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咏怀古迹·其四》杜甫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品简介《咏怀古迹·其四》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是推崇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关系。作者借村翁野老对他们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但是对于玉殿的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诗人发抒了无限感慨。

原文

咏怀古迹·其四

作者:杜甫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作品注解

1、蜀主:指刘备。窥吴:对吴有企图。幸:旧称皇帝踪迹所至曰“幸”。

2、征吴:对吴有企图。

3、幸:旧称皇帝踪迹所至曰“幸”。

4、崩年:帝王死时。永安宫:在夔州白帝城。刘备进攻东吴,败回,居永安宫,后来死在那里。

5、翠华: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作装饰的旗帜。

6、玉殿:指永安宫。按“玉殿”字下原有注:“殿今为卧龙寺,庙在宫东。”

7、古庙:指夔州的刘备庙。巢水鹤:鹤在树上营巢。鹤为水鸟,故说“水鹤”。

8、伏腊:古代仗祭、腊祭之日。仗在夏六月,腊在冬十二月。这句说每年优、腊祭日,村民祭祀不废。

9、武侯句:诸葛亮曾封武乡侯,其祠在先主庙西。常:一作“长”。

10、一体句:正因他们君臣一体,情分特密,故也一同祭祀。顾宸所谓“平日抱一体之诚,千秋享一体之报。”

作品翻译

当年刘备谋攻东吴曾到达三峡;他驾崩时也在白帝城的永安宫。

想象里仪仗旌旗仍在空山飘扬;白玉殿在荒郊野寺中难寻影踪。

古庙的松杉树上水鹤筑巢栖息;每年三伏腊月跑来祭祀的村翁。

诸葛武侯祠庙长年在附近为邻;生前君臣一体死后的祭祀相同。

赏析

诗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后半则为其身后不平。这片大好江山里,还保存着宋玉故宅,世人总算没有遗忘他。但人们只欣赏他的文采词藻,并不了解他的志向抱负和创作精神。这不符宋玉本心,也无补于后世,令人惘然,故曰“空”。就象眼前这巫山巫峡,使人想起宋玉的《高唐神女赋》。它的故事题材虽属荒诞梦想,但作家的用意却在讽谏君主淫惑。然而世人只把它看作荒诞梦想,欣赏风流艳事。这更从误解而曲解,使有益作品阉割成荒诞故事,把有志之士歪曲为无谓词人。这一切,使宋玉含屈,令杜甫伤心。而最为叫人痛心的是,随着历史变迁,岁月消逝,楚国早已荡然无存,人们不再关心它的兴亡,也更不了解宋玉的志向抱负和创作精神,以至将曲解当史实,以讹传讹,以讹为是。到如今,江船经过巫山巫峡,船夫们津津有味,指指点点,谈论着哪个山峰荒台是楚王神女欢会处,哪片云雨是神女来临时。词人宋玉不灭,志士宋玉不存,生前不获际遇,身后为人曲解。宋玉悲在此,杜甫悲为此。前人或说,此“言古人不可复作,而文采终能传也”,则恰与杜甫本意相违,似为非是。

显然,体验深切,议论精警,耐人寻味,是这诗的突出特点和成就。但这是一首咏怀古迹诗,诗人实到其地,亲吊古迹,因而山水风光自然显露。杜甫沿江出蜀,飘泊水上,旅居舟中,年老多病,生计窘迫,境况萧条,情绪悲怆,本来无心欣赏风景,只为宋玉遗迹触发了满怀悲慨,才洒泪赋诗。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以及舟人指点的情景,都从感慨议论中出来,蒙着历史的迷雾,充满诗人的哀伤,仿佛确是泪眼看风景,隐约可见,实而却虚。从诗歌艺术上看,这样的表现手法富有独创性。它紧密围绕主题,显出古迹特征,却不独立予以描写,而使之溶于议论,化为情境,渲染着这诗的抒情气氛,增强了咏古的特色。

该诗咏怀了刘备,赞颂诸葛亮与刘备生前一体的亲密关系,寄予了自己境遇的苦闷。全诗平淡自然,写景状物形象明朗。

这首是咏刘备在白帝城的行宫永安宫的。诗人通过先主庙和武侯祠邻近的描写,进而赞颂刘备、诸葛亮君臣际遇、同心一体,含有自己论事被斥,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抱负不能施展的感慨。在艺术描写上和前几首又有所不同。全诗以咏古迹为主而隐含咏怀。

英汉对照

咏怀古迹五首(之四)

杜甫

蜀主征吴幸三峡, 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 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 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 一体君臣祭祀同。

POETIC THOUGHTS ON ANCIENT SITES IV

Du Fu

The ruler of Shu had his eyes on Wu and progressed as far as the Three Gorges.

In the year of his demise, too, he was in the Palace of Eternal Peace.

The blue-green banners can be imagined on the empty mountain,

The jade palace is a void in the deserted temple.

In the pines of the ancient shrine aquatic cranes nest;

At summer and winter festivals the comers are village elders.

The Martial Marquis"s memorial shrine is ever nearby;

In union, sovereign and minister share the sacrifices together.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咏怀  咏怀词条  其四  其四词条  杜甫  杜甫词条  古迹  古迹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