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宋史·高若讷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高若讷,字敏之,本并州榆次人,徙家卫州。进士及第,补彰德军节度推官,再迁太常博士、知商河县。御史知杂杨偕荐为监察御史里行,知谏院。时范仲淹坐言事夺职知睦州,余靖、尹洙论救仲淹,相继贬斥。欧阳修乃移书责若讷曰:“仲淹刚正,通古今,行中无比。以非辜逐,君为谏官不能辨,犹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廷,是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耶!”若讷以其书奏,贬修夷陵令。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大庆殿设祈福道场,若讷奏曰:“大庆殿,国之路寝也,岂可聚老、释为渎慢?”又奏三公坐而论道,今二府对才数刻,何以尽万几?宜赐坐从容,如唐延英故事。丁母忧。服除,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时宰相贾昌朝与参知政事吴育数争事上前。明年春,大旱,帝问所以然者,若讷曰:“大臣不肃,则雨不时若。”于是昌朝及育皆罢,若讷遂代育为枢密副使。王则据贝州,讨之,逾月未下,或议召降。若讷言:“河朔重兵所积,今释不讨,后且启乱阶。”及破城,知州张得一送御史台劾治。有臣贼状。朝廷议贷死,若讷谓:“守臣不死自当诛,况为贼屈?”得一遂弃市。知王守忠欲得节度使,固执为不可。皇祐五年,卒,赠右仆射,谥文庄。若讷强学善记,自秦、汉以来诸传记无不该通,尤喜申、韩、管予之书,颇明历学。因母病,遂兼通医书,虽国医皆屈伏。张仲景《伤寒论诀》、孙思邈《方书》久不传,悉考校讹谬行之,世始知有是书。名医多出卫州,皆本高氏学焉。皇祐中,诏累泰定尺以制钟律,争论连年不决。若讷以汉货泉度一寸,依《隋书》定尺上之。并损益祠祭服器,悉施用。有集二十卷。

  (选自《宋史·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四十七》)

译文:

  高若讷,字敏之,本是并州榆次人,迁居至卫州。考取进士后,补授彰德军节度推官,后调任太常博士、商河知县。御史杨偕推荐他任监察御史里行、主管谏院。当时范仲淹因为进谏议政获罪而被免职,(贬)任睦州知州,余靖、尹洙上书营救范仲淹,(两人)相继被贬。欧阳修就致书责备高若讷说:“范仲淹刚强正直,通晓古今,朝廷中无人可比。却因为无罪被驱逐,你作为谏官不能明辨,仍厚颜面对士大夫,出入朝廷,这是不再知人间有羞耻之事(的行为)啊!”高若讷把他的书信(内容)上奏,皇帝将欧阳修贬为夷陵县令。王蒙正任蔡州知州,高若讷进言:“王蒙正自小贩被起用,靠攀附外戚权贵得任官职,之前调任郴州,众议尚且不满,现在给他(蔡州这样的)大州(治理),可以吗?”(皇上)下诏令搁置他的任命。大庆殿设置祈福道场,高若讷上奏说:“大庆殿是国家的正殿,怎么能聚集道士和僧人行轻慢亵渎之事?”后又上奏:“(以前)三公长时坐而议政,现在枢密院及中书门下省对答政务却只有数刻之久,怎么能尽言政务?应当赐座使(二府官员)从容对答,如同唐朝延英殿(优待臣子)旧制。遭遇母丧。守丧期满后,任右谏议大夫代理御史中丞。当时宰相贾昌朝与参知政事吴育多次在皇帝前争议政事。第二年春天,天大旱,皇帝询问这样(干旱)的原因,高若讷说:“大臣不严肃恭敬,那么雨水不时就会像这样(不至)。”于是贾昌朝和吴育都被罢职,高若讷于是代替吴育出任枢密副使。王则占据贝州,(朝廷)征讨他,月余尚未攻下。有人提议招降,高若讷进言说:“河朔地区是重兵囤积之地,现在放弃不去征讨,以后将要开启祸端。”等到城池被攻破,知州张得一被送往御史台审查治罪,他有屈从于敌贼的情况。朝廷商议免除死罪,高若讷说:“守臣没有战死,本来(就)应当自杀,何况是屈从于敌人。”张得一于是被杀。(高若讷)知晓王守忠想出任节度使,坚持认为不可。皇祐五年去世,被追赠为右仆射,谥号文庄。高若讷学识丰富,善于识记,从秦、汉以来经典著作无不博学通晓,特别喜欢申不害、韩非、管仲的著作,十分精通阴阳历数之学。因为母亲患病,就兼学精通医书,纵然名医也叹服。张仲景《伤寒论诀》、孙思邈《方书》久不能传,高若讷将错误全部考订、校正使之刊行(流传于世),世人才知道有此医书。当时名医多出自卫州,其从师本源都是高氏。皇祐年间,下诏令累列黍粒以定尺寸标准并制定音律(标准),争论多年未有决断。高若讷以汉货泉币(尺寸大小)为标准确定一寸,依据《隋书》确定一尺(的长度)上奏(皇帝)。连同增减祭祀器物等(建议),皆一一施行。有文集二十卷。

相关练习:    


宋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若讷,字敏之,本并州榆次人,徙家卫州。进士及第,补彰德军节度推官,再迁太常博士、知商河县。御史知杂杨偕荐为监察御史里行,知谏院。时范仲淹坐言事夺职知睦州,余靖、尹洙论救仲淹,相继贬斥。欧阳修乃移书责若讷曰:“仲淹刚正,通古今,行中无比。以非辜逐,君为谏官不能辨,犹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廷,是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耶!”若讷以其书奏,贬修夷陵令。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大庆殿设祈福道场,若讷奏曰:“大庆殿,国之路寝也,岂可聚老、释为渎慢?”又奏三公坐而论道,今二府对才数刻,何以尽万几?宜赐坐从容,如唐延英故事。丁母忧。服除,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时宰相贾昌朝与参知政事吴育数争事上前。明年春,大旱,帝问所以然者,若讷曰:“大臣不肃,则雨不时若。”于是昌朝及育皆罢,若讷遂代育为枢密副使。王则据贝州,讨之,逾月未下,或议召降。若讷言:“河朔重兵所积,今释不讨,后且启乱阶。”及破城,知州张得一送御史台劾治。有臣贼状。朝廷议贷死,若讷谓:“守臣不死自当诛,况为贼屈?”得一遂弃市。知王守忠欲得节度使,固执为不可。皇祐五年,卒,赠右仆射,谥文庄。若讷强学善记,自秦、汉以来诸传记无不该通,尤喜申、韩、管予之书,颇明历学。因母病,遂兼通医书,虽国医皆屈伏。张仲景《伤寒论诀》、孙思邈《方书》久不传,悉考校讹谬行之,世始知有是书。名医多出卫州,皆本高氏学焉。皇祐中,诏累泰定尺以制钟律,争论连年不决。若讷以汉货泉度一寸,依《隋书》定尺上之。并损益祠祭服器,悉施用。有集二十卷。

  (选自《宋史·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四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B.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C.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D.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移书一般指官员间互通书函,又称作致书、移文,书函常针对不同意见而发,多用于 晓谕责备。

B.班行指朝班的行列,也可指朝廷或朝廷官员,“班行中无比”是对范仲淹的人品和才学的肯定。

C.路寝指帝王的正殿所在,而《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中的“列观”是指一般寓殿。

D.祠祭即祭祀,古代祭祀有专门的音乐,《诗经》中的“雅”和“颂”就是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若讷敢于进谏。对大庆殿设道场,他上书认为不得体;后来他又直指二府未充分言奏政事;对王守忠任节度使,他进谏反对。

B.高若讷受到信任。皇帝向他询问大旱原因,在听取了他的回答后,罢免了宰相贾昌朝和参知政事吴育,并任命他担任枢密副使。

C.高若讷看重气节。王则造反失败后,朝廷商议是否免除贝州知州张得一死罪,他以张得一屈于敌贼、气节尽失为由,表示反对。

D.高若讷博学多才。他博览群书,十分精通历数之学;他自学医术,治愈母病,整理了经典医书,考正、校定其中的错误并刊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范仲淹坐言事夺职知睦州,余靖、尹洙论救仲淹,相继贬斥。(5分)

(2)若讷言:“河朔重兵所积,今释不讨,后且启乱阶。”(5分)

答案:

10-12.ADC

13.(1)当时范仲淹因为上书之争被免职于睦州,余靖,尹洙论为了救范仲淹,相继被贬。

(2) 高若讷说,“河东重兵聚集,如果现在不去想对策,后面肯定会乱的。”

译文:

高若讷,字敏之,本是并州榆次人,迁居至卫州。考取进士后,补授彰德军节度推官,后调任太常博士、商河知县。御史杨偕推荐他任监察御史里行、主管谏院。当时范仲淹因为进谏议政获罪而被免职,(贬)任睦州知州,余靖、尹洙上书营救范仲淹,(两人)相继被贬。欧阳修就致书责备高若讷说:“范仲淹刚强正直,通晓古今,朝廷中无人可比。却因为无罪被驱逐,你作为谏官不能明辨,仍厚颜面对士大夫,出入朝廷,这是不再知人间有羞耻之事(的行为)啊!”高若讷把他的书信(内容)上奏,皇帝将欧阳修贬为夷陵县令。王蒙正任蔡州知州,高若讷进言:“王蒙正自小贩被起用,靠攀附外戚权贵得任官职,之前调任郴州,众议尚且不满,现在给他(蔡州这样的)大州(治理),可以吗?”(皇上)下诏令搁置他的任命。大庆殿设置祈福道场,高若讷上奏说:“大庆殿是国家的正殿,怎么能聚集道士和僧人行轻慢亵渎之事?”后又上奏:“(以前)三公长时坐而议政,现在枢密院及中书门下省对答政务却只有数刻之久,怎么能尽言政务?应当赐座使(二府官员)从容对答,如同唐朝延英殿(优待臣子)旧制。遭遇母丧。守丧期满后,任右谏议大夫代理御史中丞。当时宰相贾昌朝与参知政事吴育多次在皇帝前争议政事。第二年春天,天大旱,皇帝询问这样(干旱)的原因,高若讷说:“大臣不严肃恭敬,那么雨水不时就会像这样(不至)。”于是贾昌朝和吴育都被罢职,高若讷于是代替吴育出任枢密副使。王则占据贝州,(朝廷)征讨他,月余尚未攻下。有人提议招降,高若讷进言说:“河朔地区是重兵囤积之地,现在放弃不去征讨,以后将要开启祸端。”等到城池被攻破,知州张得一被送往御史台审查治罪,他有屈从于敌贼的情况。朝廷商议免除死罪,高若讷说:“守臣没有战死,本来(就)应当自杀,何况是屈从于敌人。”张得一于是被杀。(高若讷)知晓王守忠想出任节度使,坚持认为不可。皇祐五年去世,被追赠为右仆射,谥号文庄。高若讷学识丰富,善于识记,从秦、汉以来经典著作无不博学通晓,特别喜欢申不害、韩非、管仲的著作,十分精通阴阳历数之学。因为母亲患病,就兼学精通医书,纵然名医也叹服。张仲景《伤寒论诀》、孙思邈《方书》久不能传,高若讷将错误全部考订、校正使之刊行(流传于世),世人才知道有此医书。当时名医多出自卫州,其从师本源都是高氏。皇祐年间,下诏令累列黍粒以定尺寸标准并制定音律(标准),争论多年未有决断。高若讷以汉货泉币(尺寸大小)为标准确定一寸,依据《隋书》确定一尺(的长度)上奏(皇帝)。连同增减祭祀器物等(建议),皆一一施行。有文集二十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宋史·高若讷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宋史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翻译  翻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