不优秀,所以我找不到工作,所以这次升职加薪没有我。
No!No!No!快停止对自己的pua!
「因为xx,所以xx」并不能解释所有的事情,这些结果不是因为某个因造成的,一个结果也不会只有一个因。它们之间有关联性,但不是必然性。
拿求职为例,越是裁员,剩下的机会越是稀缺,稀缺之下双方背后的需求匹配度就更为重要,而个人能力是否优秀是关联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03 有的放矢,方能事半功倍
简历被pass的根本原因是简历和用人需求不匹配,如果再去拆不匹配的原因,那就很多了:
1.工作时长不匹配:想要5年以上你只有4年,或者反过来想要2年的你有5年(大材小用);
2. 行业不匹配:要电商的,你只有游戏的;
3. 资历不匹配:想要独立负责过xxx量级的、带过x年x人以上团队的,希望过来可以直接承接一个业务、管理团队;
4. 技能点不匹配:要求必须全英文工作、要求必须自己会做数据分析;
5.简历质量不匹配:跳槽太频繁、公司越跳越差、行业换来换去。
6. 驴头不对马嘴:候选人海投,看一眼就知道不匹配,当然直接就拒绝了。
如果简历筛选过了、面试没通过,那只能说明两种情况:
1. 简历有一定的匹配度且还不错,面试官愿意聊聊,聊完之后觉得没那么匹配;
2. 觉得你的现场表现还没有简历好。
后者才是真的需要狠狠反思一下,是简历夸大了还是自己压根没有认真准备面试。
如果简历持续被拒绝,不要陷入自我怀疑,认为是自己简历太差了。自我怀疑和难过是不能改变现状的,你能做的是这些:一份还不错的简历(让简历能尽可能展现自己的能力点)、一个相对比较匹配的岗位(不能说完全匹配,但起码要50%以上匹配度)
第一步:重新梳理、复盘自己做过的事。最好画一个业务模型图,把你做的事圈出来:在业务中解决什么问题(目标)、采取的核心手段是什么(策略)、解决到什么程度(结果)、再做一遍你会怎么做(反思和优化)。
第二步:拎出你核心做的事、产出,去优化你简历的基本框架。
第三步:如果你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事,那就根据你的目标去筛选工作,根据JD在简历的基本框架上进行针对性完善;
如果你想不清自己想做什么事,那就根据你在第一步梳理的所有工作里,去看你在什么事情上更容易拿结果、根据“你能做什么”去筛选岗位。
04 直面现实,拥抱变化,是长期需要修炼的内功
罗翔老师给年轻人说的一句话我特别喜欢:我们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没有人能活在确定性之中,对人生而言,我们唯一能确定的就是拥有不确定的人生。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不确定的,我们的每一天也都是不确定的。你不知道明天是不是要被隔离在家连家门口的雪糕都吃不到,你也不知道明天公司会不会突然裁员,你更不知道明天的你是否还和今天一样健康。
在这不确定之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自己理解不确定的环境,接受不确定的结果,不让自己因为已知的不确定而感到痛苦和焦虑。
同时,我们尽量去减少不确定性,而减少不确定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收集更多的信息。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我们掌握到的信息越多,对未来的判断就会越客观、越准确,那么事情的发生就会没有那么出人意料。
如果长期关注国际形势、美国的动作、中概股的变动、国家这几年出台的跟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各大公司的战略信息和财报,也会提前能感知到国内互联网发展遇到瓶颈了。早有这个心理预期,就不会被动等待裁员、找工作还挑三拣四了。
往小了说,你一个人不好找工作就会陷入强烈的自我怀疑,但你了解到身边的朋友、大厂出来的很多人求职都不顺利、你发现有些公司开始不招人了,你的焦虑就会受到一些缓解。因为你会发现,是环境影响了就业,而不是你的能力决定你难就业。
我们无法决定大环境的走势,我们能做的是了解自己、选择自己的路,不要因为道路维修和被动变道被牵着走,而应该在变动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05 摆脱自我束缚,创建新标签
从大厂离职,只是没有了大厂的标签;没有了工作,只是暂时没有了职业身份。如果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仍然可以去研究新事物,为自己赢得新身份。
如果一个竞技运动员身受重伤,他一定会非常痛苦,但他也必须接受现实,明白竞技运动并不是他生命的全部。受伤的他可以去研究哲学、为自己赢得一个哲学家的身份。
如果做不到行业顶尖,那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投入去享受,给自己的人生增加一种可能性。
之前有些同事,从互联网离开后,因为自己喜欢健身就去考取了健康管理师专门服务互联网伙伴;也有朋友因为喜欢拍摄,业余拍了很多景色成为小博主;喜欢吃吃喝喝,成了大众点评和抖音的探店达人,分享自己喜欢的美食之余也能有一份收入。
要持续成长,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会打破现有的条件反射。
比如别人之前问我是做什么的,我脱口而出就是互联网产品经理。现在我没有在任何公司就职,如果按照正常的条件反射,我是产品经理,那我现在应该干嘛?应该去找一份产品经理的工作,做实我是产品经理。
如果这样,我就是在用惯性思维决策,因为我还是顺着以前的路在走,并没有考虑到这条路是否还走得通、它还是不是我要走的那条路,那我就还是过去的我。
06 为能力打工,只有能力永不贬值
钱会受到通货膨胀的侵蚀,商品会贬值,你持握的期权股票会贬值,唯一不会贬值的其实是我们的才华和能力。
即便此刻就业环境不好,但你的能力并不会因此而贬值,只要你在某个方面特别擅长,你总能找到需要这个能力的人/企业去兑换到一些价值。
也许此刻你还判断不出自己最擅长什么,你就从此刻开始多花一些时间去思考:
我能提供什么独特的价值?
我希望提供什么独特的价值?
不断反问,答案慢慢就会浮出来。去看你离这个答案还差多远,想办法去补足。可以通过学习、交流补足,也可以通过工作、实践去补足。但最终的目标,都是让自己的能力树更加茁壮。
07 你最重要的事,是成为你自己
你出生、读书、成人,并不是为了工作,相反的,你工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要么它是理想本身,要么它支付你的工资用于服务你的理想。当它不能,即要掉头。
很多人搞反了,会用尽时间精力的努力工作、努力找工作、努力保住工作。
其实,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寻找,寻找那些需要你的人,寻找那些需要你的事情。而你需要做的,是先要“成为自己”。
成为自己的第一课是要认识到你的认知和视野不完全取决于工作、你的人生也不全是是工作。
很多人不社交不出去玩,把所有时间都放在努力工作上,本质是过于重视“收入”,努力工作是想通过个人努力换取更好的经济回报、升职加薪,也是为了不被公司淘汰、不失业,这背后都是为了让自己维持一份不错的收入。
工作累了就打打游戏、看看剧、刷刷短视频,但其实这并没有让你真正的放松,一旦停下来,你会更空虚,虚无之后就会死死抓住工作这唯一能给你确定感的事。
站在平行时空来看,这样的你是你理想中的自己吗?
很多人说自己很喜欢一件事,但其实并没有投入很多,只是嘴上很喜欢。你喜欢写字好看的人,但你有想过每天练字1小时让自己成为那个你喜欢的人吗?你喜欢旅行,你有自己研究旅游计划不跟着那些网红景点、去和别人吃一样的东西打卡一样的风景吗?
在“成为自己”这件事情上,没有人比你更擅长,前提是你真的想成为自己。
人生没有“以后”,人生也不知道有没有“明天”,如果有什么事情是你以后想做的,现在就去做。起码,即便是生命的最一天,在跟自己告别时,你会说:谢谢你,我很喜欢你,希望再次遇见你。
从现在开始投资自己,去和他人积极建立链接、通过阅读和学习去了解更多的可能性,去探索为他人提供帮助的技能。你没办法决定十年后自己是什么样,但你能决定明天是不是比今天更博学。
08 如果喘不过气,就去透气,但不要放弃自己
我去到新疆,汽车行驶在315国道上,由东往西穿过昆仑山脉,一天的时间我遇见了春夏秋冬四季,看见日出、看见冰雹、看见暴雨、看见飘雪、也看见了彩虹……看见车在巍峨中穿过、羊群从后视镜消失,抬眉就是一大朵云,总是觉得自己再开快一点就要钻进去了。
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发现自己太渺小了,很多在社会现实中纠结的问题都不值得一提,它很快就会过去,都会过去。
在大环境不好,自己又无力改变之下,无论你经历过哪种情绪,正在经历何种情绪,它都是真实的、也是正常的,我也在学着面对它、接受它、理解它。
这个过程,我们会感到焦虑、不安和难眠,无奈和无助。但不重要,都会过去。
祝今晚好梦。
本文来源:烧包鹿(ID:hishaobao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