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翻译】
东安有一个读书人善于作画,画了一幅鼠图,送给县令。县令起初不懂得爱惜它,把这幅画随意地挂在墙上。每天早晨经过挂画的地方,那幅画总是落在地上,挂几次落几次。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有一天黎明时候,县令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于是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许多的猫,没有一只猫不是这样。于是县令才知道这幅画上的老鼠画得逼真。
【注释】
1.东安:古地名,现在湖南省衡阳一带。
2.善:善于,擅长。
3. 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轴,此指装裱成卷轴的画。
4.邑令:县官。
5.漫:漫不经心,随便。
6.旦:早上。
7.必坠地:总是落在地上。
8.怪之:认为这种情况很奇怪。怪,以……为奇,感觉奇怪,此处形容词做动词,意动用法。
9.物色:察看,观察。
10.逮:等到。
11.踉跄:跌跌撞撞的样子,形容猫跳跃捕抓的样子,跳起来。
12.以:用。
13.然:这样。
14.始:才。
15.为:是。
16.者:这样。
17屡:屡次,每次
18作:做了。
19逐:追赶。
20.过:经过。
21.于是:因此。
22.初:最初。
23.始:才
【赏析】
一幅挂在墙上的画,为什么“屡悬屡坠”呢?原来是猫错误地把图画中的老鼠当成了真正的老鼠去捕捉,才弄落到地上的。当县令举起画轴的时候,那猫又“踉跄逐之”。不止是这只猫是这样,而且“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作者从头到尾始终没有对图画本身作一句直接的议论评说,只是借助猫的错觉来烘托映衬。猫的眼睛是何等锐利灵敏,然而猫居然多次把图画中的老鼠当成真鼠,由此可见,鼠画得是何等逼真精妙,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效果很好。我们在作文描写刻画人物、事物的时候,不妨学习作者这种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我们笔下的人物、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侧面描写文中东安人士的画技超群,其鼠画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文中却没一句话直接介绍或描绘画面上的老鼠,事实上即使介绍或描绘了,也很可能是平庸之笔,因为难于写得形神皆备。作者巧妙地避开难点,大写其猫,说猫见了轴上的鼠画“踉跄逐之”,“踉跄”两字,极力描写猫的急于追逐,而猫的急不可待又正说明鼠画逼真,把猫儿的错觉写得愈活,就愈能烘托出鼠画的活灵活现。
【作者简介】
曾敏行(1118—1175) ,南宋吉州庐陵吉水(今属江西)人,字达臣,号独醒道人、浮云居士、归愚老人。与胡铨、杨万里、谢谔相友善。年甫二十,以病废,不能仕进,遂专意学问。亦工画草虫。敏行所著文《独醒杂志》,其子三聘编为十卷,杨万里为之序。卒于宋孝宗淳熙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