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检《辽史》人名工具书。一册。今人曾贻芬、崔文印编。初刊于一九八二年。
是书根据中华书局一九七四年版的《辽史》点校本编制。收录辽及与辽有关的唐、五代、宋、金诸朝人名,与辽人有世系关系的亦予收录。但年号前人名和属于虚文的人名不予收录。以姓名或常用称谓作主目,其他称谓如字、号、小字、绰号、封爵、谥号等附注于后,并作参见条目。辽代帝王以庙号或谥号为主目,其他朝代帝王则在谥号或庙号前冠以朝代名;只有姓氏而无名字的妇女,以姓氏为主目,注明所属关系以示区别;同姓名之人经过考订,分别立目,标明籍贯、字号、职官等;同为一人而记载有歧异的,经考订确为一人,则并作一条;原文只著其名,姓氏无考的,以名为主目,注明官职、里贯等。人名后注明所见的卷次、页码。有正传、附传的人物,注明其正传、附传开端的页码,排于最前面,下列其他散见的卷次和页码。原书人名记载有歧异的,加脚注略作说明。采用四角号码检字法编排,书后附笔画索引。此书对《辽史》中人名做了大量辨析考证工作。由于《辽史》依据辽代的国史、实录、日历、起居注等典籍修撰而成,不到一年的时间即告竣功。人名较为杂乱,同名异译、一人两传或一事两见相当普遍。契丹习俗,名和字以外有小字,还有汉名。《辽史》中名、字、小字前后记载常不一致,如太宗天显八年记载“惕隐迪辇”,本传则记名“洼”字“敌辇”;圣宗统和元年载“北大王普奴宁”,本传则记名“勃古哲”,字“蒲奴宁”。同音异译,如“苏”和“素”、“葛”和“割”、“瓜”和“哥”、“的”和“迪”等,出现在人名中易将一人混成两人。因人名不同造成记载上的重复与矛盾,如《辽史》卷八十九《杨皙传》和卷九十七《杨绩传》,“皙”、“绩”读音相近,事迹相同,显为一人;《天祚帝本纪》天庆五年载:“九月……耶律章奴反”,十二月又书: “耶律张家奴叛”,二者为一人,《金史》作“张奴”。《辽史人名索引》对《辽史》中人名的辨别,对利用《辽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有一九八二年中华书局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