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苏轼《记游定惠院》原文及鉴赏

  〔北宋〕苏轼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

  今年复与参寥师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项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

  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座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

  晚乃步出城东,鬻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瓜李。遂夤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丛橘,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东坡集》

  〔赏析〕苏轼初到黄州时,暂住在黄冈的定惠院。这是一座小寺院,坐落在林木密茂的山坡上,离江边还有一段路。他的《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写道:“参差玉宇飞木末,缭绕香烟来月下。江云有态清自媚,竹露无声浩如泻。已惊弱柳万丝垂,尚有残梅一枝亚。”略可见定惠院的景物。

  定惠院的东面,有一所园林,中有海棠一株,土人并不重视,他却极为赏识。后来作雪堂于东坡,家属仍住临皋亭,他仍常往定惠院游憩。据《东坡志林》卷十所记,元丰七年(1084)二月一日,苏轼曾与徐得之、僧人参寥步自雪堂,往游定惠,“且约后日携酒寻春于此”。徐得之名大正,黄州知州徐大受之弟,参寥为僧人,即道潜,是苏轼好友。这篇《记游定惠院》,作于同年三月三日,或即《志林》说的践后日携酒寻春之约。

  苏轼于五醉海棠之后,再去时园林已经易主,但因苏轼之故,所以对海棠稍加培治,老枳也未被砍掉。否则,此花此树,早已活不成了。

  赏花之余,又往憩于尚氏之第,醉卧小板阁上。到了晚上,又沿着小沟,入何氏(何圣可)、韩氏(韩毅甫)的竹园,王禹偁所谓“黄冈之地多竹”。苏轼《水龙吟》说“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可见这小沟东注长江。

  苏轼受到这几位主人的款待,固然与他的名望有关,主要还是因为他平易豪爽,人家乐于和他接近。

  苏轼为什么这样喜爱这株海棠呢?他曾这样写道:“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不问人家与僧舍,拄丈敲门看修竹。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他之所以赏识海棠,正是借花喻己。纪昀说:“纯以海棠自寓,风姿高秀,兴象微深;后半尤烟波跌宕。此种非东坡不能,东坡非一时兴到亦不能。”名花绝艳,诗人衰朽,同落天涯,故尤可叹息。同游虽有好友,但后会未知何日。此文题为《记游定惠院》,实则只是作个由头,还在抒写聚散之无常。

  到了四月间,他便从黄州移赴汝州,但他对黄州还是很留恋。他的《满庭芳》词末说:“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江南指与黄州隔江相望的武昌(今鄂州),他常去游玩。意思是,我以后还会再来垂钓于江边,希望父老们把我旧时穿的渔蓑常常晒晾。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苏轼《记游定惠院》原文及鉴赏  苏轼  苏轼词条  鉴赏  鉴赏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