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性的草地主要内容
一个由七个女孩子组成的“铁女子牧马班”,在军区首长的一声号召下来到了草原牧马。在那个红色年代,她们肩负了以领导为代表的“集体”重托,赶着军马来到青海与西藏交界的海拔三千米的高原草场,这里一年四季不是烈日就是雨雪冰雹,即使是当地牧人也很难坚持下去,而且在这块草地上还游荡着狼群、不怀好意的土著牧人等等。七个年轻的女兵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坚持当初的誓言,将英雄主义旗帜下的革命理想看做高于一切的崇高使命。她们的姣好的面容也因为风吹雨打冰雹寒潮而结了一层痂。草原上物质十分匮乏,每个月配的米的分量只够女孩子们吃三天,接下来的日子就是东拼西凑找食物过日子。一年到头就只有冬宰才能吃到肉。不仅吃不饱,在衣着上,她们也没有自己的制服,穿的都是不合身的男式旧军装。她们住的是随时可以迁徙的,没有厕所和澡堂的帐篷。她们本能的欲望在严酷的自然和极致的生存环境面前被迫压抑,并通过变态的形式表现出来。班长柯丹的雌性欲望通过与叔叔生下一个怪异的孩子布布而释放,毛娅绝望中通过嫁给土著牧民生养一大堆孩子而释放本能,而杜蔚蔚却通过将马鞍故意弄得不舒服而磨出血来感到快意,通过跟班长打架让班长狠揍一顿释放自己的本能。
当地牧民经常觊觎她们的身体,毛姆就差点被当地牧民强奸。为了吓跑躲在帐篷外面的牧民,她们甚至会穿上男性的衣服,伪装成叔叔。她们变成一群似男似女的人。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她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从始至终,“铁女子牧马班”的成员都以放牧出军马为荣。但是她们的付出是无用的,她们放牧出一匹符合军马标准的马——红马逃回了草原。而到最后,“铁女子牧马班”被人遗忘,连编制都不复存在。甚至就连骑兵制度也被取消,国家再也不需要军马。
《雌性的草地》是旅美作家严歌苓创作的中篇小说,该作品创作于1989年。《雌性的草地》描写了在20世纪那个“红色的年代”女性知青像男人一样放牧军马的艰苦生活,展现了她们遭受人性摧残的悲凉人生和不幸命运。虽然女知青们都相继成了“崇高”理想的祭品,但是在被“雄化”、“物化”过程中,她们仍旧表现出对女性身份的渴望,悲情地呼唤着“雌性”。
严歌苓以悲剧的方式写人性的残缺与幻灭,同时又在精神与肉体的争斗中彰显着“性”,并由此引发了关于“雌性”的意义——既柔弱又勇敢,既凶狠又善良,既有容纳一切的母性、爱情,又有毁灭一切、催生一切的欲望。复杂的人性在雌性的种种爆发中得到了展示,极致的残缺本身反而蕴藏着一股召唤悲悯的声音:对女性力量和自由的呐喊与尊重。
主要人物简介
沈红霞
沈红霞,是一个年轻的知识青年。她被下放到一个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地方。她更固执,对自我的要求更高,很少展现女性脆弱的一面。沈红霞甚至睡觉的时间都舍不得花费,她认为牧马可以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深化,使自己达到一种伟大的实现。 她把放马这件事情,当做一种圣神的、崇高的事业来做,为了驯服红马,她差一点丢掉了自己的生命,她随时准备着为牧马这一“崇高”的事业奉献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讨厌和自己在同一牧马班的女孩,所流露出来的女性特征,她觉得她和她们没办法交流。 只能和本应该不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革命幽灵芳子姐和陈黎明交流, 把她们当做自己革命应该学习的榜样,非常苛刻的对待自己。同时,她轻视男女之情,觉得男女之情亵渎了军人的荣誉和天职。 她年轻的生命从来都没有享受过美丽的爱情,自己的双腿也不灵活了,眼睛也瞎了,嗓子也不好使了。
女主 人公沈红霞是一个被超常化、神秘化了的人物。她是“女子牧马班”中的一名成员,得了夜盲症,“根本看不见马群,凭一种神秘的知觉控制每一匹马。整群马犹如一盘棋那样在她的知觉里。
柯丹
女子牧马班的班长柯丹,土生土长的牧工 ,有着和男人一样宽厚的肩膀 、强 壮的罗圈腿 ,这强壮里有着草原游牧人世代相传的经验和辛劳。这个有着强壮身体的女子,在一个初春飘雪的早晨,在野地的草洼子里生下了一个男婴——布布。她虽然有着男人般隽永的前额、宽阔的背,但这丝毫不影响她作为一个雌性所具有的天然的母性。当她得知自己怀孕后,她并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怨恨肚子里的小黑户。布布出生后,为了能使儿子留在自己的身边,柯丹一改往日的粗暴蛮横,变得沉默寡言、温良恭让。柯丹开始终日缄默,和气中露出了奴性,往日动辄便和其他人大打出手,如今为了给别人捡一盒掉在床铺底下的大头针,她会在寒冬腊月里脱光衣服, 肚皮贴着地爬进铺下去寻找,即使擦破了额角也毫无怨言。虎背熊腰的柯丹为了儿子变得恭顺无比。
杜蔚蔚
杜蔚蔚又称老杜,是个丑姑娘,老杜被战友们称作是驴,她将柯丹作为了性幻想对象,纠缠着柯丹。柯丹对她骂道: “你比驴皮阿胶还粘手。”杜蔚蔚仿佛有受虐的渴望。青春的躁动、合理的生命欲望得不到释放,自己又长得丑,她只能用自虐的方式满足自己,她把自己的马鞍弄得不合适,使自己的腿不舒服,以致出血,享受痛的快感。其间夹杂着她通过与班长柯丹激烈的身体接触获得的某种隐秘的性满足,那张时时出现的长驴脸就是她不正常情欲的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