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恨》的读后感与心得体会
一直都认为,张爱玲是温婉、浅淡、柔美的。初看《多少恨》,依然是这样的感觉。小说从头到尾,没有激烈的情节起伏,所有的人、经历的事、失落的情,都笼罩在一片迷离的温婉、浅淡的哀伤、莫名的柔美里。
掩卷深思,却惊异地发现,在《多少恨》叙事行文、转承起合的温婉、浅淡、柔美里,暗藏着一对冲突异常激烈不可调合势如水火的矛盾:生活与爱。
生活与爱,存在于大千世界的每个细节,出没于人类现身的所有场景。很多时候,它们彼此水乳交融互相依存难分难舍。但在《多少恨》里,却被张爱玲截然分开,成为她谋篇布局的一条主线,阐释着她对生活与爱的观点。
在张爱玲笔下,爱,首先是邂逅。邂逅,是初遇时彼此的防备与漠然,是对视时莫名的心跳与疑惑。当然,仅仅只在电影院邂逅一次,家茵与宗豫肯定不会产生更深的情绪。既然,一次不够,就来两次吧。于是,家茵与宗豫又机缘巧合地见面了。一切,在张爱玲精心设计的邂逅里慢慢展开,演进,爱的火焰在两人心里点燃。
爱,其次是浪漫。在家茵家里,当两人终于互相表白,明了对方心迹后,家茵给宗豫削梨,宗豫坐在她的对面,一次又一次地叫“家茵”;而家茵呢?却只会在宗豫离开后悄悄地叫几声“宗豫”。两人互叫对方名字的过程,何其浪漫。彼此的情与爱,在宗豫当面一次次深情呼唤、家茵暗地悄悄轻声细语的浪漫里,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看了,一叹再叹。
爱,在张爱玲这里,是唯美的,也是克制甚至“洁”制的。虽然没看过小说《色戒》,但我可以肯定,张爱玲《色戒》的叙述肯定“洁”于李安《色戒》的表演。《多少恨》里的爱,没有一次拥抱,一次亲吻,甚至连手也没拉过,更别说李安设计的那些玩意了。爱,在张爱玲这里,也是弱小的,特别是当爱遭遇强大到几乎覆盖一切的生活时,就更是弱小得如暴风雪中小草的生命一样,随时都可能夭折。
为了表现生活的强大,张爱玲安排了更多的人物来展现她心目中的生活。虞老先生的生活是不知节制、没有羞耻、为了自己可以出卖女儿的风尘浪子生活;姚妈的生活是说三道四、贪心势利、东家长西家短的市井奴民生活;夏太太的生活是委曲求全、无可奈何、可恨又可怜的旧式女子悲哀生活……
在这三种强大的生活之外,虽然有小蛮童稚天真的生活,有宗麟与秀娟合谐娟秀的生活,但张爱玲的用意却再明显不过:这些生活,无一例外地排斥家茵与宗豫的爱。张爱玲笔下的生活,与她笔下的爱截然相反,是卑劣、龉龊、下作甚至丑恶的。唯美纯粹的爱,与这样的生活发生冲突,谁胜谁负,一读便知。
在这些生活面前,家茵只有一个办法:“哭”。哭,这种主动示弱的行为,被张爱玲借来表达家茵的爱遭遇生活时的弱小。而宗豫呢,在生活面前对自己的爱虽然也许充满了信心,但当家茵选择离开时,他只好“简截的说:‘好,那么——’立刻出去了”。
一段美好的爱,在强大的生活面前悄无声息地死亡了。
爱,是美好的;而生活,是无情的。爱,虽然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爱终究不是生活,生活也不只是爱,它们之间有着许多矛盾,许多冲突。张爱玲想告诉我们的,也许是:美好的爱,一旦遭遇世俗的生活,就会与她和胡兰成的爱一样,面目全非,不可收拾。于是,她将这篇小说取名为《多少恨》。因为,爱与恨,并没有根本的区别,都只是无法与生活相提并论的细微情绪。爱,在恨中;恨,亦在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