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巧;事做得多,不如做得好。
语言的精要,在于传达信息。意思传达到了,便点到为止。
说多错多,不仅让听者厌倦,也容易暴露自己的不足。
倘若口不择言,难免伤害别人;逞一时口舌之快,最终引火烧身。
管子说:“多言而不当,不如其寡也。”
说合适的话,做恰当的事。
2、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花言巧语,是为了粉饰自我、迷惑听众;而朴实无华,是靠内容取胜。
两人相恋,倘若虚情假意,那么曾经的山盟海誓、耳边的甜言蜜语,都会在生活的磨砺中烟消云散。
因为粉饰的语言,能暂时说服别人;而一经检验,它的虚假便暴露无遗。
《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
花言巧语,暴露了一个人的虚伪;诚实,却彰显了这个人的靠谱。
邪不胜正,假不成真。
3、 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
说话随便,会让事情越来越乱;做人随便,会让生活越过越糟。
信口胡说的人,对人对事都缺乏责任心。
说得好听,牛皮吹大了,等到真让他担事情的时候,便错漏百出,不堪重任。
只有待人诚恳、做事认真的人,才能做到不妄言不胡说。
4、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孔子经常教诲学生,说:“虽然你见识广博,但不懂的就要保持疑惑,不要乱开口;即使是懂的,你也要谨慎地说话,这样你才能少犯错误。”
祸从口出,直言贾祸。越是懂的,越得谨慎说话。
碰到专业的话题了,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只顾着自己的兴致,却全然不顾听者的困倦。
越说越多,越多越错。错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做人的智慧。
《易经》里说:“君子以慎言语。”
说话,贵在就事论事,点到即止,不增一言,不加一嘴。
5、 刚毅木讷,近仁。
孔子最喜欢木讷的学生,因为他们说的少、做的多。
能躬亲实践、把学到的知识付诸生活的人,才是仁人。
语言的另一个奇妙之处,在于人们总是通过话语来获知信息、相信别人。
但让话语本身具有魔力的,是一个人的行为。
他言出必行,我们才相信他所言不虚。
《礼记》说:“故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
做出来的,叫诚信;说出来的,叫空言。
说了能做,叫承诺;说了不做,叫吹牛。
宁愿在语言上打折扣,也不能在人品上扣分。
6、 治不踰官,虽知不言。
不言,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