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出处】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意思翻译】
明月从海 上升起,我所思念的远人定能与我共观这月生大海的景色。我同远人所 见之明月相同,然而却相隔异地不能相见,这令人多么惆怅啊,怪不得 要对这遥遥的长夜表示怨意了,而我的整夜相思却再也无法平抑。诗写 月夜怀远。首句工于发端,气象开阔,不说“升”而说“生”,更具气 势,是咏月之名句。
注:天涯,指远在天边的人。竟夕,整夜。
【赏析】
一轮明月 从浩瀚无垠的大海中升起,此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大概也和我一样沐浴着 朗润的月光吧。有情人埋怨长夜漫漫,整个晚上相思绵绵。诗的前两句 以海月、天涯,展示了辽阔的时空背景,后两句以细腻的笔触,写出对 月夜既怨又爱的复杂情感,表达相思之情既洒脱又真挚,一幅活生生的 月夜相思图再现读者眼前。
注: 情人,有怀远之情的人。遥夜,长夜。竟夕,终夕。
【全诗】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
这首诗写在李白“床前明月光”之前,与李白之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全诗围绕题目,将“望月”与“怀远”有机交融,情景相生,韵味深长。
首联便出“月”入情:一轮明月在茫无涯际的大海上冉冉升起,熠熠银辉与粼粼轻波上下交映,织成天然美景。此时此地,那身处天边的朋友是不是也同诗人一样对月怀人呢? 如同古人所评,这确是“情至语”! “月”往往与“夜”紧相依存,诗歌自然地过渡到“遥夜”、“竟夕”的描写,“怨”与“思”密切相关,长夜漫漫,情思绵绵,愈是怨得深,愈是显得思念切! 长夜难眠,思情无已,于是“灭烛”开门,“披衣”外出了——“怜光满”既贴合题意,又遥应首联,隐现了“望月”之举,诗人怜爱月光,正是托月寄情,传达了他对此时天涯“共”月的朋友的怀念;“觉露滋”则表明了诗人抬头望月,伫立良久,不知时间之推移,以致露水沾衣,触体生凉吧,可见诗人与月同化,一往情深了。面对满月如盆,清光流溢,诗人忽发奇想,满把捧起这可人的月辉赠送给飘泊天涯的朋友吧,但是怎么能够做到呢! “不堪”二字多少流露了一些怅惘之意,因此“还寝”成了继此而来的无可奈何的行动,“梦佳期”便是这种行动的发展——诗人与朋友异地遥隔,难能相会,只好在梦中寻求聚首的机缘了,其中蕴含着诗人多少执着怀念的情愫,凝注着诗人无限眷恋的心意啊!
此诗成于初唐,属对并不是十分严格的;但写得流丽畅达,情真意切。作品开篇出“月”,接着对月而“望”,继而由望及“怀”,末了使“望月”与“怀远”紧相钩连,显得气韵流转,缜密无间。完全可以说,全篇以“望”和“怀”为轴心,由此生发开来,拓展过去,收到了景中有情、情中见景的艺术效果。
【赏析】这是一首月夜怀人诗。起句点“望月”,言一轮明月从海上冉冉升起,意境 雄浑阔大,自然浑成,乃千古名句。次句化用“隔千里兮共明月”之意,言人在天涯,只 能与亲人分处两地,共看明月。首联紧扣“望月”转入“怀远”,用语平淡,脱口而出,有 “千里共婵娟”之想。颔联言长夜漫漫,多情之人,对月难寐,通宵都在思念亲人。这里 以“情人”呼应“相思”,“遥夜”呼应“竟夕”,突出一个“怨”字,道出思念情深。此联采用 流水对,自然流畅,有古诗气韵。颈联说,相思难眠,是烛光太耀眼了吗?如之何?诗 人于是吹灭烛火,披衣出户,仰望这皎洁而撩人思绪的一轮明月,更难入睡,久久伫立, 不觉夜露已润湿了“披衣”。此联“怜”“滋”二字,用得极好,尤其这个“滋”字,兼有滋润、 滋生二意,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中二联写怀人,足见其情深而意真也。结联 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的诗意,翻古成新说,我一无所有,只有“盈手” 的月光,它饱含我满腹思亲的心意,可又怎么赠给你呢?还是让我在睡梦中与你重新 欢聚吧! 结联戛然而止,意境清幽,情意绵绵,韵味无穷,令人遐思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