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七言古体长诗。此诗主要描写董大弹奏《胡笳弄》这一历史名曲的情景,用文字描绘音乐效果,来赞赏他高妙动人的演奏技艺;同时以此寄房琯,也带有为他得遇知音而高兴的心情。全诗描写细致入微,形象生动,想象丰富,浑然天成。
原文
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1
蔡女2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3八拍4。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5。
古戍6苍苍7烽火8寒,大荒9沉沉10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11,四郊秋叶惊摵摵12。
董夫子,通神明,深松窃听来妖精。
言13迟更14速皆应手,将15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16晴。
嘶酸17雏雁失群夜,断绝18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19部落家乡远,逻娑20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21飒飒22飞木末23,野鹿呦呦24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25垣,凤凰池26对青琐门27。
高才28脱略29名与利,日夕30望君抱琴至。
词句注释
1、董大: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因善弹琴而深受房琯赏识。弄:乐曲。房给事:指给事中房琯。
2、蔡女:指蔡文姬。传说她在匈奴时,感胡笳之音,作琴曲《胡笳十八拍》,音乐委婉哀伤,撕裂肝肠。
3、有:通“又”。
4、拍:乐曲的段落。
5、归客:指蔡文姬。蔡文姬在匈奴十二年,汉末,被曹操赎回。
6、戍(shù):边戍哨所。
7、苍苍:衰老、残破的样子。
8、烽火:借代烽火台。
9、大荒:指旷远荒凉的塞外之地。荒:边陲、边疆。
10、沉沉:低沉、阴沉的样子。
11、商、角(jué)、羽:各是五音之一。古代以宫商角徵羽为五音。
12、摵(shè)摵:落叶之声。
13、言:语助词。
14、更(gèng):连词,与、和。
15、将:语助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
16、且:表选择关系的连词,抑或、或者。
17、酸:悲痛、悲伤。
18、断绝:不连贯,时断时续。
19、乌孙:汉代西域国名。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昆莫。
20、逻(luó)娑(suō):唐时吐蕃首府,即今西藏拉萨。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皆远嫁吐蕃。
21、迸泉:喷涌出的泉水。
22、飒(sà)飒:飞舞的样子。
23、木末:树梢。
24、呦(yōu)呦:鹿鸣声。
25、东掖:指门下省。门下省为左掖,在东。
26、凤凰池:指中书省。
27、青琐门:汉时宫门,这里指唐宫门。
28、高才:指房琯。
29、脱略:轻慢,不在意。
30、日夕:朝夕;日夜。
白话译文
当年蔡琰曾作胡笳琴曲,弹奏此曲总共有十八节。
胡人听了泪落沾湿边草,汉使对着归客肝肠欲绝。
边城苍苍茫茫烽火无烟,草原阴阴沉沉白雪飘落。
先弹轻快曲后奏低沉调,四周秋叶受惊瑟瑟凋零。
董先生通神明琴技高妙,深林鬼神也都出来偷听。
慢揉快拨十分得心应手,往复回旋仿佛声中寓情。
声如山中百鸟散了又集,曲似万里浮云暗了又明。
像失群的雏雁夜里嘶叫,像胡儿恋母痛绝的哭声。
江河听曲而平息了波澜,百鸟闻声也停止了啼鸣。
仿佛乌孙公主远怀故乡,宛如文成公主之怨吐蕃。
幽咽琴声忽转轻松潇洒,象大风吹林如大雨落瓦。
有如迸泉飒飒射向树梢,有如野鹿呦呦鸣叫堂下。
长安城比邻给事中庭院,皇宫门正对中书省第宅。
房琯才高不为名利约束, 昼夜盼望董大抱琴来奏。
创作背景
李颀此诗,约作于天宝六、七载(747—748)间。董大即董庭兰,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所谓“胡笳声”,也就是《胡笳弄》,是按胡笳声调翻为琴曲的。所以董大是弹琴而非吹秦胡笳。诗人听董大弹琴,写下了这首诗,用以寄给事中房琯。
赏析
这首七言古体长诗,通过董大弹奏《胡笳弄》这一历史名曲,来赞赏他高妙动人的演奏技艺,也以此寄房给事(房琯),带有为他得遇知音而高兴的心情。
诗开首不提“董大”而说“蔡女”,起势突兀。三、四两句,是说文姬操琴时,胡人、汉使悲切断肠的场面,反衬琴曲的感人魅力。五、六两句反补一笔,写出文姬操琴时荒凉凄寂的环境,苍苍古戍、沉沉大荒、烽火、白雪,交织成一片黯淡悲凉的气氛,使人越发感到乐声的哀婉动人。以上六句为第一段,诗人对“胡笳声”的来由和艺术效果作了十分生动的描述,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幽邃的艺术境界。如此深挚有情的《胡笳弄》,作为一代名师的董庭兰不知又弹得如何。于是,诗人顺势而下,转入正面叙述。从蔡女到董大,遥隔数百年,一曲琴音,把两者巧妙地联系起来。
“先拂商弦后角羽”,至“野鹿呦呦走堂下”为第二段。董大弹琴,确实身手不凡。“先拂”句是写弹琴开始时的动作。董大轻轻地拂拭琴弦,次序是由商弦到角弦,意为曲调开始时迟缓而低沉。琴声一起,“四郊秋叶”被惊得摵摵而下。一个“惊”字,出神入化,极为生动。诗人不由得赞叹起“董夫子”来,说他的演奏简直象是“通神明”,不只惊动了人间,连深山妖精也悄悄地来偷听了。“言迟”两句概括董大的技艺。“言迟更速”、“将往复旋”,指法是如此娴熟,得心应手,那抑扬顿挫的琴音,漾溢着激情,像是从演奏者的胸中流淌出来。
董大的指法使人眼花撩乱,不知琴声究竟如何。诗人不从正面着手,却以种种形象的描绘,来烘托那凄恻动听的声音。琴声忽纵忽收时,就象空廓的山间,群鸟散而复聚。曲调低沉时,就象浮云蔽天;清朗时,又象云开日出。嘶哑的琴声,仿佛是失群的雏雁,在暗夜里发出辛酸的哀鸣,嘶酸的音调,正是胡儿恋母声的继续。诗到此忽然宕开一笔,又联想起当年文姬与胡儿诀别时的情景,照应了第一段蔡女琴声,而且以雏雁喻胡儿,更使人感觉到琴音的悲切。接着二句,引自然界景物来反衬琴声的巨大魅力。琴声回荡,河水为之滞流,百鸟为之罢鸣,世间万物都为琴声所感动了,这正是“通神明”了。川不会真静,鸟不会罢鸣,只是因为琴声迷住了听者,“洋洋乎盈耳哉”,唯有琴声而已。诗人接着指出,董大的弹琴不仅仅是动听而已,他还能完美地传递出琴曲的神韵。侧耳细听,那幽咽的声音,充满着汉朝乌孙公主远托异国、唐朝文成公主远度沙尘到逻娑那样的异乡哀怨之情。这与蔡女造《胡笳弄》的心情是十分合拍的。
直到“幽音”以下四句,诗人才从正面描写琴声,而且运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幽音”是深沉的音,但一经变调,就忽然“飘洒”起来。忽而像“长风吹林”,忽而像雨打屋瓦,忽而像扫过树梢的泉水飒飒而下,忽而像野鹿跑到堂下发出呦呦的鸣声。轻快悠扬,变幻无穷,使听者心醉入迷。
这一段,诗人洋洋洒洒,酣畅淋漓,从不同的角度表现董大弹奏《胡笳弄》的情景。由于董大炉火纯青的技艺,蔡女“十八拍”丰富的琴韵得到充分的体现。诗人对董大的赞慕之情,自在不言之中。最后四句,是“兼寄房给事”的。唐朝帝都长安,皇宫面南坐北,禁中左右两掖分别为门下、中书两省。“凤凰池”指的是中书省,青琐门是门下省的阙门。给事中正是门下省之要职。诗没有提人而人在其中,而且暗示其密迩宫庭,官位令人羡艳。最后,诗以赞语作结。房琯不仅才高,而且不重名利,超逸脱略。这样的高人,正日夜盼望着你抱琴而去。这里也暗示董庭兰得遇知音,可幸可羡。而李颀对董弹《胡笳弄》的欣赏,以及所作的传神的描摹,自然也非知音莫能为。
这首诗关联着三方面——董庭兰、蔡琰和房琯。写董庭兰的技艺,要通过他演奏《胡笳弄》来写。要写《胡笳弄》,便自然和蔡琰联系起来,既联系她的创作,又联系她的身世、经历和她所处的特殊环境。全诗的特色就在于巧妙地把演技、琴声、历史背景以及琴声所再现的历史人物的感情结合起来,笔姿纵横飘逸,忽天上,忽地下,忽历史,忽目前。既周全细致又自然浑成。最后对房给事含蓄的称扬,既为董庭兰祝贺,也多少寄托着作者的一点倾慕之情。李颀此时虽久已去官,但并未忘情宦事,他非常希望能得遇知音而一显身手。
名家点评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说得宛转沦动,足可感人。结弄给事自雅。
《汇编唐诗十集》:吴逸一云:真得心应手之作,有气魄,有光彩,起有原委,结有收煞。盛唐杰作如此篇者,亦不能多得。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翻笳调收入琴自文姬始,故先状其曲之悲,而后叙董音律之妙,迟速应手,往旋有情。如下诸语无非摹写其通神明之处,盖酸楚哀恋之声能逐飞鸟,遏行云,灵感鬼神,悲动夷国,所奏真足高绝古今。至变调促节若风吹林,雨堕瓦,泉飒木末,鹿走堂下,说出变态,陡起精采。殷璠所谓“足可歔欷,震荡心神”者,非胸中另具一元化,安能有此幽远幻妙?周启琦曰:雄浑,机致横流。
《唐诗笺要》:真是极其形容,曲尽情态,昔人于纤小题如此摹拟,一句不苟。
《历代诗法》:写笳极为浓至,机神散朗,不可方物。
《唐贤三昧集笺注》:形容佳妙,比之白氏《琵琶行》等,亦自有一种奇气。忽插入短句,诗亦有琴声转换之妙(“董夫子”句下)。对仗入妙(“言迟更速”二句下)。愈出愈妙(“长风吹林”句下)。
《昭昧詹言》:“胡人”句接不舒。“汉使”句费力。“四郊”句凑。收有远致生气。
英汉对照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李颀
蔡女昔造胡笳声, 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 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 大荒沈沈飞雪白。
先拂声弦后角羽, 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 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 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 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 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 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 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 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 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 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 日夕望君抱琴至。
ON HEARING DONG PLAY THE FLAGEOLET A POEM TO PALACE-ATTENDANT FANG
Li Qi
When this melody for the flageolet was made by Lady Cai,
When long ago one by one she sang its eighteen stanzas,
Even the Tartars were shedding tears into the border grasses,
And the envoy of China was heart-broken, turning back home with his escort.
...Cold fires now of old battles are grey on ancient forts,
And the wilderness is shadowed with white new-flying snow.
...When the player first brushes the Shang string and the Jue and then the Yu,
Autumn-leaves in all four quarters are shaken with a murmur.
Dong, the master,
Must have been taught in heaven.
Demons come from the deep pine-wood and stealthily listen
To music slow, then quick, following his hand,
Now far away, now near again, according to his heart.
A hundred birds from an empty mountain scatter and return;
Three thousand miles of floating clouds darken and lighten;
A wildgoose fledgling, left behind, cries for its flock,
And a Tartar child for the mother he loves.
Then river waves are calmed
And birds are mute that were singing,
And Wuzu tribes are homesick for their distant land,
And out of the dust of Siberian steppes rises a plaintive sorrow.
...Suddenly the low sound leaps to a freer tune,
Like a long wind swaying a forest, a downpour breaking tiles,
A cascade through the air, flying over tree-tops.
...A wild deer calls to his fellows. He is running among the mansions
In the corner of the capital by the Eastern Palace wall....
Phoenix Lake lies opposite the Gate of Green Jade;
But how can fame and profit concern a man of genius?
Day and night I long for him to bring his lute again.
作者简介
李颀(qí)(690-751年),唐代诗人。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县尉,晚年在帮乡隐居。他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其诗内容丰富,所作边塞诗,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生平事迹见《唐才子传》。有《李颀诗集》,《全唐诗》编其诗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