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

【诗句】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出处】唐·杜甫《秋兴八首·其二》。

【意思翻译】夔州的高城上又迎来了落日。每当晚上北斗星出现的时候,我就按照它的方向来寻找长安的所在。听到巫峡的猿啼,我真的流下泪来。我也希望乘着浮槎回到自己的故乡,但这愿望终究还是落空了。我还记得我从前春宿左省值夜的时候,晚上熬夜写些明朝的封事,点燃书案上的香。可现在我早已不在那里就职。滞留此地,傍晚时分听到城楼上吹起悲笳,心中升起一股隐然的悲痛。你看,山石上爬满了藤萝。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是照在藤萝上的,而现在它已经照到河洲前面的芦荻花上面去了。我一夜无眠,一直在怀念长安

【全诗】

《秋兴八首·其二》

.[唐].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题解】

第二首紧承第一首中隐喻社会背景的四句写景和“孤舟一系 故园心”一句,写念长安,忧国乱,无限悲切,表现了杜甫一心想报 效国家而又不能的痛苦心情,和矢志不移的爱国情怀。杜甫随严 武到剑南,是想乘使槎再返朝廷。严武曾奏请命杜甫为检校尚书 工部员外郎。杜甫因“伏枕”卧病有违“画省香炉”,未能入京供职; 由于没有随严武还朝,加之严武第二次回朝就死了,于是感到没有 再仕于朝廷的希望了。其实,杜甫不是进士出身,又很难被提携入 朝,所以当“每依北斗望京华”时,就有“北斗”近而“京华”遥远之 感,不乏懊丧之意,因而听到猿鸣,不禁泪下。尽管有此委屈,仍为 国乱犹存听到笳声而悲伤。不论在朝与否,都以国家为重。杜甫 与这诗同时写的《溪上》一诗也说:“西江有船至,时复问京华。”这 是诗人一以贯之的思想。也正因为如此,诗人才对京华一直从“落 日斜”望到半夜月“映洲前芦荻花”。这很像《水经注·三峡》中“自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怀长安、忧国乱感情之深,尽在言外。因 此说,此首是八首之骨。

【赏析】

其二承前首末句、因夔府暮景而忆长安,是一望京华。

长安在夔州正北,即北斗所指方向,北斗可见而长安不见,故只好循北斗方向而望之,“每”字说明夜夜如此。“每依北斗望京华”是诗中一大关纽,提挈三章(包括本首和以下两首),重在想象今日长安;到“故国平居有所思”方改换角度,重在回忆昔日长安

由于思念殷切,心情也就十分惨苦。巴东渔歌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过去是书上的几句话,而眼前则是自己的写照,故著一“实”字(句系“听猿三声实下泪”的倒腾)。《博物志》记载了一个海客乘槎到天河的故事,《荆楚岁时记》把它安到张骞头上,说其奉使穷河源,乘槎经月到天河,见牛郎、织女,杜甫曾多次反用此典,自伤飘泊。他曾入严武幕参谋,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原本希望有随严武回朝的机会,但严武的病故,使这一愿望落实,故著一“虚”字。“奉使”是以严武入蜀比张骞使西。

三联即承上“虚”字,写希望成为画饼的悲哀。唐代中央机构有尚书、门下、中书三省,省署皆以胡粉涂壁,绘有壁画,有专职女侍执炉熏香。杜甫任左拾遗时属门下省,工部员外郎则属尚书省,他的不能入朝,本是因为“朝廷记忆疏”的缘故,但此处只说画省睽违,皆因卧病而已,是含蓄。故薄暮闻笳,弥增愁思(“粉堞”是刷白的女墙)。

末二句写深夜不寐,盖巫峡之中,“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故月光下彻,可见夜深,二句大是从沉思中清醒的情景。

千家山郭静朝辉,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三声  三声词条  望京  望京词条  藤萝  藤萝词条  香炉  香炉词条  落日  落日词条  
古文诗文

 寄王琳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原文寄王琳①玉关道路远②,金陵信使疏③。独下千行泪④,开君万里书⑤。注释①王琳:(526—573年),字子珩,南北朝时期名将。庾信好友。②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