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出处】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意思翻译】杜鹃每叫一声都令人肝肠 欲断,暮春三月听到杜鹃鸣叫,不觉而 生思蜀之情。三春三月:三春即暮春。 暮春三月正是蜀地杜鹃鸣叫的时候,鸣 叫的声音像“不如归去”。忆:想念。三 巴:东汉末刘璋在蜀地设置巴、巴东和 巴西三郡,时称三巴,此泛指蜀地。
【赏析】 原诗的子规鸟: 又名杜鹃,因鸣声凄厉,动人乡思,故俗称断肠鸟,蜀地最多; 传说是古蜀王杜宇死后所化。杜鹃花: 即映山红,每年春末盛开,正是杜鹃鸟啼之时,故名杜鹃花。三春: 指春季。三巴: 巴郡、巴东、巴西三郡,即指蜀国,今四川。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盛开,联想到幼年在四川常听到子规鸟的啼叫。子规啼声凄厉,令听者肠断,当此暮春三月,特别叫人思念蜀国呢!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写尽了旅人思乡的情绪。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杜鹃鸣叫 声或其他凄切的声音撩人乡情。[例] 总之,杜鹃一声声“不如归去”的鸣叫, 曾经撩拨起多少诗人骚客和羁旅游子 的思乡情弦。大诗人李白也曾吟叹过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冰夫《清晨杜鹃啼》)
二、用以比喻文艺 作品凄婉动人,使人产生思念之情。 [例]余光中以这首“一叫一回肠一断, 三春三月忆三巴”的《乡愁》,一夜间令 千万大陆读者倾倒。(张昌华《诗坛祭 酒余光中》)
【全诗】
《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赏析】
思乡之情的触发,常常是机缘的偶遇。是偶然中的必然,也是必然中的 偶然,向来没有什么定格。如李白这类诗作,《静夜思》里,使他陷入沉思 的是空中一轮皎洁的圆月; 《春夜洛城闻笛》里,勾起他对故园怀念的是充 满离愁别绪的《折杨柳》曲儿。在这首《宣城见杜鹃花》里,引起他回忆蜀 地美好事物的则是杜鹃花盛开的景色。李白写这首诗时,正旅居宣城(今 安徽省宣城县) ,时为天宝十四年(755)春,从开元十四年(726)秋始, 算来他离蜀已是第三十个年头。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家乡的亲人多已亡 故,但是在那里他度过了少年、青年时代,曾经“巴国尽所历”,蜀地的山 川河流,自然景色,名胜古迹陶冶了他的豪放性格,培养了他的壮阔胸怀, 使他对那里一直抱有深切的怀念之情。几十年后,当诗人看到盛开的杜鹃花 时,他心灵深处的思乡之情一下子被触发了,眼前景勾起了旧时情。
杜鹃花和杜鹃鸟是不同的事物,但是名字的近似,使诗人一下子产生了 联想。杜鹃也叫子规,蜀地最多。相传它是蜀王杜宇隐居深山死后所化,体 为灰黑色,羽毛并不美丽,但其声凄怜悲切,一声声类似“不如归去,不如 归去”的啼鸣,就如满腹乡思而深陷愁苦中旅人的呼唤,最能使人忧伤不 安,神情激荡。这就是诗中“一叫一回肠一断”的原因。当然,诗人在宣城 并没有真的再听到杜鹃的叫鸣,只是视觉形象在联想中唤起了回忆中听觉上 的感受。很熟悉的,富于人情味的声音,便像往时一样,又一次地激动了诗 人。在蜀地时,对思乡之情没有亲切体会;如今,自己久居他乡,真正尝到 了思乡的愁苦,对杜鹃啼鸣的滋味也体会得更深了。这种油然而生的情感, 由“断肠”二字得到了充分表达。
诗人对蜀地的怀念,在“三春三月忆三巴” 的句子没有具体说。“三 巴” (巴郡、巴东、巴西)是蜀地的泛指,这个词儿及“蜀国曾闻子规鸟”、 “一叫一回肠一断”等句,却能启发人们体味诗人广阔联想中的情思。这 “子规鸟”就如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 中的“寒梅”一样,以个别寓 众多,非常耐人寻味。另外,“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两句 中,“一”和“三”都连用三次,不仅在音韵上产生了回荡反复,更显出诗 人思乡之情的缠绵婉转,从而增强该诗声情并茂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