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张天民诗歌《爱情的故事》原文及赏析

《爱情的故事·张天民》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年青的白杨,绿色的长椅

湖畔上并肩坐着我和你,

我们的双脚埋进青草窝,

我们的影子映在明镜里。

 

你磨着我讲一个故事,

还指定要关于爱情的,

我猛然想起一对夫妻,

好像和我们差不多年纪。

 

他们的身边也有一排白杨,

可是白杨树上缠着铁蒺藜,

他们也坐过一条长椅

是老虎凳,啊,斑斑血迹!

 

他们的脚下没有青草索

只有那铁镣在沉重的叹息,

他们把爱人无邪的眼睛,

当作能照见心灵的镜子。

 

他们的情话是“同志,坚持!”

他们的誓言是“不屈,胜利!”

放风的时候远远一望,

把万千情意彼此赠与。

 

就在他们第一个孩子降生时,

丈夫被拖到荒郊野地,

婴儿的呐喊是生命的破晓鸡啼,

“共产党万岁”的呼叫响彻在金鸡声里!

 

婴儿周年生日是母亲的刑期,

临刑前夜她把血书缝在婴儿衣襟里,

地下党的同志拆开血书,

闪灼光芒的是坚贞的意志!

 

有了他们的生死别离,

幸福和青春才有权并肩坐这长椅

如果建设需要我爬冰卧雪,

分离那天让我们想想过去!

 

1961年12月长春

  这首描写爱情的诗篇,与读者通常见到的表现爱情之美妙、忠贞的情诗显然不同。在诗的第一节里,诗人简练地用年轻的白杨、绿色的长椅,湖畔、青草等景物,描绘出一种幽静、情意绵绵的环境,就在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里,有一对正在谈情说爱的恋人;接着,诗人又用“磨”、“还指定”二词,生动地表现出女青年要听爱情故事的娇憨之态。这是一幅恋人情深意笃、沉湎于爱情的情景。

  但是,作者却并没有继续描绘那种恋人间常有的关于爱情的浪漫蒂克的想象,而是随即猛地作了一个转折,由男青年的思绪使诗篇进入一个庄严而富有激情的历史环境中。作者抒写起一对革命烈士的爱情。由于紧扣着第一节诗中出现过的“白杨”、“青草”、“长椅”、“明镜”等展开铺叙,因而这一转折显得并不生硬,这正是诗人构思的巧妙。而且同是白杨等景物,在这里却渲染出了监狱的气氛,并突出了革命烈士在险恶环境中对革命的坚贞。于是,诗篇通过对类似景物的不同表现,通过前后几节诗不同情景的互相对比与衬托,为全诗主题的揭示作了充分的铺垫。而诗人随后写到的那个“婴儿”,实际上寄寓了两重含意:一方面,这确实是指诗中“爱情故事”里的革命遗孤;但另一方面,“婴儿的呐喊是生命的破晓鸡啼”一句,则又暗示这“婴儿”也喻指整个革命后代,其中包括正坐在长椅上的这对幸福的青年男女。正由于诗人在这里用了暗喻的手法,所以诗歌结束时又转写到眼前的这对恋人就不显得突然了,“有了他们的生死别离,幸福和青春才有权并肩坐这长椅”这一主题的点明就很顺理成章。至此,诗人又写出了全诗的最后两句:“如果建设需要我爬冰卧雪,分离那天让我们想想过去!”这两句是对主题的深化,虽然用的是虚拟的语气,但确实表明了诗中的男主人公已决心继承先烈遗志,准备时刻响应党的号召,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但这意味着可能会与热恋中的女友暂时离别,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在这特定的情景中,“他”才讲述了革命先烈的“爱情的故事”。

 

  此诗着意描绘的两幅情景,存在着彼此间的因果联系,同时也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显然,作者是有意比照着描绘、勾连两种相似又不相似的爱情生活,用以表现主题的。为此,诗中两次处理了从“现在”到“过去”与从“过去”到“现在”的时间上的大幅度跳跃,由于诗人运用了暗喻、象征等艺术手段,使得两次跳跃都浑然妥贴而不显斧凿痕迹。其间第一人称的运用,也便利了思绪的跳动与情景的转换,并使全诗更为情真意切。需要指出的是,诗作旨在强调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斗的结果,这种主题是六十年代初许多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但诗人在艺术表现技巧方面,还是有其独到之处,不过旨意过于显露,因而韵味欠足,缺少足够的回味余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天民  天民词条  赏析  赏析词条  原文  原文词条  诗歌  诗歌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