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出处】唐·白居易《花非花》
【意思】说花不是花,说雾又不是 雾。深夜才来,天明就去。来的时候像 春夜的梦一样短暂,去的时候好似早晨 的云一样四处飘散,无处可寻。几多 时:有多少时间,这里是没有多久的意 思。觅(mì):寻。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云雾烟尘 等朦胧飘幻,来去无踪。[例]一直到太 阳照得好高,雾色还是凄迷,阳光洒在 雾上反射出迷人的七彩,我漫步林间, 像是着了一件轻纱,兀自在古树下轻盈 的舞跃,不禁想起“夜半来,天明去,来 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阳无觅处”这阕 词,来自空灵的复归空灵,来自平静的复 归平静,只是雾色总是美在云深不知处 呀! (林清玄《合欢山印象》)
二、用以比 喻事物或人缥缈、模糊,来去匆匆,难以 追寻捉摸。
[例1]或矢口否认,或朦胧 其辞,至若《管锥篇》中所说“貌若现身 说法,实为化身宾白”(见说《桑中》)也 未尝不可反过来再作一解,即托名化身 宾白,实为现身说法。总之,是“花非 花,雾非雾”,“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 云无觅处”,设下重重公案,徒教后人费 尽心思作解人,又终难做解人。(杨之 水《“风月”谈》)
[例2]而我却这样清醒 地离开你了,隔着一座座飞落的车站, 这原是大站飞过,小站不停的快车,隔 着几千重不知名的山和水,以及一段很 陌生的旅程。我想起白居易的诗:“花 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 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杜春风 《告别——致WJ》)
【全诗】
《花非花》
.[唐].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题解】
此诗作于长庆以前时期,主旨和意象都十分模糊,特具“朦胧”的味儿。诗 人把它编入“感伤”部,放在《真娘墓》《简简吟》等悼亡诗后。它们末句的比喻“塞北花” “江南雪”“彩云”,与此诗的喻象“春梦”“朝云”都是来去无踪之物,同样表现了与作者 情感经历有关的一种挥之不去、又难以捕捉的美好回忆,故此诗可能是一首朦胧的情 诗。起笔两个三字句,说它是花么?不是。说它是雾么?不是。这“花”,这“雾”,究竟 暗指什么,隐喻什么,诗人没有说明。紧接两个三字句,说它“夜半来,天明去”,更是费 人猜想。这两句承上启下,生发出两个新鲜的比喻。“夜半来”者是春梦,“天明去”者 是朝云。春梦,不就是春情么?朝云,不就是与楚怀王幽会之巫山神女么?春梦易逝, 朝云易散,岂能不令人惆怅、惋惜?此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即巧用博喻,使之环环相 扣,如行云流水,自然成文。此诗只出现喻体,而不出现本体,诗旨隐晦,意境朦胧,耐 人寻味;其三字句、七字句轮换,兼有节律的整饬与错综之美,同婉约词的小令极为相 近,可谓“诗余”者也。
【鉴赏】
诗的起句便把读者推进迷团之中:花而说非花,非花之花即似花;雾而说非雾,非雾之雾即似雾。似花如雾而又非花非雾。“夜半来,天明去”,虚幻缥缈,醒来便无踪迹。“来如春梦几多时”——似梦,“去似朝云无觅处”——非云。任你想象,凭你琢磨:似花,似雾,似春梦,像彩云,都因朦胧而美丽;是花?是雾?是春梦彩云?都是那样短暂易逝。作者给我们构筑了一个朦胧美丽的意境。
诗人写这种境界,用了一串比喻,只见喻体,不见本体,用字浅显,喻意却难以琢磨,不由得令人寻思,却又难以得出结论。
在这首诗里作者为强调音调优美,对民间歌谣句式大胆翻新,使得整首诗也如烟似画,恍如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