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老子·第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①。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②。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③。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④,虽有拱璧以先驷马⑤,不如坐进此道⑥。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⑦,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注释〕 ①奥:帛书甲乙本均作“注”,“注”当读为“主”。《礼记·礼运》郑玄注:“奥,主也。” ②不善人之所保:不善的人也要保持它。高亨说:“李哲明云:‘不善人虽与道远,而恃之而生,亦保于道。’《庄子·盗跖》:‘盗亦有道焉’,是则‘道’亦不善人之所宝也。”(《老子注译》)“保”、“宝”(��)同。 ③市:取、买。加:凌驾、超越。吴澄说:“申言善人之宝。善人以道取重于人,嘉言可爱,如美物之可以鬻卖;卓行可宗,高出众人之上。”(《道德真经注》) ④三公:指古代天子以下的太师、太傅、太保。 ⑤拱璧:指一种圆镜形状中间有孔的玉器,为古代贵重礼品。驷马:四匹马驾的车,古代只有天子大臣才能乘坐。拱璧以先驷马:指一种拱璧在先、驷马在后的献奉礼仪。高亨则说:“此句当作‘虽有拱璧驷马以先’……先,借为诜。《说文》:‘诜,致言也。’即聘问之意。拱璧驷马以诜,是说天子派使者拿着璧(礼物),坐着车,聘问诸侯。”(《老子注译》) ⑥进:任继愈说:“古代地位低的送给地位高的人东西,叫做‘进’。”(《老子新译》) ⑦求以得:指有求即可获得。王弼本作“以求得”,帛书乙本、傅奕本均作“求以得”。今据改。马叙伦认为“求”字上脱漏“有”字,应是“有求以得”(《老子校诂》)。

〔赏析〕 本章老子进一步讲“道”的好处和用处,也即“道”之所以为“天下贵”的原因。老子认为,“道”是善人离不开它,不善人也离不开它;“道”是一种比驷马、拱璧还要贵重的礼物,因为有了“道”,有求即可得到、有罪则能免却。所以天下都珍视“道”。

具体来说,“道”为“天下贵”的原因之一是:“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这照蒋锡昌的解释是:“善人化于圣人之道,益进于善,故道为善人之宝;不善人化于圣人之道,可以改善,故道为不善人之所保。盖天下之人,无善与不善,唯在圣人之以道为化。”(《老子校诂》)

“道”为“天下贵”的原因之二是:“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蒋锡昌说:“谓善人化于道,则求善得善;有罪化于道,则免恶入善。”(同上)鉴于此,“道之所以为天下贵也”(同上)。

正因为“道”为“天下贵”,所以在老子看来,拥有拱璧、驷马,哪有揣着此“道”来得好?清朝钱谦益就在《初学集》卷三十七《邹孟阳六十序》中讲这“虽有拱璧驷马,不如坐进此道”的道理。他认为,人虽有聪明特达之才、英伟奇逸之气,若日趋于功名富贵情伪攻取,时间一长尽管拥有拱璧、驷马,但必“终身弱丧而不能保其天年”,而之所以这样,是在于没有“坐进此道”;反之如能“坐进此道”,气濡欲寡、行安节和、委之不年、优游容与、淡于荣利、落落穆穆,倒能养生尽年。且不论钱谦益一生行事与此段话语是否一致,仅就所说的道理而言,到底是“拱璧驷马”不保天年好,还是“坐进此道”养生尽年好?看来答案是明确的,当然是“坐进此道”好。这又是“道之所以为天下贵”的原因,而综观《老子》,这“道之所以为天下贵”的原因远远不止这些。

【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赏析  赏析词条  注释  注释词条  老子  老子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翻译  翻译词条  
古文诗文

 上元夫人全文翻译(李白)

上元夫人全文:上元谁夫人?偏得王母娇。嵯峨三角髻,馀发散垂腰。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手提嬴女儿,闲与凤吹箫。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上元夫人全文翻译:上元是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