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觉新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分析
觉新是《家》这部小说中的灵魂人物,也是塑造得最真实,最成功的一个人物。他在封建旧思想和五四新思想的夹缝中艰难求生,带给读者一种独特的感动。下面将对觉新的人物形象加以深入分析。
首先,觉新身为高家的长子,可以说,这一身份即决定了他这一生的命运。
高家是一个前势具备的封建大家庭,其日常事物依照宗法制而运行。觉新作为嫡长子,就注定他要承担高家这幅重担子。因此,觉新的成长历程中无形地伴随着这一种使命感地增强。“在其位,谋其职”觉新的责任心使他没有丝毫的反抗的行为地接受了这份既定的命运,同时也开始了他艰辛苦楚的人生。
觉新留给读者最深刻的印象,应该是“软弱”二字吧。软弱,是对一个男人最大的贬低。然而,细细想来,如若并非觉新与生俱来的性格,而是他在后天的大家庭的成长环境中委曲求全的行为的内化表现。
掌管一个大家庭就如同管理一家公司或治理一个国家,这本不是易事,何况在这个大家庭里生活着形形色色的人,交织着各种各样的复杂矛盾。这些矛盾此起彼伏,轮番轰炸着作为一家之主的觉新。比如说,叔父在外的挥霍无度,比如说姨太太之间的明争暗斗。这些人身为长辈,觉新不愿触犯其颜面,更不可能让这些早已为世俗所熏染的老顽固们改掉秉性。恐怕,除了忍耐以求尽早息事宁人外,任何人都无计可施吧。正如一句话所说:“我承认我不是圣人,但要圣人做我,也不过如此。”
觉新并非麻木地向封建势力妥协,只不过在他心中,高高在上的历史使命抵不过全家男女老少实实在在的生活。为了这“卑微”的责任,他选择了“卑微”的忍耐。
觉新的软弱还着重体现在他的不幸的婚姻与爱情上。
与梅,二人原本两情相悦,但他们并未将这份感情告诉给家长,外加一些大家庭中的纷繁琐事,这段姻缘就在“包办婚姻”的制度下走向灭亡。
觉新作为一个男子汉,应当主动向父母说明他与梅的感情,而且表亲成婚的现象在当时的大家族中也是相当常见的。然而他终于没有勇气说出心中所爱,最终不仅自己饱受煎熬,也间接导致了梅的悲惨命运。因此,觉新是应当为他的感情上的软弱受到谴责的。
当觉新与梅的感情就这样不了了之后,他走了一条正常的道路:迎娶父母为他安排的陌生女子瑞珏,接受了完全没有感情基础的包办婚姻。看似爱情悲剧已成定局,然而,它却将这生于悲剧的婚姻经营的温馨而又幸福。
瑞珏贤淑善良,而又善解人意,是一个值得觉新去爱的并最终赢得了觉新的爱的女人。二人相敬如宾,有了一个开爱的儿子,过着幸福的生活,觉新因为软弱失去了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却也因为软弱成就了一段“先结婚后恋爱”的佳话。
这虽然说明包办婚姻不一定没有幸福,然而这幸福却是充满戏剧性的中断了。而它也正是因为觉新的软弱所葬送。
高老太爷去世后,正值瑞珏临近分娩的日子。觉新没有勇气反抗姨太太的封建迷信思想,听从地讲瑞珏送到城外,最终导致了瑞珏的死亡,而他自己也未能见瑞珏最后一面,再一次自食软弱妥协的恶果。
至此,觉新给人的印象是软弱,恰如他的名字一样,他似乎永不敢下定“决心”,说出自己的心声。他软弱的真真切切,让人又恨有怜。但他的心并未死去,因为他还拥有爱的能力。
其实,单凭软弱这一性格,觉新这个人物就已经鲜活起来了。然而作者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对觉新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纵深塑造,使人物更加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一方面,在新思想的大潮下,觉新也是或多或少地受了影响的。他看到了封建社会的没落和新社会的到来,只不过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他自愿充当了由旧及新的桥梁,而非新思想的先锋军。
在新旧思想冲突这一主要矛盾中,任务的性格定位便更为重要。说到新思想,老三觉慧是最为突出的。他不堪忍受封建没落的大家庭而在新思想的激励下逃离。但不得不说,决心看似软弱,向封建势力妥协,但若没有他,觉慧的新形象也是很难树立的。因为在觉慧的出走中,觉新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除了向家人隐瞒外,还每月给觉慧寄钱。由此可见,觉新在饱尝了软弱的后果时,鼓起勇气,作出这惊人的转变。一部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除了赋予人物与众不同的突出性格外,人物性格额转变似乎更加符合现实生活的发展,因而更加贴近读者,也体现作者的写作功力。
觉新的这一转变,让人看到在委曲求全的外表下,他仍然坚守着某种原则。一个人坚守原则,但又不是死守原则,而是将原则内化,并再现一种顾全大局地姿态,这是一个人善良的体现。
此外,觉新也有活泼可爱的一面。比如说,小说中几次写到他与弟妹们在园中踢毽子玩耍,以及在湖上泛舟、饮酒、唱歌、吹箫等。这些场景是难得见他一笑的小说中特殊的描写,看似可有可无,却从侧面展现了觉新活泼玩乐的个性,而知晓音律也无形中增加了觉新的魅力。
总之,决心是一个看似软弱却坚守原则,且有活泼可爱、知晓音乐的一面的人物,虽让读者又气又恨,却又让人又怜又爱,实现了与读者的直接对话。因而觉新是《家》中一个极为成功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