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聊斋志异蛇癖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蛇癖赏析

原文

予乡王蒲今之仆吕奉宁,性嗜蛇。每得小蛇,则全吞之,如啖葱状。大 者,以刀寸寸断之,始掬以食。嚼之铮铮[1],血水沾颐[2]。且善嗅,尝隔墙闻蛇香,急奔墙外,果得蛇盈尺,时无佩刀,先噬其头,尾尚婉蜒于口际。

翻译

我的同乡王蒲令的仆人吕奉宁,有吃蛇的嗜好。他每次得到小蛇,总是整个吞下,就像吃葱一样。遇见大蛇,就用刀切成一寸一寸的,然后用手捧着吃,嚼得清脆有声,血水沾满两腮。他的嗅觉非常敏锐,曾有一次,他隔墙闻到蛇的香味,急忙奔到墙外,果然抓了条一尺多长的蛇。当时恰好没带刀,他就先吃蛇头,蛇的尾巴还在口边蜿蜒扭动。

注释

[1]铮铮:金属振击声,形容嚼声响脆。

[2]颐:两腮。

赏析

《蛇癖》是清代文人蒲松龄创作的一篇小说。写的是一个人嗜好吃蛇,以至于神了,隔着围墙还能闻着蛇的气息。故事篇幅短小,寓意深刻,这个人的残忍乖戾之状,作者厌恶之情溢于言表。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 年),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翻译  翻译词条  
古文典籍

 聊斋志异雷曹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乐云鹤、夏平子二人,少同里,长同斋,相交莫逆。夏少慧,十岁知名。乐虚心事之。夏相规不倦;乐文思日进,由是名并著。而潦倒场屋,战辄北。无何,夏遘疫而卒,家贫...(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