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春花
导读:人活在世上,可以创造无数的奇迹,也会遇到很多的痛苦与挑战,如何让自己的创造有益于世界,如何让自己遭遇到痛苦和挑战时能够安然处之,这就需要相信的力量。
太阳把阳光洒在大地,它并没有决定在哪里撒得多一些,在哪里撒得少一些。每个人能够得到多少阳光,取决于我们自己。如果我们坐在屋檐下,能够得到阳光照射的机会就会少,如果我们站在阳光下,阳光就会照耀在我们的身上,所以不是太阳有偏爱和不公平,而是人自己的选择决定了获得阳光的多寡。
得到什么并不取决于别人,甚至不取决于你所在的环境,而是取决于你自己,这和你是否拥有“确信”的习惯有关系,和你是否拥有“内心相信”有关系。内心的相信,让人可以拥有确信的心态,从而获得安静和圆满。
我们之所以这样焦虑和不满,之所以这样不安,正是因为我们不懂得这个观念。相反,我们总是质疑、抱怨、挑战权威并自信和无所畏惧。我们相信科学是认识世界最为有效的方法,也推崇挑战权威的行为,对于怀疑与质疑的精神持有认同和赞赏之心。
科学的确是认识世界的有效方法,但是如何认识心、认识人的本性,如何让心安静且祥和?科学似乎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换句话说,如果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心,就需要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这个全新的思维方式中的一种就是“确信”,就是相信与敬畏。
在一次给学生的讲座中,一个学生问我“什么是相信”。学生连什么是“相信”这个概念都感觉模糊和不确定了,由此可以想象得出他们生活中的困顿与焦躁。我在试着回答学生这个问题,也在澄清自己的认识。相信就是一个人所认定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一个人具有相信的时候,他可以很好地接受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事情,他可以很明确地以自己的相信做出判断而不至于迷茫和混乱。
人活在世上,可以创造无数的奇迹,也会遇到很多的痛苦与挑战,如何让自己的创造有益于世界,如何让自己遭遇到痛苦和挑战时能够安然处之,这就需要相信的力量。
小时候你不曾迷失和困顿,因为那时的你相信父母,确信父母可以给予正确的指引;小学和中学时,你也不曾迷失和困顿,因为那时的你相信老师、相信知识,确信老师可以依赖,知识可以依赖,并给予你正确的理解。上了大学、进入到社会,你遇到的挑战和痛苦加大,独立承担责任的压力开始让你困惑,同时因为能力的增强,你开始质疑老师、质疑社会,甚至质疑所学到的知识,找不到可以依赖的对象。压力与质疑导致更大的困顿。加之内心没有建立相信的力量,迷惑和困顿带来了更大的痛苦,因为相信缺失所产生的恶果又加重了这些痛苦和挑战。我们自身的困顿大部分源于内心相信的缺失。
我曾经听过一个国内很有名气的企业家对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说:“您上课什么都不讲就是对学生最大的帮助”,也听过一些企业家直接说“教授教的东西没有用”,“商学院和MBA没有用”。如果企业管理者带着这样的心态回到学校读书,能够有多少收获就可想而知了。
我也承认老师们有局限性,老师们对于企业实践的问题没有更好的体验和沉淀。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是否可以学到东西,并不取决于老师,而是取决于学生自己。如果学生愿意信任老师,具有敬畏之心,收获的一定是学生自己,而不是老师。
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可惜一些学生并没有醒悟到这一点,反而认为学校和老师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如果学生自己不做出调整,没有养成相信老师和相信知识的习惯,那么在商学院课程中想要得到好的收获,恐怕是做不到的。
老师也一样要调整自己,要有对于知识的相信,对于实践价值的相信,对于理论和实践之间联系的相信,这样才会发挥老师应该发挥的作用。如果老师自己都不相信理论的价值,不相信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想要学生相信是不可能的。老师如果不提升自己的能力,也不去真切地理解实践和感受实践,同样和那些不相信回到商学院可以学到东西的同学一样,失去了内心相信的力量,又怎样可以让自己拥有被相信的影响力呢?
一个人在内心拥有确信的能力,他就会对自己的力量担负责任,因此会显得比较内省与内敛,他会有敬畏之心和恭敬之心,他会依赖于内心力量的牵引。相信往往展现为人内在的对自我要求的定力。
对“恭敬”和“敬畏”之心的理解,让我获得了一种轻松的感受,发现拥有相信并没有那么困难,只要怀着恭敬之心,相信老师,相信家人,相信生活,对于周遭怀有敬畏之心,内敛与内省,就会获得内心强大的力量,有了确信的能力,人生的痛苦和挑战都能够面对、接受并安然处之了。(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