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雍的主要事迹介绍
三国时东吴宰相顾雍(公元168—243年),高居相位19年,最后逝于任上,上自国君,下到黎民,无不感念他的功德。从顾雍的生平事迹可以看出,敬上、恤下、爱民、守制、谦逊律己的情怀贯穿其一生。
顾雍和张昭都是辅佐孙权内政的能臣,但个人性格差异很大:张昭进谏时向来直言不讳、疾言厉色,常常搞得孙权下不了台;但顾雍却相反,他为人谦和,不发脾气,但从不放弃真理。因此,实际上他的意见往往被采纳的也更多,所立下的治绩是非常大的。孙权对顾雍很尊敬,也很信任,每当遇到难题时孙权也更多的去请教顾雍,每当顾雍赞成孙权的意见时,顾雍就会请孙权的秘书吃饭,把问题研究个透彻,然后再送秘书离开;如顾雍不赞成孙权的意见的话,那么他就不会请客了,也不多说话,这样孙权就会知道自己的观点有待改进。因此,孙权派秘书请教顾雍后便不是问秘书“顾公怎么说?”,而是问“你吃饭了没有?”顾雍这种敬上的作风,不仅维护了班子的团结,也赢得了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顾雍的爱子顾邵被派到豫章做太守,由于操劳过度染病而死。消息传来时他正在和手下下棋,听到这个噩耗他内心十分悲痛,但为了不打扰属下们的雅兴,他神色不变落子依旧,只是双手紧紧握住,指甲都把手掌刺破了,也坚持把棋下完。等客人们都走后,顾雍再也忍不住,用毛巾捂住脸嚎啕大哭起来。与下属相处,顾雍不以其位置低而不尊重他们,不以自己的私事而影响别人的情绪。这种恤下的作风对比个别领导干部为干爹祝寿、为自己庆生而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的行为比起来真是有天壤之别。
顾雍的爱民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施政方针的大方面,他反对武力扩张,主张谨守江东一方领土,维护本地安稳,保障周边民生农作;相比蜀国穷兵黩武的诸葛亮,顾雍能有这个定力和爱民之心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当功利心乃至君主的称霸雄心与百姓生计相抵触的时候,顾雍会立场鲜明的反对,同时这样的施政方针也被继任者陆逊学习和继承。在小的方面,顾雍主张体恤民情,“下访”做调查研究、了解和考察民间疾苦,并且身体力行。这也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顾雍从政的起点比较低,基层的经验使他更深切了解到基层百姓的需要,处处以民为本、以民意为首,从而使他在各地“皆有治迹”。
守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坚持依法办事、坚持以法律为准绳。孙权晚年有些犯糊涂,宠幸佞臣吕壹。在吕壹的迫害下顾雍吃了不少苦头,后来吕壹罪行暴露,被捕下狱,主审官正是顾雍。按理说面对当初曾迫害自己的仇人,顾雍是有充足的理由“公报私仇”的。但他却不那样,而是像对待平常人一样心平气和地跟他对话。临走的时候,顾雍再一次问他:你的意思都表达清楚了吗,还有什么说的吗? 感动的吕壹只是叩头谢罪,无话可说。待在一旁的尚书郎怀叙怒气冲冲地上前痛骂吕壹的罪恶,顾雍制止道:“官有正法,何至于此!”。其实论受委屈的程度,顾雍在当场的人之中,是最有资格有痛骂吕壹的,但顾雍并没有像现在的某些领导一样,动不动就公报私仇,可见其心胸之广阔,气量之大让人敬佩,正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
顾雍在谦逊克己、清廉自律方面的故事则更多。顾雍20岁便外出做官,他的母亲叮嘱他说:“你努力工作,常写信回家,点点滴滴说清楚。”以后,他每月十五都写信回家,但却从不提仕途如何。一过数年,母亲不知道他到底混的怎么样,于是,写信告诉他左邻右舍谁谁升迁了、光宗耀祖了,你的功名如何了?顾雍依然回信说,自己长进很慢,无所建树。他母亲在家里坐不住了,便亲自找上儿子的门。到了后,孙权亲自出迎拜见,群臣恭贺,母亲才得知自己儿子封侯为相已近两年了。顾雍的谦逊自律使他一生一尘不染,他不与其他人争功,更不贪污枉法,堪称廉洁自律的表率。
顾雍身居相位十九年,东吴由乱到治,出现了全面的兴盛和繁荣,后人评价他任内政绩说:“自汉末以来,数十年无屠掠之惨,抑无苛繁之政,休养生息,唯江东也独。”顾雍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与他敬上、恤下、爱民、守制、谦逊律己的为政情怀是密不可分的。廉于自身,“自奉简约”;廉于本职,居官不以权谋私;廉于社会,助推“利民”政策。学习古人的为官之道,可以净化官场,改进作风,提高执政能力,提升官员的人格品位。
顾雍的为政情怀,给我们当今领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很大启发,这样品德高尚的一个人,我们后世人不应把他忘掉。
顾雍的人物简介
顾雍(168—243),字元叹,吴郡吴县人。三国孙吴丞相、政治家。顾氏是江南名门望族。顾雍从小聪明机灵,少年时曾从因避怨而隐居于吴的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原名雍,字伯喈)学琴与书法。蔡邕对顾雍的才华十分赏识,认为将来必定有所成,于是将自己的名字相赠。弱冠之年,顾雍即由州郡官吏表举推荐,担任合肥长。后历任娄县、曲阿、上虞地方官,所到之处都有政绩。建安五年(200),孙权兼任会稽太守,以顾雍为郡丞,代理太守处理一切事务。后累迁大理奉常,兼领尚书令,封为阳遂乡侯。黄武四年(225),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替代孙邵(182—245)当上了丞相、平尚书事,直至逝世。
张昭和顾雍都是内政的能臣,但两个人的形象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张昭向来疾言厉色,只要他认为自己是观点是正确的,就会直言不讳地对孙权进谏,常常搞得孙权下不了台,这情景就像一个唠叨的老人家训导小孩一样,颇有搞笑的意味。但顾雍却相反,他为人谦和,不发脾气,而且还不喜夸耀,但实际上,他所立下的治绩是非常大的。而顾雍态度温和的同时,也从不放弃真理,像张昭一样,只要是正确的,他也会坚持下去。
顾雍低调,但绝不平庸。他自持内倾,寡言少语,但只要话一出口,就能切中肯綮。他不喝酒,所以别人在酒后狂欢时,一见到顾雍,就不敢放肆了,连孙权都说:“有顾先生在场,我也不敢纵情”。但顾雍与张昭有所不同:他并不像张子布那样直接出面干涉,使别人当众下不来台。当时的人都知道,孙权有事需要征求丞相意见时,总是让中书令去顾雍家里探访。如果主上的意见合乎顾雍的意思,可以执行,顾雍就设宴招待来者,与之热烈讨论;顾雍若觉得不妥,就板起面孔沉默不语,也不张罗酒食。于是来人只好告退。这样君臣都不伤面子。
顾雍做官不追求表面政绩,不搞“面子工程”。当时驻守江边的诸将急于立功,就提出各种主动进攻的建议。孙权为此请教顾雍,顾雍就指出诸将的真正动机:他们并非从国家利益出发,而只为自己功名。他建议孙权予以制止。
相关人物
魏国:曹操、郭嘉、曹丕、曹植、贾诩、司马懿、张辽、徐晃、典韦、许攸、荀彧、夏侯渊、荀攸、许褚、司马昭、夏侯惇、曹爽、张郃、程昱、于禁、曹仁、杨修、邓艾、马岱、曹真
蜀国: 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刘禅、黄忠、马超、姜维、魏延、刘封、关平、马谡、庞统、徐庶、乐进、黄月英、蒋琬、糜芳
吴国:孙策、孙权、周瑜、陆逊、太史慈、甘宁、小乔、孙尚香、吕蒙、鲁肃、大乔、周泰、顾雍、丁奉、黄盖、诸葛瑾、张昭、凌统
其他:吕布、貂蝉、董卓、刘表、袁术、水镜先生、陈宫、张角、袁绍、公孙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