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曹操冢》原文
许城外有河水汹涌[1],近崖深黯。盛夏时,有人入浴,忽然若被刀斧, 尸断浮出,后一人亦如之。转相惊怪。邑宰闻之,遣多人闸断上流,竭其水。 见崖下有深洞,中置转轮,轮上排利刃如霜。去轮攻入,有小碑,字皆汉篆[2]。细视之,则曹孟德墓也[3]。破棺散骨,所殉金宝尽取之。 异史氏曰,“后贤诗云:‘尽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冢葬君尸[4]。’宁 知竟在七十二冢之外乎。奸哉瞒也。然千馀年而朽骨不保,变诈亦复何益。呜呼,瞒之智,正瞒之愚耳。”
[1]许城:指许昌,即今河南省许昌市。
[2]汉篆:汉代篆书,为当时通行的一种字体。
[3]曹孟德:即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据《三国志·魏书》本传,死 葬漳河旁“西门豹祠西原上”。设七十二疑冢之说,见陶宗仪《辍耕录·疑 冢》。[4]后贤诗:此指宋人俞应符诗。诗云:“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 未知。直须尽发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葬君尸。”见陶宗仪《辍耕录·疑冢》。
聊斋志异《曹操冢》翻译
许昌城外有一条河,水流湍急,波涛汹涌。临近一处崖岸的地方,河水的颜色变成深黑色。盛夏天,有人从这里跳进河中洗澡,忽然像被刀斧斩过一样,尸体断为两截,浮出水面。后来又有一人也如此这般。人们深感惊奇。县令听说这件事后,派人截断河的上流,排尽余水,见崖岸下有一个深洞,洞中安装着一个转轮,轮上排列着锋利的刀刃。拆掉转轮,深入洞中,发现一块小石碑,碑上的字都是汉篆字,细细辨认,原来是曹操墓。于是打破棺材,散掉腐骨,将殉葬的金银财宝全部取了出来。
异史氏说:“后代的贤人作诗说:‘尽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冢葬君尸。’他那里知道曹操的尸体是葬在七十二冢之外呢。曹操真不愧称为奸雄呀。然而千年以后,他的尸骨终究被挖掘抛弃,奸诈又有什么用。唉呀,曹操的聪明,也正是曹操的愚蠢呀。”