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陈浩基《网内人》读后感分享

  《网内人》读后感一

  推理小说,从爱伦坡发表首部《莫格街的凶杀案》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很早之前就听过有个声音说:推理小说已经走到尽头了,没有类型可写了,没办法推陈出新了。又说:你看现在街上到处都是摄像头,根本无法作案,犯人都无处可逃了,你推理小说还怎么写?但奇怪的是,这样的声音一直都会存在,50年前有人在这么说,现在还有人这么说。可推理小说一直都在推陈出新,竟然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这个社会也进入高科技的网络时代,电脑、网络、智能手机等等进入千家万户,每个人都可以借助手上这个小小的工具进入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网络虚拟世界。身在家中就可以与世界上远在天边的人交流,甚至你都不知道网络对面和你聊天的是男是女、是老是少,甚至可能都不是人,是条狗或是智能AI。正是因为这种网络世界的虚实难辨,如果有人将恶意加诸在网络的空隙里就会产生犯罪,而这样的网络犯罪与现实犯罪不同,已不再是寻找指纹核对不在场证明那样简单了。网络的犯罪可以随时随地,只要有网络就可以,传统的调查甚至失去了意义。

  但有句话说的好:雁过留声,人过留痕。或许最初网络发明出来,可能就想到了犯罪的可能,不论是在网上登录还是如何,都会留下来过的“足迹”,外行人可能看不懂,但专业人士则可以从这样的网络“足迹”中寻找到各种线索。

  这部《网内人》的作者是香港推理作家陈浩基的巨作。说它是巨作,不仅仅是因为这本书的篇幅足够长。这本书承载的内容,以及揭示的社会弊端也是足够多的。作为优秀的推理小说,阅读过程也是紧扣心弦多次峰回路转。篇幅长又不灌水内容又丰富,堪称巨作并不为过。

  《网内人》讲的就是网络犯罪的。前面已提到过,如果有人将恶意加诸在网络中,再利用网民推波助澜就容易形成网络暴力或者网络霸凌。因为网络不是让人与人直接见面,不论是暴力语言如何加诸在当事人的身上,都不会有太大的感觉。更何况网络上原本就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垃圾新闻,我们早已对他人的受伤或者是死亡感觉麻木。而只有通过虚拟的网络世界反馈到现实世界,真正自己的亲人或身边的人受到了实际的伤害,才真正感受到网络暴力带来的伤害。

  而《网内人》的故事也正由此展开。

  故事中的女主角阿怡因自己的妹妹陷入网络暴力而自杀,为了查询真相通过一位侦探的介绍,找上了故事的男主角阿涅。阿涅是个性格有些古怪的网络高手,对于这种网络犯罪案件,利用自己的网络知识,在茫茫网海中锁定犯人的范围。当然,只是在虚拟世界用网络查找还不够,还在现实世界与各位嫌疑人见面,通过观察与推理,这样虚拟与现实两相结合,并设局最终锁定犯人。

  作者陈浩基是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毕业的,将自己掌握的这些网络知识融于作品当中自然得心应手、驾轻就熟。通过故事中追查犯人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在电脑高手的面前我们就好像赤身裸体一样,竟然毫无秘密可言。我们已经离不开这些现代的电子产品,也离不开网络,我们都是网内人。虽说现实世界可能邻里之间互不往来,说是要注重隐私,但在网络当中,我们一点也没有秘密可言。

  再严重一点,如果有人别有用心,控制了一个人所有对外交流的网络工具,那甚至可以控制这个人的思想,甚至可以掌控这个人的生死。在故事当中,阿涅、阿怡为了对逼死妹妹的犯人复仇,就在犯人身边设下“现代的结界”,控制住一切对外交流的渠道,制造虚假信息,还利用高科技产品让其产生幻觉,这竟然可以逼一个人去自杀。可见这是网络时代多么可怕之处啊。

  故事发生在现代的香港。一提到香港,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它的繁华、繁荣、富强,还知道它是亚洲四小龙之一。故事的大部分场景发生在香港的下层社会,人物也都是生活在香港社会底层的一群人。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香港,光辉万丈背后真实的香港。再加上故事过程中利用阿涅之口反映出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就让这部小说不仅仅只是一本简单的推理小说那么简单,让小说承载了更多更广的内容。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陈浩基的作品,期待阿涅、阿怡一同出场的下一部作品可以更早地问世。朋友向我推荐《13·67》这本书,听说也不错,有时间一定要找来拜读。

  《网内人》读后感二

  《网内人》是陈浩基自《13·67》之后的新作,因为个人对《13·67》的评价非常好,所以也非常期待《网内人》这部作品。陈浩基在后记中说:“曾经有记者问我,写了以‘昔日香港’为题的《13·67》后,会不会写‘今日香港’的——我想,本作就是我的答案。”确实,《网内人》这本书中各种角色面临的问题,都非常具有现实生活的气息:地铁上的性骚扰案件、高中校园的bully事件、还有网络暴力、紧张的家庭关系、IT行业的工作压力……都在《网内人》这本书里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至少,陈浩基在尽力描绘都市人现实的生活压力这个层面上,一定达到了他想要的目的。

  但这种描写,从他的后记来看,并不是一开始就野心勃勃地想要规划这么多内容,我相信是在写作的时候一点一滴蔓延开来的。而故事的主线,一开始描写香港底层人民的家庭生活,然后引入地铁骚扰事件,透过地铁骚扰事件又引入网络暴力,而因为网络暴力导致故事主人公妹妹自杀身亡,在查案过程中作者的描写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又卷入了现代人家庭关系的问题和工作上的种种压力。值得注意的是,《13·67》中的昔日香港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是陈浩基笔下写出来的今日香港,就算我在大陆读到这本书,也能真切地感同身受,不管各地有怎样的历史,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大潮下,我们的现在和未来,都在微妙地趋于相同。香港的朋友能够遇到的问题,我们在大陆也差不太多,可能这一点是作者一开始自己也没想到的,但《网内人》确实在《13·67》的基础上更进一步,《13·67》解决了推理小说香港本土化的问题,而《网内人》在无意中写出了全世界现代人的生活困境,并用推理小说的方式加以呈现。

  这本书虽然写的是现实生活经常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但是陈浩基给出的解决方案,却带有浓厚的武侠气息。相比在《13·67》中极力塑造的警察形象,《网内人》中基本上完全将警察的作用抛开,采用委托黑客侦探办案的方式来解开谜团。诚然,黑客侦探办案的方式,警察也完全可以办到。但在这种案件上一旦引入警察的元素,故事反而脱离了真实感。毕竟大家都看过网络暴力和地铁骚扰事件的新闻,大家也都很清楚对于这种事情,警察制度(不管是香港还是大陆)能够起到的作用实在是不大。所以小说中只能虚构了能力超强又富有正义感的黑客侦探,只有用这样的方式,才能将这么多故事,这么多谜团完全兜得住。

  当律法和经济发展起来之后,侠在人们心目当中的地位会逐渐消退。可是现代人碰到的问题如此复杂,依靠当下的警察制度,大家都很清楚没有办法完全解决。在律法消退的地方,侠会重新出生并自发生长,就算不是当下,在未来也会逐渐重新唤醒人们对侠的向往。所以《网内人》的谜面和谜底实际上是割裂的,谜面的提出毫无疑问表达的是香港的现在,可是谜底的解决却要寄希望于香港的未来。这种寄托,恰好证明陈浩基是个很有想法的作家而绝非仅仅是位优秀的推理小说作家。作家本来就可以提出问题而不用考虑怎么解决问题,就算作家为了作品的完整性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也只是作家出于自己的良知而对社会的善意提醒。

  所以呢,继续期待陈浩基新的作品,同时也谨慎地保持对未来的盼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陈浩基《网内人》读后感分享  陈浩  陈浩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内人  内人词条  分享  分享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