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爱伦堡《解冻》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解冻》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苏联】 爱伦堡

  伊里亚·格里戈里耶维奇·爱伦堡(1891—1967),苏联作家。生于基辅一个犹太工程师家庭。曾任战地记者,有长篇小说《巴黎的陷落》、《暴风雨》和《巨浪》,再现了二次大战前后欧洲的广阔历史画面。他对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一直抱有个人的评价,经常通过作品揭露社会弊端。

  《解冻》发表于1954年,曾在西方引起巨大的反响,作品暴露了官僚主义等社会阴暗面,具有强烈的针砭意义。

  包括他的妻子莲娜在内,没有人不恨厂长茹拉甫辽夫。他是个一心想往上爬,从不关心工人生活的家伙,一个十足的官僚主义者。他认为,如果说一切都好,那么一切就真会变得好起来;如果少看些阴暗面,那么阴暗面也就荡然无存。他长期让工人们住在破草房和木棚里,人们都希望他能够很快被撤职,因为近来报纸上常登一些关心人民生活的消息,形势对茹拉甫辽夫不利。老教员普霍夫尽管同样厌恶茹拉甫辽夫,但他清楚地认识到,剔掉一个这样的人,马上又会冒出一个新的来,像雨后春笋一样。

  厂党委会上,党委书记提出,盖三幢职工宿舍。总设计师索科洛夫斯基极为赞同,他说: 早在1952年就该开始了。他批评了厂领导的官僚主义工作作风。索科洛夫斯基是一个诚实正直的人,敢说真话,对现实非常敏感,能准确地把握形势的变化。他的直率招致厂长的嫉恨,茹拉甫辽夫到处造谣,散布流言蜚语诬陷索科洛夫斯基,说他资历并不老,个人历史不清白,而且把家安在比利时是别有用心的等等。索科洛夫斯基一气之下,病倒在床,而且愈来愈严重。工程师柯罗捷耶夫对此深表同情,对厂长则更为不满。厂长的妻子还暗暗地爱着他呢。莲娜感到丈夫是个没有感情的冷血动物,终于离他而去。这一举动不仅没有受到母亲的责备,竟然还得到了支持。

  天气预报说有暴风,但茹拉甫辽夫不管不问,没有采取防护措施,致使三排工棚被风刮倒。他终于被撤去了厂长职务,这真是大快人心事。卧病在床的索科洛夫斯基第一次下床来,从窗口看着对面屋檐下的冰棱已开始解冻,感到春天就在眼前了。

  《解冻》

  苏联作家爱伦堡(1891—1967)的中篇小说。小说的基本情节是在1953年冬至1954年春这一转折时期展开的。主人公茹拉甫辽夫是伏尔加河畔一城市工厂的厂长,只想完成生产任务,得到上级的表扬与奖赏, 而不关心工人们的生活, 让工人们长期住在破草房和木棚里;茹拉甫辽夫压制、诬陷工厂总设计师索科洛夫斯基,致使他的病情加重; 茹拉甫辽夫的妻子莲娜渐渐认识到丈夫是一个个人主义者, 不关心人,缺乏感情,先是跟他疏远,随后离他而去。后来,由于三排工棚在暴风中倒塌的严重事故,茹拉甫辽夫被撤职。索科洛夫斯基从病床起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想道:“春天就在眼前了”,“到解冻的时节了”。此外,颇有才华的画家沃洛佳一味追求荣誉和金钱,专为“先进工作者”茹拉甫辽夫等人画像,艺术上粗制滥造;他的同学萨布罗夫却过着穷困生活,画风景画和妻子的像。最后,萨布罗夫的画赢得好评,而沃洛佳的画连低价也卖不掉。

  这部小说猛烈抨击官僚主义和文艺领域的庸俗倾向、卑劣作风,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应当关心人,要发扬民主和健全法制,社会主义文艺要提倡创作自由、反对粉饰现实等一系列问题,不仅揭露社会阴暗面,而且引导人们思考产生这类现象的原因,是50年代苏联文学中触及社会尖锐问题的作品之一。小说通过具体的描写和索科洛夫斯基在窗前的思索,点出中心思想:寒冬过去,春天来临。正如一篇评论所说:“爱伦堡把他的小说命名为《解冻》,这就有意无意地宣告作者要选择一种重大的题材。我们大家分明感觉到生活在‘解冻’。这种气氛处处可以感到。”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社会生活的变动,揭示人们期待生活剧变的急切心情;从多侧面描写茹拉甫辽夫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突出他作为“小官僚”、“典型的官僚主义者”的特征;还着力于自然景物的描绘,烘托人物的心理状态,深化主题。这部作品因主题富有时代性和题材的尖锐性而引起广泛的注意和强烈的反响,并由于揭露过多而受到批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爱伦堡  爱伦堡词条  解冻  解冻词条  概要  概要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主要  主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