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晶美同学
YouCore主策划
交流微信:KKT199111
01、教育改革失败,日本全面废除“快乐教育”
2016年5月10日,时任日本文部科学大臣驰浩宣布,日本将实行"去宽松教育“,朝着"教育强劲化"的方向发展。这意味着日本正式宣告"宽松教育"失败了。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宽松教育”的理念,到80年代将“宽松和充实”写入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
再到90年代在《学习指导要领》中规定削减学习内容和学校时间、增设大量“综合学习时间”,并于2002年在中小学全面实施。
到2016年全面终止,“宽松教育”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
究其“失败”缘由,莫过于它导致了学生整体学力的直接下滑: 日本学生在2000年第一次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针对15岁学生的阅读、数学、科学能力进行评估)测试中,获得了不菲的成绩:数学第1、科学第2,只有阅读排名略靠后,为第8名。
但是在“宽松教育”全面实施后的PISA2003、2006年(PISA每3年进行一次测评),日本学生的成绩排名连续下跌。
PISA2003中,日本除科学排第2名之外,数学跌至第6名,阅读跌至第14名;2006年排名中,三个项目的排名继续下跌。科学第6名,数学第10,阅读第15。
而当2009年“去宽松教育”学习指导要领发布,小学和初中开始实施部分修订措施后,日本学生在2009、2012年举行的PISA测试中排名又重新爬升。
▲ 2000-2015年日本在PISA测试中的排位变化
与日本“宽松教育”划约等号的是“减负”,是西方的快乐教育,“宽松教育”的失败似乎证明了:
法国认知神经科学家让-菲利普·拉夏在《注意力:专注的科学与训练》中,总结了近10年认知神经领域的科学成果,他从人的注意力角度解答了学习和快乐之间的联系:
2、当识别到错误时,人的学习能力会更强。
如果用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大脑,你会发现在面对两个选择,“看书“还是”玩游戏“,”长远考虑“还是”短期奖赏“时,两种选项所对应的大脑活跃区域是不同的。
与理性和计算相关的前额叶皮层负责对遥远的将来做长期预期,而像现在是否应该买巧克力、打游戏这样的短期决定则由与情感相关的大脑边缘系统(杏仁体和海马体等构成的小团体)掌管。
大脑中,短期考虑和长期考虑之间的讨价还价无时无刻不在上演,就像两个小人“享乐小人”和“上进小人”在打架,而这个竞争过程在一个叫伏隔核的区域表现得最为突出。
那影响它们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研究证明,是多巴胺浓度。
当伏隔核中的多巴胺水平较低时,前额叶皮层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行为主要由长期考虑指导;而当多巴胺水平超过某个界限时,海马体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行为被短期考虑定型和指导。
同时,如果主体一直和令人愉悦的刺激接触,伏隔核中的多巴胺水平长期保持过高,一种可怕的现象就会产生:
伏隔核和海马体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而伏隔核和前额叶皮质之间的联系就会被削弱。
这种生理结构上的变化最终会导致“成瘾“现象的发生。
专门研究“成瘾“机制的美国科学家安东尼·格雷斯说,“成瘾状态下的人,在众多目标中会更加倾向于寻找当下的快乐,他们的决策力会更加薄弱。”
▼ 2、当识别到错误时,人的学习能力会更强
我们大脑活动遵循最省力法则,同时由于大脑本身的“可塑性”,对于已经熟练掌握了的惯常行为,大脑会同步形成固定的回路。
但是当原有的惯常行为解决不了新的问题,程序报错时,大脑就会开始寻求新的模式,学习的动机也就出现了。
所以我们常说,人是在错误反思中才进步的。
大脑中对这类程序报错主要起监控作用的是前扣带回,每当动物和人意识到自己弄错了时,前扣带回就会活跃起来。
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前扣带回在人的认知、学习过程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承担着分析错误、评估行动的价值,以及引导下一次行动的重要作用。
以上客观现象和研究结果均表明,学习过程和快乐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冲突的情况。
但是,人的天性又是追逐快乐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学习中利用好快乐的利和弊呢?
想要利用好快乐的利和弊,你不妨从下面三点入手:
当你拿起一本书,却怎么也不进入不了学习状态时,你会怎么办呢?
是拿出手机,开一局游戏,或者刷一下抖音,准备先小小地放纵下自己后,再奋发图强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大概率你2小时后依然进入不了学习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协会的调查发现,两类活动都不能帮助自己找回状态:
◆ 一是能刺激多巴胺释放、让人兴奋的活动,比如购物、暴饮暴食、玩游戏、上网等。
◆ 二是依赖奖励的承诺,比如高考前拼命给自己打鸡血,考上985之后我就能荣升“白富美”,迎娶“高富帅”。
真正有效的方式是进行一些能促进改善情绪的化学物质释放的活动,这些化学物质包括血清素、Y-氨基丁酸和让人感觉良好的催产素,相关活动包括锻炼或参加体育活动、祈祷或参加宗教活动、与家人朋友相处、按摩、外出散步、冥想或做瑜伽,以及培养有创意的爱好。
其实不只是学习前,当你在学习过程中觉得劳累,想要休息时,建议同样不要打开手机,将手机作为休息时的工具。
否则,你可能几个小时后,才能再回到学习状态。
当你好不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却发现自己10分钟后就已经有跑神的趋势了。
是你真的不喜欢学习吗?其实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内容太难了。
那么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如何把控内容难度呢?
最新的研究表明15%或许是一个可以参考的数据。
这个数据来源于2018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和布朗大学的研究者发出的一份论文,叫《最优学习的85%规则》,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中有15%的内容是有难度时。人们对学习的投入度是最高的。
论文中还提到,电子游戏的设计者也得用这个比率。
如果在这个游戏关卡中玩家都一点都不会犯错,轻松过关,那游戏就太简单了,玩家会感到无聊。如果让玩家频频犯错,那设置太难了,也玩不下去。15%左右的犯错率,是最好玩的游戏。
学习的快乐主要来自于痛苦学习后的成果收获,当加大对学习的奖励时,下次大脑就更愿意学习,也更能应对学习中的挑战了。
我之前在《聪明人都下笨功夫,笨人才抵触重复》中提到过,为了让自己养成运动和睡前阅读的习惯,我在床头上贴了张日程表,每完成一次就在当天的日期上打个勾。
这个小小的举动起效的原因就是让我获得了行动的即时满足感,增加了快乐回报的刺激。
前段时间搜集素材时,发现《囚徒健身》的作者保罗·威德也在应用类似的方式,他把这种方法命名为“写进步日志”(我采用的方法应该是极其简陋版了)。
威德观察好多健身的人,发现最后能坚持到底的,都是那些能够敏锐观察到自己进步的人。
但是健身本身的效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来提醒自己在进步呢?
那就先从填写日志,翻看日志,让自己看到这些一点一滴的行动开始。
除了“写进步日志”外,还有另外两个增加快乐回报刺激的方法供你参考。
1)向别人分享自己的进步,比如说你看完书之后在豆瓣分享在、知乎分享或者朋友圈分享都行。
2)真正应用学到的内容,做到学以致用。因为把学到的内容应用起来,它产生的价值才是最大的,能带来的快乐也最大。
当然,三种方法,自上而下,实施难度也是逐步加大的。
另外,要特别提醒一点是,不要将学习后的快乐将一些娱乐活动绑定在一起,比如说看完一本书后之后就奖励自己看一集综艺节目,这种激励方法效果并不持久。
04、小结
未来可能存在。但是当前更多的现象和科学研究表明,“学习”和“痛苦”可能更密不可分。
就像有专家这么炮轰“快乐教育”:
凭什么教育是快乐的?我实在想不通,教育怎么一定是快乐的?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思路是对孩子不停地让步,给孩子更多的快乐,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教育?
2015年,同样一份实证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快乐倾向对掌握目标、学习毅力、学习策略和学习投入都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表现趋近和表现回避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但即使我们客观接受“学习是一件不那么快乐的事情”,在学习过程中,仍不得不面对各种形式的 “快乐”诱惑,那么我们该如何用好快乐的利和弊呢?
三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