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为什么说毕业后的前5年,决定一个人30岁后的生活?(深度好文)

文/进击的苯

又到了一年毕业季,00后们正式开始步入社会,成为职场中的新兴力量。

近日,话题#毕业后的前五年有多重要#登上热搜。

毕业生有的憧憬未来,有的感到迷茫。

也有很多“过来人”分享对于“毕业前五年”的看法。

畅销书作家、职业规划师林少波曾说:毕业五年,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毕业前五年究竟有多重要,需要在这五年重视什么?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带给你一些启发。

01、相同的起点,不同的结局

前段时间参加大学毕业五年的同学会,刚进门,就看到室友国伟和建智。

国伟穿着一件洗得有些褪色的衬衫,独自坐在角落,紧蹙着眉头,似乎在想着什么为难的事情。29岁的年龄,发梢就已全是白丝。

建智则穿着合身的西服,坐在中间,和其他的同学侃侃而谈。

看见他俩,我不禁有些感慨。

毕业后,两个人进入了同一家公司的同一个小组。

如今,建智已经跳槽到一家上市公司,成为部门总监,年薪百万。

国伟却还是个小职员,甚至在几个月前差点出现在裁员名单上。

为什么两个人的境况差异会如此巨大呢?

刚入职的时候,两个人都是斗志满满,每天主动加班,努力学习。

但过了半年多,国伟开始迷茫,觉得工作不适合他,却又舍不得这个平台和相对优渥的薪资。

慢慢地,他开始得过且过,不再主动去学习,工作也只追求完成。

今年,当他终于想通要换一份工作的时候,却发现这五年他几乎没有成长,失去了职场竞争力。

好不容易收到几个意向offer,薪资也和现在相差甚远。

而他已结婚生子,只得继续在原公司苟且,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心中无限后悔。

和他不同,建智则一直保持着明确的目的和学习动力,在工作上不断精进。

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他入职三年就当上了小组长,第四年升职成为部门经理。

今年,他以此为跳板成功跳槽,成为了上市公司的部门总监,前途光明。

两个人前五年的积累不同,导致了发展道路的差异,境况也天壤之别。

正如青年作家李尚龙所说:30岁之前是你的一生,是事业的高度,房子、车子、票子的基础。

只有足够重视毕业后的前五年,职场之路才能更加通畅,人生也才能更加美丽。

02、毕业后的前五年究竟有多重要

马云曾提倡过要重视职场前五年的演讲。

他说,在初入职场当老师的前五年,他懂得了坚持,懂得了放下,喜欢上了培养学生超越老师的心态。

创立阿里巴巴,他仍抱着当老师的心态,希望同事、员工超过自己,因此培养出了很多人才,阿里巴巴也得以不断壮大。

毕业后的前五年,是一个人探索自己的职业规划,提升能力,塑造认知的黄金五年。

1、毕业前五年,是试错成本最低的五年

大学毕业,接触职场,重中之重就是确定职业发展方向。

大多数人,对职业选择充满了迷茫。

自己有什么爱好?什么工作适合自己?

新精英生涯创始人古典提出,解决这类问题最好的方式是:全力以赴、守住底线、不行就撤,直到找到自己最喜欢最适合的为止。

毕业后的前五年,没有太多生活压力的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本不断地尝试,找到适合的职业赛道。

在这之后,我们会面临恋爱、成家、生子等所带来的生活压力。这些会让我们很难再去更换赛道,从零开始。

2、毕业前五年,是自身综合能力最强的五年

关于人类的智力,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迈尔斯(W.R.Miles)等人研究了几种能力的发展,发现不同侧面的发展和衰退是不同的,如下表:

29岁之前,人的记忆、比较和判断、动作和反应速度都处于最巅峰。

从初入职场到29岁,正是一个人步入职场后学习能力最强,精力最旺盛的几年。

错失这几年,我们可能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弥补。

3、毕业前五年,是认知塑造定型的五年

从学校和职场,从学生到职员,是一场本质的蜕变。

在这段时间,形成的认知将会影响我们以后的为人处世、职场发展。

初入职场毕业生,就如同一张白纸,正是塑造认知的最佳时期。

心理学上有一个“达克效应”,能力欠缺的人基于自己的能力得出错误结论,但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

一旦认知被塑造成型,我们就很容易陷入此种效应,行走在错误的道路上而不自知。

03、探索和积累,打通职业生涯向上之路

既然毕业后的前5年如此重要,我们该如何度过呢?

古典曾提出了“职业生涯三阶段”理论。

他将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划分为如下3个时期:

生存期(28岁之前):不断成长,积累沉淀。

发展期(28-35岁):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价值,越来越值钱。

使命期(35岁之后):找寻工作的意义。

他说,生存期是后续两个阶段的基石。

多高的墙多深的基,只有在生存期打好基础,关注自己的成长,才能在发展期甚至使命期走得更远。

国内知名职业发展专家赵昂也说过:工作前五年是我们职业生涯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我们有两个重要的任务——探索和积累。

1、明确定位,找准职业发展赛道

毕业5年里,越早找到方向,越早走出困惑,就越容易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就。

如何找到合适的职业发展方向,有2条建议。

探索自身优劣势,寻找合适的职业类型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这些性格代表了不同的优劣势,适合不同的工作。

热爱和他人打交道、口才好的人,可能更适合做销售;

逻辑性好的人,可能更适合做技术人员;

心思细腻的人,可能更适合做后勤、助理。

只有充分挖掘自己的优劣势,才能做出最合适的职业选择。

找到一个有潜力,值得加入的行业

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说:站在风口上猪也会飞。

时代有更迭,行业也有周期,想要发展得更好,需要借助整个行业的风口。

处于上升期的行业,人才相对需求较大,入行门槛会比较低,薪资和发展也会更加可观。

而进入一个衰退期的行业,职业发展会受到一定阻碍。涨薪慢、工作难找、升职空间有限,都是无法避免的问题。

当然,择业,本身就是一个尝试的过程,一次选对适合自己的岗位少之又少。

选不对不可怕,怕的是没有勇气重新选择。每天犹豫不决,到头了吃亏的只有自己。

2、跟对领导,塑造正确职场认知

从学校到职场,从消费者转变成生产者,我们将在这个过程中塑造职场认知。

正确的认知,会让一个人的职场之路变得顺利畅通;错误的认知,则会让人在职场寸步难行。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领导作为职场上接触最多的领路人,对于新人的认知塑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毕业时,我仍旧习惯于在学校时那样。

不会合作,缺乏交流,经常做无用功;

不懂得请教他人,遇到问题只想着靠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

不知道及时汇报,总是等领导询问才说出难处,拖延了很多工作;

也常常因此被同事投诉。

领导并没有因此责怪我,而是耐心地给我分析问题,并分享他的一些经验。

在他的要求和带领下,我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学会了合作共赢、积极争取、保持学习、发掘本质、坚持不懈。

而这些认知,让我不断地提升自己,在职场中如鱼得水。

3、深耕专业,打造核心竞争力

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水平,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专业能力。

企业一旦核心技术落后于人,就意味着优势衰退,面临危机。

一个人如果专业能力没有优势,就会轻易被人取代。

想要在企业、甚至整个行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在专业领域有所突破,保持领先。

前段时间,刷屏网络的华为18级大佬,天天早8晚6,接送女儿上放学,周六加班带薪看书,非工作时间不接电话。

但是遇到产品线两天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位大佬半小时内就能解决,一天给出彻底的解决方案。

虽然他架子大,我行我素,但因为专业能力过硬,却完全不担心被裁员。

这就是专业能力给他带来的自信和优待。

毕业后的前五年,比别人多付出一点努力,多在专业领域深挖一些,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能比别人多一分资本,多一次成功的机会。

△ 写在最后

陈立飞在《个体崛起》说到:在职场的前几年在乎的不是他挣了多少钱的工资,而是得到面对和处理各类问题的思考方式,以及更优质的人脉资源。

毕业后的前五年,对于一个人的职场之路至关重要。

勇于试错,找到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职业赛道;

跟对领导,塑造正确的职场认知;

不断学习,打造自己的专业核心竞争力。

过好这五年,等回头再看的时候,你会感谢现在的自己。

本文为MBA智库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作者:进击的苯。一个输入、思考、输出的闭环之苯。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场指南。APP、头条号、微博@MBA智库。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好文  好文词条  深度  深度词条  决定  决定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  毕业  毕业词条  
攻略

 想出国打工怎么办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想到国外打工,那么我们该做哪些准备才能更好地去国外打工呢?操作方法01:如果想要出国打工,我们可以先从网络上搜集国外的招收出国劳务人员的招聘信息...(展开)

攻略

 职场中如何应对抢功劳的人?

在工作的过程中,明明是自己付出了很多,并且在工作过程中大头都是自己挑的,结果在汇报的过程中,出现了他人抢功劳的情形,针对这个情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方法,这些方...(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