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是我听过的最实用的建议

这几年爱上了读书,没有特别专注的领域,也没有什么目的,总是随性而至,有时是偶尔被书中的某个观点打动,或是朋友推荐了这本书,或是纯粹觉得有点意思。我看书很快,两三百页的通常两三个小时就可以翻一遍,当时觉得颇有收获,心满意足,然后就将书束之高阁。

但后来发现有点不对劲了。今年专注于职场干货写作,发现自己虽看了不少书,有关管理、个人成长及能力精进的却少之又少,经常写着写着就陷入一种怀疑,这是仅仅只是个人经验的总结,还是在实质上是有理论或大量实践支持;有时明明记得在某本书上曾看过的一个研究成果可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却怎么都想不起是哪本书,在哪个部分。看别人写文章时引经据典,信手掂来,却无法想象自己怎么才能达到这种程度。最要命的是,自己虽然看了不少书,但选书时毫无规划,读后留在心里的全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碎片,并没有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自己曾也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调整,比如根据目的选书、比如边读边在书中对重点内容做标示,但都是细节的调整,一直看到多个朋友强烈推荐的这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我才习得读书的正确姿势,后悔自己太晚遇到它。

这本书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创造的一元化读书笔记法,针对选书、买书、读书到做读书笔记、活用每个步骤的操作都提出了一套系统、高效的操作建议,为读者提供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怎样从选书时就让自己有阅读的动力,怎么筛选出让自己心动的内容,怎么才能把书中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你所关心的问题,这本书中都能够找到答案。如书的副标题所说的,这的确是”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这本书的作者奥野宣之是日本的一名职场畅销书作家,他曾在出版社和报纸工作,因此对于信息搜集和整理积累了大量独到的心法,所出版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特别受到商务人士的推崇,累计销售超过50万本,而《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也可以说是作者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读书这一主题具体而微的应用。

那么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呢?我从原则、选书、读书、输出四个方面和你分享这本书的精髓。

01.拿回你的主导权,并把这一原则贯彻始终吧

选择是一件费神又费力的事情,我们习惯于将选择权交出去,让别人帮助我们分担这个责任。在读书也一样,很多人习惯要别人推荐书籍,或直接把别人列出的书单全盘接收;读了书,也不愿自己思考,更倾向于接纳别人的解读和书评观点;或者都不愿意自己去看,而更习惯于让别人用拆书法把书掰开了揉碎了给他灌下去。

别人推荐的书是我们想读的吗?自己的想法和别人就一样吗?是时候拿回我们自己的主导权,并把这一原则贯彻始终,这也是作者在读书的每一个步骤中反复强调的观点。

我们读书时要“以自我为中心”,选择自己想读或需要读的书,带着我的问题去看,记录最感动我的观点和文字,把书中的信息和知识为我所用,内化为我的智慧。没有别人,一切都从自己出发。

02.向聪明人学习,列出独属于你的个性购书清单

要读什么书,我们可以问很多人,听少数人的意见,但最终还是要自己做决定,列出自己的个性读书清单。

选书时我们可以有两个判断标准:要么选自己想读的,这就是从我们自己的兴趣出发,要么是选自己生活或工作需要的,这是从现实的功利出发,符合这两者之一的,都可以列入我们的购书清单。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成长规划来确定具体的领域方向,比如你这个季度想练习写作,那就可以把写作类的作为书单的重点。

选书时确定了具体的领域方向,在决定具体买哪些书时,可以参考两个维度来进行:

一个是某一主题的同类书籍横向展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主题阅读,这样可以将这个领域类的精典书箱一网打尽,便于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某一主题或领域的知识全面掌握。

比如以前我写作都是草根出身,野蛮生长,近期想系统学习一下相关的理论,我就买了三本书,一本是《文心》,用于训练写作思维,另一本《完全写作指南》,学习更高效的写作流程,第三本就是我们正在说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学习它书中如何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或者你想提高沟通能力,就可以选择这一领域内最有代表性的书籍开展主题阅读。这样做,每一阶段的阅读都能让你对某一领域知识了解得很全面、很广泛。

第二个维度就是以某本书籍为线索,对某一知识点借助相关书籍进行纵向深入探索。我们如果对某一理论不同时期出版的书籍都有所涉猎,就会发现很多理论是相互继承和发展的,很多思想殊途同归;一些被追捧的新概念可能只是几十年书籍中最朴素的一个概念的延展。

用这个纬度列清单就更简单了,如果你在读某本书,对它所涉及的话题非常有兴趣,想深入了解,钻透钻深,那就直接看看这本书中作者提到的主要参考书目,以这个为线索一直追下去,你所列出的书目也许就能让你详细了解这一理论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

我们在列购书清单时还会遇到一个问题,同一主题的书,有不同作者撰写的,也有同一作者不同版本的,而涉及到国外引进的书籍,还会有不同出版社、不同译者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才能选出高质量的书籍呢?可以参考三个指标:出版社、再版次数、豆瓣评分。选知名出版社、再版次数多、豆瓣评分高的,基本上选出的书籍质量都会比较有会保证。

现在电商网站购买非常方便,也经常开展促销活动,很多人都习惯于在促销时集中采购。这就需要我们养成习惯,一是遇到想读的或需要读的书呢,要随手记在我们的读书笔记本上,二呢看到别人推荐的书单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也可以做一下二次筛选,选出最后自己真正想看的,也记在读书笔记本上。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电商网站促销时,我们真正根据自己所确定的清单来采购,而不会为了贪图促销优惠,买回去一大堆后来根本不会看的书。

03.边想边读边抄边写,让读书笔记成为你的素材和灵感宝库

我们大多数人的读书习惯是拿到书后就顺页翻阅,一行一行逐次阅读,翻到最后,就算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

这样会带来什么问题呢?书中的内容都是泛泛而过,很少有内容能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对于书籍带给我们的感触,可能当时有点印象,但过不了几天,就忘得一干二净。

我自己就曾经是这样,有时突然看到一本书,觉得真不错,兴致勃勃地开始读,总隐隐约约有似曾相熟的感觉,读到最后,才发现那是自己曾经读过的书。在当年看古龙的小说时就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这样读书,我们只不过是翻完了一本书,根本没有吸收它的知识,更别说把知识内化为我们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那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作者奥野宣之在书中分享了自己的做法:

1) 带着问题去读

就是我们在读书前,就要给自己预设目的和目标,比如我要从这本书中了解哪些内容,解答我什么样的困惑,希望它能给我什么样的启发。这种做法符合我们大脑运行的规律,如果我们心里有问题,阅读时就会自动从书中去寻找答案,这样就能让书本的内容印象大大加深。对,在这一步中,也别忘记“以我为主“。

在现在很风行的十倍素图像阅读法中,先预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很关键的一步,有目的地读可以让我们聚集在关键内容上,无疑能够让阅读效率大大提升。

2) 随读随记,让枯燥的读书笔记变成素材和创意的宝库

读书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既要吸收书本本身的知识,也要让它成为我们素材和灵感的来源,而读书笔记就是打开这个宝库的钥匙。

我们需要先把你觉得有价值的内容筛选出来,作者在书中提供了简单易行的三步法:第一步通读,把觉得很重要或有价值的一个页角折起来或用便签纸标示;第二步:重读—把有折角或便签纸标示的再读一遍,如果仍然让你觉得很有价值,那就再把另一个页角折起来或添加另一个便签纸;第三步:标记—把两个角都折起来的内容再看一遍,如果还是让你觉得值得记下来,那好,就用笔把这些内容标记出,让它们特别醒目。

怎么判断哪些内容最有价值呢?一个最直观的办法就是看哪些内容让自己心动,不要去考虑别人的需求,先以满足你自己的需求为主,因为只有能够打动你的东西,你分享给别人也才会有激情。

筛选出了有价值的内容,我们的读书笔记本就又要上场了,摘抄+评论双管齐下,就能让枯燥的读书笔记变成我们素材和创意的宝库。

好记忆不如坏笔头,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摘抄也是我们加深记忆、激发灵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好,我们在笔记本上把书的名称、作者、出版社、阅读日期都先在表头写下来,再依序摘抄用三步法筛选出的最让我们心动的语句,同时结合我们当下的感触,写下你的评论。

摘抄和评论同步进行,不要等全部摘抄完了单独写评论,这样才能够阅读心流的状态下,记下当下我们最真实的想法和最直接的灵感。注意摘抄时别忘记在句末标示出页码,便于我们以后检索。

摘抄和评论可以上下交错,上面摘抄,下行的几行写评论;也可以把笔记本中间对折,左边摘抄,右边写评论。写完每段评论后,我们可以适当留几行,以便于以后补充或纠正我们的想法。

3) 重温读书笔记,让我们的读书笔记和思想时时更新

我们要养成重温读书笔记的习惯,这能够让我们曾经读过的书籍发挥更大的价值。我们的想法和思维都是随着人生的经历和个人眼界的提升不断改变的。曾经平淡的一句话,有了经历,你才会体会到它其中蕴含的朴素的道理。

读书笔记对于我们而言,也是一样的道理,你可以时不时翻翻曾经的读书笔记,把新的想法、书籍新带给你的启发都在读书笔记中更新出来;原来预留的空间不够,我们可以用便签纸或干脆建一个增补版的读书笔记本来书写,只要在原来的笔记本上做好索引就好。这样就可以将读书笔记变成我们素材和灵感源源不断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除了这样写出来的读书笔记,作者在书中还介绍了搜集书籍相关的资料,通过张贴来建立读书笔记的方法。这让我想起了读小学时的班主任,他每周都要给我们讲少年大学生的事迹,如数家珍,那时对他的记忆力和阅历佩服得五体投地。一次偶然的机会,去他家接受数据竞赛的单独辅导,才发现少年大学生的事迹都是他从各种媒体搜集,用剪刀把相关版面剪下来,贴了厚厚的几大本,足够讲到我们毕业了。

做完摘抄和评论的工作,我们基本完成了书籍输入的这一流程。但于我们读书而言,最重要的是输出,只有把书中的内容重新吸收、归纳、组合就转化为我们自己的能力,才算真正完成一本书的阅读。

04.输出,是将信息转化为你自己智慧最好的方法

记住书本上的内容只是简单的信息和知识的积累,而要它内化为我们自己认知体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有机构成,能够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输出,是必须经过的过程。只有通过输出,才能将书本的知道转化为我们自己的智慧。

结合作者在书中的分享和我自己的经验,给大家推荐几个输出的方式:

1) 输出整本书的思维导图

这是最简单的输出,但同样能够锻炼我们总结归纳的能力。我们用思维导图把整本书的逻辑框架、主要观点、论据整理出来,也能看到作者写整本书的一个思路,而这个思路是可以供我们借鉴学习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大脑对于图形类的记忆天生具有优势,我们通过图形把书本的核心内容整理出来,也能够迅速记住书本的主要内容。在做思维导图时,我们尽量不要引用原文,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更有利于加深我们对于书本内容的理解。

2) 写读书笔记或书评

这是稍高一层的输出,就是把书本的主要观点、书本的知识点、它给你的启发用自己的话分享给其他读者,让别人因为你的书评获得干货,并产生自己去阅读这本书的兴趣。

建议大家把这个列为重点方向去努力,一是它能够极大地锻炼你提炼总结的能力,另一方面它能够让你名利双收,很多知识付费平台、出版社或存书类的公众号对于这类的文章都有很大的需求,而且有相对比较高的稿费。你在自己得到成长的同时,还能获得名誉上和经济上的额外收益,何乐而不为呢?

3) 以书的内容摘抄和感想为素材,进行再创作

很多时候,一句简单的话就能够唤醒我们的回忆、引起我们的思考。你完全可以书的内容摘抄和感想为素材,进入扩充写作。很多知识IP不也是从查理-芒格的语录中得到灵感,对某些思想进行扩展,最后发展出自己的一些理论吗?用书中的观点加上自己的评论和这一观点在实践中的应用就可以写出很多生动的文章。

4) 将书中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丰富、完善息自有的知识体系

我们从书中得到的知识如果不与原有的知识体系整合,就终究还只是知识碎片,就像杂草丛生一样;而如果能够与原有知识体系进行融合,把它一一归位,与原来的能力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则会产生极大的复合效应,在竞争中发挥出多维竞争的优势。

5)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活学活用,并总结归纳,将它彻底内化为自己的智慧

对知识最有效的活用,就是应用于实践,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对知识积累+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最后就会内化为我们自身的智慧。这就是我们读书活化的终极目标。

以上就是和你分享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的主要内容。当然啦,经常读日本管理类、职场类书籍的朋友都知道,日本的书籍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特别注重细节,这本书也不例外,作者在书中还分享了很多操作中的小细节,比如怎么用不同的笔区别标识的内容,如何创造索引目录、有哪些可以让阅读体验更棒的小工具、小窍门。

就如同我们在一开始就说到的那样,我们读书一定要“以自我为中心“,别人分享的终究是二手货,这本书也建议大家自己亲自去读,只有你自己才知道哪些是对你最有用。

笑笑以后会持续给大家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帮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本书  本书词条  有效  有效词条  实用  实用词条  建议  建议词条  这是  这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