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朱湘诗歌《昭君出塞》原文及赏析

昭君出塞·朱湘》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趁着如今人马不喧哗,

 只听得蹄声答答,

我想凭着切肤的指甲

 弹出心里的嗟呀。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这儿没有青草发新芽,

 也没有花枝低桠;

在敕勒川前,燕支山下,

 只有冰树结琼花。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我不敢瞧落日照平沙;

 雁飞过暮云之下,

不能为我传达一句话

 到烟霭外的人家。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记得当初被选入京华,

 常对着南天悲咤;

哪知道如今去朝远嫁,

 望昭阳又是天涯。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你瞧太阳落下了平沙,

 夜风在荒野上发,

与一片马嘶声相应答,

 远方响动了胡笳。

 

十五,三,二七

  王昭君的故事是一个古老的题材,王昭君的品德、美貌以及她深藏的哀怨,历来为文人们所垂青所歌吟。古乐府中的《昭君怨》、王安石的《明妃曲》、曹勋的《出塞》等作品甚至还成为名篇。作为一个现代诗人的朱湘,对这个古典题材也感兴趣,且写得颇有独到之处,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历来关于王昭君题材的作品,似乎都集中描绘昭君的哀怨之情。她选入汉宫中后被冷落数年,后来不甘寂寞,自愿请行匈奴,恰在这时汉元帝发现了她盖世之美貌,但为时已晚,昭君只能出塞。历来出塞的昭君,是被描绘得凄凄戚戚的,“吞声送百感,南望泪如雨”(曹勋《出塞》)。朱湘的《昭君出塞》在这点上与传统的描绘没有什么区别,但在表达这种哀怨之情的角度上却与古代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古代作品的哀怨之情多从作者的笔下流出,而在朱湘的这首诗中,哀怨之情则完全是以昭君自己倾诉的口吻道出的,昭君自己成了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她用琵琶弹出了自己出塞时的离愁别恨:“我想凭着切肤的指甲,弹出心里的嗟呀”;将要去的北地“只有冰树琼花”,没有熟悉的青草与花枝。而表现在王安石《明妃曲》中的“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这种感情表现在朱湘笔下则是“我不敢瞧落日照平沙;/雁飞过暮云之下,/不能为我传达一句话/到烟霭外的人家”这样一种侧重于主观的倾诉。昭君的身世也是通过她自己的倾诉道出的:“……当初被选入京华,/常对着南天悲咤;/……如今去朝远嫁,/望昭阳又是天涯。”悲苦无告,孤独沦落,昭君的命运中融合了身世的飘零感和虚幻感。诗中,“琵琶呀,伴我的琵琶”这一句出现了五次,这是因为一则在荒漠远野里的王昭君,万种哀感无人可诉,只能向琵琶诉说,二则是因为从远方又传来了胡笳的声音,异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琵琶也难以与她为伴了。

  这首诗写得十分工整,一笔不苟,在形式上保持了整齐和谐的特点,语言亲切自然,并无生涩造作的弊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昭君  昭君词条  出塞  出塞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诗歌  诗歌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