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卡罗尔
1、与其躺平,不如充满激情。
——心理学教你调动自己的成就动机
做一条咸鱼,甘愿躺平的滋味真的好受吗?
为什么有些人想把工作做好,而另一些人只想混日子?
为什么有些人只是为了谋生,而有些人会把热情投入到无报酬的活动中?
学点心理学,可以让你懂得动机是如何影响工作的,工作又是如何影响动机的,从而帮你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每天过得积极向上、热情饱满。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就工作而言,明确你的目标会推动你走向成功。
最新研究表明:并不是任何目标都能促进成就。当满足三个条件时,一个目标最有可能提高人们的动机和表现:
1.目标是具体的。模糊地定义一个目标,比如“尽力而为”,和根本没有目标一样无效。要明确你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例如:“我今天要写四页论文。”
2.目标有挑战性,且可以实现。最困难的目标会产生最高水平的动机和表现,当然,除非你选择了你永远无法实现的的目标。
3.目标是得到你想要的,而不是逃避你不想要的。“接近目标”是指根据期望的结果或经验来设定目标,比如获得一个更好的成绩或者学习潜水。“逃避目标”是指根据预防不愉快的经历来设定目标,比如不在聚会上出丑,或者避免依赖他人。
在你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当你遇到麻烦时会发生什么?
在实现目标变得困难或面对挫折时,一些人选择放弃,另一些人则更有决心取得成功。
他们之间最关键的区别在于他们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的原因:是为了在别人面前炫耀,还是为了满足而学习。
受“表现目标”激励的人主要关心的是得到好评和避免批评。受“掌握(学习)目标”激励的人关心的是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技能,并从他们所学的东西中获得内在的快乐。
当那些受“表现目标”激励的人表现不佳时,他们常常会认定错在自己,并停止改进。因为他们的目标是展示自己的能力,所以当他们暂时失败时,就会陷入悲伤之中。
相比之下,那些积极掌握新技能的人通常会把失败和批评看作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他们提高。他们知道学习需要时间。而在工作中,失败对最终的成功往往非常重要。
再比如,职场中的机会实现也会影响员工的动机。简言之,人们在工作中是变得更有动力还是更颓废,这取决于他们是否拥有公平的晋升通道。
因此,如果你对当前的工作失去了激情,不妨思考一下:是不是你所从事的职业与你的目标和内在动机出现了错位?
当你明白自己,找到正确的方向后,你的职业生涯必将焕然一新!
2、缓解职场压力有妙计。
——心理学教你自我减压,轻松上阵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忍受各种各样的压力,前提是他们能预测或控制它们。
想象一下拥挤的情景。许多人甘愿被挤扁也要去上海外滩参与跨年活动。这说明,人类并不是在他们真的处于拥挤状态时体会到压力,而是在他们感觉到拥挤时才体会到压力。
那些对自己的工作节奏和安排有最大控制力的人,如高管和经理,他们患病的概率和承受的压力要明显小于那些没有控制力、受困于重复性工作以及升职机会渺茫的员工。
大多数人认为压力只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些外在东西。但是,还可以从另一角度看待压力,可以将它看作你内心的某种东西,与你的思想和情绪不可分割。
你会把你的工作看作一系列永远无法完成的任务,还是一项需要掌控的挑战性任务?
你的回答又是如何影响你可能感知到的压力的?
针对以上问题,你都能从心理学中找到答案。
除了自我掌控和乐观的思想态度外,还有哪些应对压力的策略呢?
休息和冥想
缓解压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休息,以减少身体的生理唤醒。源于古代佛教的正念冥想练习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冥想的目的是让你学会接纳自己愤怒、悲伤或焦虑的情绪,而不去评判或试图摆脱它们。
问题解决
应对者可以从专业人士或处于同样困境的其他人那里尽可能多地寻求建议,从而剖析问题。对问题越了解,就越能够增强自身的掌控感,进而加快恢复速度。
问题再思考
有些问题是无法解决的,有些是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实,比如失业。那么当面对这些问题时,你能做些什么呢?
健康心理学家提出了三种有效的认知应对策略。
1.情境重评。虽然你无法摆脱压力,但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这个过程就叫作重评。重评可以帮你把愤怒变成同情,把担忧变成决心,把失落变成机遇。
也许你失去的那份工作并不怎么样,但你因为太害怕以至于不敢辞职并去找新工作。不过,现在你可以这样做了。此外,研究发现,重评还可以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减少负面情绪。
2.汲取经验。很多人从逆境中走出来都会学会一些新技能,因为在逆境中他们不得不学习一些之前不知道的东西。有些人挖掘出了潜在的勇气和力量。
直面生活的压力能够使人们习得掌控生活的技能,而这些技能是提升幸福感以及应对未来问题的关键。
3.善于进行社会对比。在困境中,成功的压力应对者通常会把自己和他们觉得不那么幸运的人进行对比。但只有当这些对比为人们提供了一些应对、管理或改善压力状况的方法时,它们才是有益的。
利用社会支持。
另一种处理消极情绪和压力的方法是社交。你的健康不仅取决于身心变化,还取决于你的人际关系: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又付出了什么。当某些社会团体可为个人提供一定的意义、目标和归属感时,它们就能给团体成员的健康和幸福带来巨大的好处。
想想所有能够给你提供帮助的人,包括家人、朋友、邻居、同事。他们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关心和关爱,可以帮你剖析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还可以给你提供资源和服务。
学了心理学,你将更加理性地从内部和外部审视自己应对压力的能力,鼓励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责备他人或只会发脾气。
3、理性决策,减小损失。
——心理学帮你提高逻辑思维和辩证推理能力
虽然大多数人都有逻辑思维和辩证推理的能力,但很明显,他们并不总是能运用这类思维和能力。障碍之一在于,人类的思维过程会被许多可预测的系统性偏见和错误所羁绊。
举个例子,你有没有曾经排队很长时间,只为领取免费的赠品?
你是否思考过,省下的十几块钱或者几十块钱真的值得漫长的等待吗?
如果我给你这些钱,让你花同样长的时间站在原地,你会接受吗?
如果你觉得没法接受,那为什么免费的赠品值得你浪费同样多的时间呢?
心理学家研究了几十种人们在做决策时的系统性偏见,这里只简要介绍几种。
夸大不可能之事
一种常见的偏见是倾向于夸大罕见事件的概率。进化使我们具备了畏惧某些自然危险的能力,比如蛇。在现代生活中,这些危险中的大部分已不再构成威胁。但恐惧却挥之不去,我们往往会高估这些危险。
不幸的是,人脑却不能对未来的严重威胁发出警报。因为这些威胁看似不能构成直接的、具体的危险,比如气候变化。
避免损失
一般来说,人们在做决定的时候会尽量避免损失或者让损失最小化。这种策略是足够理性的,但人们对风险的认知受制于框架效应,即根据选择的呈现方式而做出不同的决定。
当一个选择被定义为失去某种东西时,人们会更加谨慎。当他们被告知避孕套在预防艾滋病方面有95%的成功率时,他们会认为它是有效的;但当他们被告知它有5%的失败率时,则会认为它无效。
公平偏见
公平偏见假设你在玩一个两人游戏,叫最后通牒博弈:当你的同伴得到20美元时,由他来决定跟你分享多少钱。你可以选择接受对方的提议,这样双方都可以保留各自的那部分钱;你也可以选择拒绝对方的提议,这样双方都得不到一分钱。你能接受多低的报价?
实际上,接受任何数额的报价都是有意义的,无论多么微不足道,因为这样至少你会得到一些东西。但这不是人们玩最后通牒博弈时的真实反应。如果出价太低,他们很可能会拒绝。
人们会受到公平偏见的强烈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积极地看到公平占上风——尤其是当任何的不公平都是以他们个人的损失为代价的时候。
后见之明偏见
当人们得知一件事的结果或一个问题的答案时,他们通常确信“我早就知道”。以事后诸葛亮的智慧为武器,他们认为实际发生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他们高估了自己事先预测会发生什么的能力。
确认偏见
当人们想做出最准确的判断时,他们通常会考虑所有相关的信息。但是,当他们在思考一个他们已经强烈感受到的问题时,他们往往会屈服于确认偏见,只关注那些会证实他们信念的证据,并对不支持自己的证据挑毛病。
在进行批判性思考时,我们大多数人会采用双重标准:对不喜欢的结果,我们的思考是最挑剔的。这就是我们很难借助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的原因。
心理定势
这是一种试图用过去在类似问题上见效的相同方案、策略和规则来解决新问题的倾向。但是,当一个问题需要新的见解和方法时,心理定势是没有帮助的。它使我们僵化地坚持同样的旧假设和方法,使我们看不到更好或更快的解决方案。
学了心理学,你将发现,系统性偏见会在我们做决策时带来很多麻烦。比如,医生可能会继续使用过时的方法,检察官可能会忽视能洗刷犯罪嫌疑人罪名的证据,管理者可能会拒绝考虑更好的商业手段。
更糟糕的是,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偏见盲点”。他们承认其他人的偏见扭曲了现实,但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偏见,自己看到的是真实的世界。这种盲点本身就是一种偏见,而且是一种危险的偏见。
在这种偏见下,双方都认为自己对问题的分析或自己提出的建议是合理的和公平的,而对方的观点是“有偏见的”。
然而,在我们理解了偏见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努力来减少或消除它。如果我们积极地、用心地去学习,并花时间仔细思考的话,其结果就更是如此。
作者:卡罗尔·韦德《心理学》(第13版)是心理学入门经典著作,畅销30余年,在心理学基础架构的基础上,增加了思辨批判的内容,本书由白学军翻译,彭凯平作序,张厚粲、傅小兰(津巴多心理学推荐者)等联袂推荐!本文摘编自《心理学(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