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戕害的农民典型。他是流浪雇农,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对统治阶级的残酷迫害麻木健忘,自轻自贱,自欺自慰,甚至用欺侮弱者来发泄自己被欺的不平。他复杂又充满矛盾,质朴而又愚蠢,受尽剥削欺凌又不敢正视现实;妄自尊大,对现实的不满表现出朦胧的革命要求,又受到封建传统观念和正统思想的影响。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他的精神胜利法,使他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地位并沉溺到更为屈辱的奴隶生活中去。
鲁迅先生塑造的阿Q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阶级特征、性格特征的典型化的人物形象。因此《阿Q正传》的主题是永恒的,阿Q形象永远是一面镜子。在分析阿Q这一形象时应突出两点:一是要把他的主要特征—精神神胜利法突出来;二是应抓住他革命的全程。阿Q“精神胜利法”作为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主要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烙上了民族耻辱的极深印记。在帝国主义扩张浪潮不断冲击下,封建统治阶级日趋没落,现实环境使他产生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理。“精神胜利法”正是这种病态心理的表现。与此同时,农民本身的阶级弱点,小生产者在私有制社会里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经济地位,也是其中的根源之一。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物质决定着精神。阿Q面临着一切生存的困境:无田地,无房屋,无女人等。虽然他作过一些努力,包括投机革命,但每一次都以失败而告终,阿Q依然是阿Q。物质上的绝望,必然要用精神来安慰。
阿Q是一个受封建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被人们看不起的一个人。他无关紧要,因此人们甚至连他的身份都不清楚。他没有家,也没有老婆和孩子,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做短工。他的命运凄惨,常常被侮辱、被损害,但是他却时时感到得意。我们把他归结为“精神胜利法”:在生活中,他一次又一次地失败,而精神上,他一次又一次地胜利。
阿Q有着非常强烈的自尊心,可以说是一个清高自负的人。当然,他的自尊是建立在不现实的基础上的,这是他在压迫下的一种自我欺骗和安慰。当他和别人发生口角的时候,他会瞪着眼睛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你算是什么东西?阿Q的这种聊以慰藉的话,只使他向往于过去,并没有当前现实的依据。这种自欺来自于他的自尊,但这是一种可悲可叹的自尊。
阿Q不仅自尊自大,还自卑自贱。被别人打败后,为了求饶,他承认自己是“虫豸”。不过有时候,他真正的感觉到自己的失败,非常痛苦,知道骗不过自己了。那一次他赢了一堆很白很亮的洋钱,可经过一场打斗之后居然不见了,说是被“儿子”拿去了也罢,说自己是“虫豸”也罢,却总是闷闷不乐。于是他“擎起右手”,用力地在自己脸上连打两个嘴巴,便心平气和起来,心满意足地得胜地躺下了,如此他已自以为转败为胜。我们清楚地看到阿Q的精神是麻木的,麻痹了别人对他自己的损害和他对敌人的仇恨,因此他对于屈辱的敌人有着极大的忘性。
阿Q这个形象令人既同情又痛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种自尊自大,自卑自贱的双重性格其实并不矛盾,只是在精神上的自我欺骗的自我安慰的过程,面对不满意的事情,他总是能自我解嘲,自我开脱。由于总是由“精神胜利法”所支配,阿Q不能从屈辱、失败中奋起求生,他最终由于自己的生存法则而失去了生命。
人物经历:
阿Q没有固定的职业,只能给别人做短工。用着的时候别人会想起他,用不着的时候,几乎不会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敢于斗嘴的也只是和自己处于同一阶层的没有地位的小人物。他对吴妈的表白招来了一顿打骂和驱赶,甚至也遭到了身边那些不自省的小人物的讥笑。
同时生计问题也得不到满足。尽管勤快能干,吃食问题也得根据是否有地方做工,农闲等时候其则没有生存下去的物质支持。
在“革命”一节中,阿Q虽然感觉到有些威风,感到一丝存在感,可是第二天早上起来后,发现一切未变“他也仍然肚饿”,于是去尼姑庵偷吃的。最后糊里糊涂的阿Q被送上刑场。
鲁迅作品全集鉴赏
《朝花夕拾》
范爱农、《二十四孝图》、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狗·猫·鼠、琐记、无常
《仿徨》
祝福、弟兄、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
《呐喊》
《呐喊》自序、阿Q正传、白光、端午节、风波、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药
《故事新编》
序言、理水、采薇、铸剑、非攻、奔月、出关、补天、起死
《野草》
《野草》英文译本序、《野草》题辞、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我的失恋、复仇、复仇〔其二〕、希望、雪、风筝、好的故事、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立论、死后、这样的战士、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杂文集
《伪自由书》、《而己集》、《花边文学》、《热风》、《坟》、《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附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