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出处】唐·李白《哭晁卿衡》。
【意思翻译】晁卿:晁衡,原名阿倍仲麻吕。 唐朝开元五年(公元717年)随日 本第九次遣唐使来中国求学,卒业 后长期留居中国,并历任多职,与 大诗人李白、王维等人友善。天宝 十二年(公元753年),误传他回国 途中遇难。李白闻讯后十分悲痛, 写此诗怀念挚友。诗中反映了中日 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诗意是,日 本友人晁衡君与我从长安分别了, 他坐上一只小船在浩瀚的东海中 航行。噩耗突然传来,他像明月一 样沉入碧海之中,再也不能返回 了,我十分悲痛,连天上的白云也 似乎哀愁不已,罩绕苍梧山。
【解析】日本友人晁衡登舟远航辞别了唐都长安,那归帆似一片孤叶漂泊 在辽阔的东海之上,随风颠簸,时隐时现,飘过蓬莱仙山。您遇难身 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入湛蓝的大海之中,永难再现。上天伤悲,愁 容满面,层层白色的愁云悲雾笼罩了海上的苍梧山,久久不散,李白与 日本学者晁衡友善至深,传闻晁衡归程遇难,诗人满怀悲痛写下了这首 小诗。诗人以优美的比喻和丰富联想,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哀 情,含蓄而又真挚地表达了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深厚友 谊,读来动人心弦。
注: 蓬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诗中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 归途中岛屿众多的特点。苍梧,指郁洲山,据《一统志》, 郁洲山在淮安府海州朐山东北海中。
【全诗】
《哭晁卿衡》
.[唐].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赏析1】
日本选派到唐朝来的留学生,都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太学攻读。这些留学生,一般都要在中国居住几年,有的留居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他们长期生活在中国,不仅对唐朝的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都进行了学习和研究,还与中国的诗人、学者有着密切的交往,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晁衡(698—770),后来就成了中日友谊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
晁衡,日名叫阿倍仲麻吕。717年与吉备真备 (日文字母“片假名” 的发明者) 同来中国,就读于长安太学。完成学业后,留在唐朝历任光禄大夫、御史中丞、秘书监等职。他同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经常有诗文往返唱和酬赠。
753年,也就是鉴真第6次东渡那年,已在长安居住了35年的晁衡请求随日本遣唐使归国。朝廷批准了他,并任命他为代表唐朝回访日本的使臣。“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王维在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一诗中,表达了送别晁衡时深沉的离情别绪和诚挚的友情。在诗序中,诗人还表示期待故友重返长安。后来,晁衡在回国途中乘船渡海时遭遇风险。消息传到长安,误传他已经遇难,朋友们都十分哀惋痛惜。为此,李白还挥泪写下了一首 《哭晁卿衡》 的悼亡诗: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流露了无限的哀思。晁衡所乘的船只,漂泊在狂风巨浪的大海上。他随破船曾一度漂流到越南,历尽艰险,又辗转返回长安,继续在长安任职,一直到770年病逝于长安。晁衡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中国渡过; 他的事迹,在中、日友好史上传为佳话。
【赏析2】
这是一首记载唐代中日人民友谊的名诗。
晁卿衡,即晁衡,又作朝衡,卿是对其任卫尉卿(唐掌管宫中门卫武器等的卫尉寺长官)的尊称。他原名阿倍仲麻吕,日本奈良人,于唐玄宗开元五年(717)三月,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团抵长安留学,时年才二十岁。学成后仕唐,先后任校书、左拾遗、左补阙、秘书监、卫尉卿等职。天宝十二载(753),随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团归国。从苏州乘船出发,同行有四船,有名的中国扬州高僧鉴真乘坐第二条船。途中遇暴风,晁衡所乘的第一条船遭难,消息传来,李白十分悲恸,遂作这首伤悼之诗。其实,当时晁衡并未死亡,而是漂流至安南驩州(今越南安城),于天宝十四载(755)六月辗转返回长安,最终仕至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大历五年(770)卒于长安,终年七十三岁。
首句“日本晁卿辞帝都”,叙晁衡归国。“日本”二字,点明晁衡国籍。“辞帝都”,包含着朝野上下隆重欢送的场面情景。当时唐玄宗亲为饯行,御笔题诗。好友王维、储光羲、包佶、赵骅赋诗送别,情谊深厚。次句“征帆一片绕蓬壶”,描绘挂帆东渡之景,点明是大海航行。“征帆”在浩渺无际的汪洋大海中只是“一片”而已,极衬海之大,帆之小,暗示航行艰险。“蓬壶”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方壶。“绕”字点出航程曲折而不平坦,隐含漂泊不定、前程未卜的悬念,景中已寓忧情。
第三句“明月不归沉碧海”,隐喻晁衡遇难溺死海中,深寄惆怅惋叹之情,“明月”即明月珠,《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佩宝璐”,王逸注:“言己被明月之珠,腰佩美玉。”此处借喻人品高洁和才华杰出的晁衡。此句将晁衡遇难之凶事,借明月珠沉海之譬写出,创造了一种清丽哀婉的氛围,情景相生,使人深感惋惜和哀痛。此句明为写景,实为叙事,更是抒情,笔法妙绝。末句“白云愁色满苍梧”,以哀愁之景写伤悼之情,寓情于景,情谊无尽。诗人将丧友的哀痛,通过白云传愁、苍梧变色的拟人手法,烘托出云天、碧山、沧海与人同悲的氛围,于缥缈景色中寄托哀吊之情,情韵悠长,含不尽之思。
全诗四句全无“哭”字,但融情于景,寄托对异邦良友的吊祭,却比“哭”的哀痛更深几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