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两僧自西域来[1],一赴五台[2],一卓锡泰山[3]。其服色言貌[4],俱 与中国殊异。自言:“历火焰山[5],山重重,气熏腾若炉灶。凡行必于雨后,心凝目注[6],轻迹步履之[7];误蹴山石,则飞焰腾灼焉。又经流沙河,河 中有水晶山,峭壁插天际,四面莹澈,似无所隔。又有隘,可容单车;二龙 交角对口把守之。过者先拜龙;龙许过,则口角自开。龙色白,鳞鬣皆如晶 然[8]。”僧言:“途中历十八寒暑矣。离西土者十有二人,至中国仅存其二。 西土传中国名山四[9]:一泰山,一华山[10],一五台,一落伽也[11]。相传 山上遍地皆黄金,观音[12],文殊犹生[13]。能至其处,则身便是佛,长生 不死。”听其所言状,亦犹世人之慕西土也[14]。倘有西游人[15],与东渡 者中途相值[16],各述所有,当必相视失笑,两免跋涉矣。
翻译
有两个从西域来的和尚,一个要去五台山,另一个要去泰山。他们的衣服颜色、语言相貌,跟中国都不一样。自己说:“曾经过火焰山,峰峦重叠,烟气蒸腾,热得就跟炉灶一样。凡要翻过这座山,必须在雨后才能走。走时要聚精会神,双眼凝视着地面,轻轻地抬脚,慢慢地走;一不小心误踏到山石上,就会立即冒出烈焰,把人烤伤。还经过流沙河,河里有座水晶山,陡峭的悬崖绝壁直插天际。山峰四面都晶莹清澈,像透明一般。还有一座关隘,宽窄仅能容一辆车子通过。有两条龙,口角相交,把守着这里。凡过关的人须先拜龙,龙如同意过,口角就会自己张开。龙的颜色是白色的,身上的鳞鬣都像水晶的一样。”
和尚又说:“我们共在路上走了十八年。刚离开西方时,有十二人,等来到中国,只剩下了我们两个。西方都传说中国有四座名山,一个泰山,一个华山,一个五台山,还有一个洛伽山。相传这些山上遍地都是黄金,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就在这些山上住,凡能去这些地方的人,都会变成佛身,可以长生不老。”听这西域和尚说话的口气,就跟我们这里的羡慕西方乐土是一样的。倘若有去西方游历的人,和来东方求佛的人中途相遇,双方分别说说本地的实际情况,一定都会相视失笑,免除万里跋涉之苦了。
注释
[2] 五台:山名。在今山西五台、繁峙县境,山有东南西北中五峰,故 称五台,又名清凉山。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传为文殊师利菩萨显灵 说法道场,自隋唐以来香火极盛。
[3]卓锡:谓僧人投宿;又称挂锡。卓,悬挂。锡,锡杖。泰山:又称“岱 山”、“岱宗”,为五岳中的东岳。主峰在山东泰安县境。
[4]服色:指服装的款式。
[5]火焰山:及下文“流沙河”,皆吴承恩《西 游记》中西土地名。但关于火山、弱水的记载,则见于古籍甚早,是火焰山、 流沙河的渊源。
[6]心凝目注:思想集中,目力专注。
[7] 轻迹步履:轻步通过。意思是不能乘车马,脚步也不能放重[8] 鬣(liè列):颈颔上的毛须及脊尾上的短鳍。
[9] 西土:即上文“西域”。
[10]华山:五岳中的西岳。在陕西华阴县境,以奇险著称。
[11] 落伽: 山名,即普陀洛伽山,又名普陀山。在浙江普陀县,为舟山群岛之一。相传 为观音菩萨显灵说法道场,故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
[12]观音:佛教菩萨名, 即观世音。因唐讳太宗名,故去“世”字。佛教把他描写为大慈大悲的菩萨, 遇难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解救,故名。为中 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另三为文殊、普贤、地藏)。自唐以后,中国寺院中 的观音塑像常作女相。
[13]文殊:佛教菩萨名,即文殊师利。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为释迦 牟尼佛的左胁侍,专司智慧。塑像多骑狮子,表示智慧威猛。
[14] 西土:这 里指佛国。即净土宗所悦的“西方净土”、“西方极乐世界”。
[15]西游人:指向西土礼佛求经的僧人。
[16] 东渡者:指西土东来的僧人。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 年),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