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私塾造句
【私塾 sī shú】:中国旧时私人开办的学校。有塾师自办的学馆,有地主、商人办的家塾,还有义塾。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方法,主要为识字教育,教材、学习年限、学生年龄都没有统一规定。 (1) 有的貌似自我解嘲,有的近乎私塾讲古,有的好像编顺口溜,有的竟如调侃玩笑,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信息共享,哪里有一丝一毫的言之凿凿? (2) 他从小一面务农,一面断断续续读了8年私塾. (3) 辛笛,本名王辛笛,1912年生于天津,多年私塾教育,为旧体诗的研究创作打下扎实基础。 (4) 在古代中国,许多私塾先生都周游各国宣传他们的哲学思想. (5) 第二章论述古代私塾语文的一般特征. (6) 私学与官学相对而言,按办学方式可分为私塾、义学和专馆,按授课内容又可分为蒙馆、经馆和书院。 (7) 他的幼年时光本该是在草坪上打滚在河边捉鱼在私塾里闹学在母亲的怀里撒娇,可是这一切都将它狠狠拒绝。 (8) 担任山村私塾塾师的这几年里,苏醒并不曾收过学生家里半分银钱。 (9) 这不禁让人想起苏州复兴私塾曾于早前开办“淑女班”,目的是培养古典淑女型女子,开办的科目较为传统,包括礼仪、女红等。 (10) 他们说,在民国时,钱氏家族除合请私塾外,已办有现代小学。 (11) 资料显示,私塾古人称学塾、教馆、书房、书屋、乡塾、家塾等,产生于春秋时期,2000余年延绵不衰。 (12) 顺生少时上过几年私塾,识文断字。 (13) 还有私塾蒙童抬孔子木主求雨,或者取“笑狗天落雨”。 (14) 刘仿初是个田土不多的一个地主,早期开私塾教私馆,临解放几年在永新街下场进场处正街与后街分路的拐拐上开茶馆,帮人写字为业。 (15) 朱景庐幼读私塾,背书快,理解力强,尤其是对对子,对得又快又工整。 (16) 私塾建在村口临山处,需要步行登上茂林小山,这座小山其实并不算高,拢共才五六十步泛青石阶,路旁芳草萋萋,野竹成林,古树参天,环境确实清幽雅致。 (17) 鲍老说,自己曾上过几年私塾,看到录取通知,心里自然非常高兴,以为从此开始了新的人生。 (18) 小时曾在本巷读私塾,因家贫转而学商。 (19) 据资料统计,1922年,南京有私塾五六百所,广州有一千多所,全国加起来有一万多所,而遍布乡间的三家村式的蒙塾更是无以计数。 (20) 父亲六岁入私塾蒙童,后在广州市立师范读完小学,再入勷勤附中三年,终因家贫肆业,失学在家,一度随祖父到广和兴机器厂做学徒。 (21) 由于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领导,来自塾师的抵抗以及私塾根深蒂固的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制约,这场改良运动显得雷声大、雨点小而收效甚微。 (22) 能够飞是件多么美妙的事,像鸟一样自由自在的飞来飞去,飞过一重重山峦,飞过一重重屋脊,飞过手里总是拿着把戒尺的私塾先生的家,飞过那条拼了命也游不过去的小河。醒来时虽然还是软绵绵的躺在床上,那种会飞的感觉却还是像刚吃了糖一样甜甜的留在心里。古龙 (23) 二十岁后我“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这份性格的形成,便应当溯源于小时在私塾中逃学习惯。沈从文 (24) 他的相貌清秀,自小就很聪慧,在家里得着双亲的钟爱,在私塾得到先生的赞美. (25) 上联: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决定人生。下联:名师铸就名校,善款连接善缘。横批:倾情打造沛县第一私塾。蒋家骏 (26) 苏州外国语学校提出培养古典淑女型人才的宏大计划,这使去年曾一度引人注目的苏州私塾培育淑女模式,引为比较的另一方。 (27) 警察大队长李文彬是黑龙江省双城县三姓屯人,因家贫只读了三年私塾。 (28) 三月三日为唐朝三令节之一,在这个睛朗的飘散着花草香气的春日里,私塾内的孩子兴致勃勃地提议:相携去郊外踏青,寻春赏花,尽情地欣赏大自然的明媚春光。 (29) 而从旁边的巷子拐进去,甲第巷98号民宅,过去是粘氏子弟的私塾,名曰“皆山”。 (30) 在八十回书前面,有一个闹学房的情节,想起来没有啊?贾家有个私塾,贾家有一个老辈子叫贾代儒,主持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