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世民,深圳尔雅总裁 | YouCore创始人,著有《思维力》《学习力》《个体赋能》
前言
有位同学跟我说:她以前学很多课程。早上和晚上在线上听各种各样的视频讲座,上下班的途中听各种听书或刷公众号文章,周末是在参加各种线下的培训课程。
她最后总结道:“我以为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但在真的遇到困难的时候,才发现这些知识没一个用得上”。
但这半年来,她学得更少了,但却会得更多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她产生这么不合常理的变化呢?
诀窍就在下面的学以致用的五步当中:
一需:按需学习
二信:先信后疑
三解:分解学习
四用:及时应用
五迭代:重复迭代
01、一需:按需学习
在学校的时候,特别是大学之前,我们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基本的读写和推理能力、构筑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陶冶情操,这时学很多无用之用的东西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学弹琴、画画,看天文历史地理之类的书籍。
工作后,虽然我们依然可以学各种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但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花时间学这个就肯定压缩了学那个的时间。
因此,工作后就不能盲目地见啥学啥了,而是要从工作需要出发,以用为目的来学习。
其实,你如果真能做到根据工作需要来学习,就越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你感兴趣的内容。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方法就是功利性学习。
也就是聚焦学习工作中马上要用或近期要用的内容。
对咱们这些已被证明不是天才的普通人而言,功利性学习可以说是最佳的职场学习策略。
有了功利性学习,我们这些普通人至少可以解决学以致用的两大障碍。
① 解决学了忘的障碍
学以致用的障碍之一就是学了会忘。
比如,辛辛苦苦看了一周的书,隔了不到一个月跟人聊起来,甚至连书名都没想得起来。
应对学了忘的最好方式,就是多多地间隔重复。
功利性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间隔重复。
因为它要求根据工作需要来学习,学了后就会不断地在工作里用,自然就能做到间隔重复了。
② 解决浅层学习的障碍
学习致用的障碍之二是学得不深入,用不起来。
比如,一个没有实操经验的人,我请他给我做一个数据透视图,哪怕他看三天的Excel操作手册,也十有八九做不出来。
但功利性学习就会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这是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他在学习时自然会在数据透视图这个知识点上深入钻研下去,直至能将这个透视图做出来。
02、二信:先信后疑
有了第一步按需学习的基础后,要做到学以致用的第二步就是要建立先信后疑的学习态度。
先信后疑指的是,在学习一个工作所需的新方法时,先对这个方法完全相信,严格地生搬硬套。
生搬硬套后就有了实际的反馈和自己的理解,这时你就会发现各种问题,产生怀疑了:到底是自己没学好,还是这些方法原本就不灵?
带着这种疑问再去探究这个方法,就能发现它的使用前提和应用假设,这时你对这个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就又上一层楼了,甚至你还可能迭代出更合适的方法出来。
假如我们不先信后疑,而是先疑后信会怎样呢?
举个例子:
假如你对我上面说的功利性学习持怀疑态度,于是你就会顾着挑各种毛病,分析这个功利性学习策略到底行不行,而不是首先去用了看看。
结果别人都已经从功利性学习中受益良多了,你可能还在找我讨论功利性学习的各种不可行呢。
只有等你再度遇到某种挫折后,才会猛然想起来“哦,原来这个用功利性学习就能解决”,这才相信这个方法原来真的有效,终于愿意去用了。
先疑后信虽然学习效率低了点,但还是能接受的,因为最后还是去用了。
还有一种光疑不用的学习态度就要不得了。
采用这种学习态度的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就是不做任何实践,却又偏偏自以为看得很透,还常常以“批判性思维”自傲。
对这种学习态度,我最想说的是“这不叫批判性思维,这是只有批判没有思维”。 疑而不用是学以致用的大忌,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以致用,我们一定要建立先信后疑的态度,先严格地生搬硬套,有了应用反馈后再全面质疑。
03、三解:分解学习
有了按需学习的出发点,树立了先信后疑的学习态度后,学以致用的第三步就是分解学习了。
前面我们说了学以致用的两个障碍:学了忘、学不深。
这两个障碍还都是学了之后的问题,其实学以致用的第一个障碍是畏难不敢学。
学习最大的敌人就是复杂性。
一复杂就会难,一难就没信心去学;一复杂就难依葫芦画瓢,就没动力在工作里用。 比如,有位同学在学习BLM(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华为和IBM使用的战略规划方法)时,坚决不满足于我给他的第一份资料,一定要我一次性给他全部的资料。
我反复跟他说“你先不用一下子就去学习所有的资料,BLM这个思考框架太庞大了,你先看我给你的第一份入门资料是最合适的”。
在苦劝无果的情况下,为了让他亲身体会下学习的挫折,我就将更多深入讲解和应用BLM的资料给他了。
结果,拿了资料后人就“失踪”了。
在我持续不懈的追问下,终于回我了:“老师,我觉得BLM太难了,不适合我用….”
于是,我重新给他打气,再带着他从粗到细、从易到难地做了六轮的学习迭代,还是同样的学习资料,他不到三个月就很好地掌握了BLM,还顺便将自己公司的战略规划给更新了。
因此,要做到学以致用,就要掌握分解式学习的方法,将复杂的内容拆解为多个更简单的步骤,然后从最简的步骤开始,最简入门。
这么多同学参加YouCore的训练营,之所以会觉得很有效果,秘诀之一就在于我们对学习内容做了科学的分解。
私教就做得更进一步了,哪怕对相同的学习内容,也针对不同私教同学的学习基础和特性做了不同的步骤分解,这也是私教效果更好的原因。
04、四用:及时应用
经过了第一步按需学习,第二步先信后疑,第三步分解学习之后,学以致用第一阶段的“学”就完成了,下面就要及时应用了。
学习的内容如果不能及时运用,会产生两个弊端:
① 会忘
学的内容不及时用的话,就会忘。
比如你背会了10个单词,如果你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工作里用不上这10个单词的话,不到一个月估计10个单词你还能记得两个就不错了。
因此,你之前为背这10个单词所投入的时间就浪费了,下次要用的时候又要再学一遍。
② 缺少反馈
不去及时用的话,你就会缺少反馈,从而无法真正对所学的内容形成理解。
还以功利性学习策略为例,如果你不真正照着这个策略去做一遍的话,你就很难理解这个学习策略的本质就是知行合一。
你也很难理解,如何在功利性学习之下不造成知识的碎片化,而是能构建出一个系统化的个人知识体系。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学的内容能及时被用,你在学习前就要面向工作所需来选择学习内容,这样学了后就有应用的地方了。
同时每学完一个内容,就要告诉自己第一时间就找一个应用场景去实践。
像我在学习了一个应对异议的沟通方法PAUSE模型后,就会去找了一个朋友练手,针对他的异议用这个PAUSE模型来套。
这样一是更熟练不会忘(这个PAUSE模型是我2010年学习的,到现在我都记得很清楚),二是通过应用我发现其中的关键点就是:将对方的关注焦点转移到对我有利的地方。
05、五迭代:重复迭代
经历了前四步:一需、二信、三解、四用之后,你就已经完成一轮完整的学以致用了。
但这个时候的学以致用还仅仅是刚及格的学习致用,它只是帮你做到了入门某个方法或技能而已。
如果你要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方法或技能的话,还要不断地重复应用,根据反馈再理解和改进这个方法或技能。
为什么要采用这种重复迭代的方式来掌握一个方法或技能,而不是一步到位地完美掌握呢?
因为这样:
1、可以大大降低应用的门槛
2、可以更深入地掌握一个方法或技能
① 降低应用的门槛
采用重复迭代的方法,一开始的应用就不会复杂,我们就更愿意去学去用了。
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我们知道这个不是最终的结果,因此就更能接受“先完成再完美”的做事方法。
这个方法对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同学而言,将会极大地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② 更深入地掌握一个方法或技能
你想象一下在室外跑步的场景。
第100米的时候跑得挺轻松的,速度也挺快。跑到3公里的时候,腿就有点软了,人也累得发喘。
这时我要求你加把劲,以前100米的速度再跑3公里,你是会瞬间精神抖擞,还是会绝望得不想再跑了呢?
但如果我让你跑完3公里后歇一天,明天再继续跑3公里。同样是6公里,第二天再跑3公里的这个做法,是不是会让你觉得更轻松,平均时速也会更快呢?
重复迭代就是第2天再跑3公里的做法。
每一轮迭代你都是一次重新出发,心就没那么累了,也就更愿意在每一轮的迭代中更深入地钻研,从而将某个方法或技能掌握得更深刻。
因此,要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就一定要相信迭代的力量,多做几轮重复迭代。
06、小结
学了很多,但会得很少,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学以致用的方法。
结果就是看似很努力、爱学习,但实际对工作几乎没什么用,甚至还将自己陷入到了无谓的知识焦虑当中。
其实,只要你按照学以致用的方式来学,你就会发现自己学得更少了,但却会得更多了。
因此,赶紧来实践下这五步吧:一需、二信、三解、四用、五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