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①,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 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 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为之传甚详。
(《梦溪笔谈》)
【赏析】陨石的坠落和地震一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尽管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史书就有记载,但由于语焉未详,加上后代唯心论者又将陨石神秘化,并渗入了种种“天人感应”的无稽之谈,致使有关陨石的记载远离科学。沈括本文如实而详细地记载了治平元年 (1064) 常州地区发生陨石现象的情况。
文章开始,记叙陨石坠落的时间、地点。接着写陨石降落时的情形,既写出了它的声响,又写出了它的光亮,使人见文如临其境。随后,作者又对陨石落地后的形状、颜色、温度和重量,以及最后的处置,作了详细的描述。其笔力之生动凝炼,令人叹服!
全文不足200字,文辞简练,层次清晰,尤其用文学的笔法生动描述陨石现象,把科学的道理解释得浅显易懂,更是难能可贵。因此,本文不仅值得研究天文学的同志一读,也值得众多的文学爱好者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